摘 要:随着中式服装市场的发展,市场需求增大,消费者审美水平提升,迫切需要以精神需求为出发点,个性化、情感化且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式服装。宋锦风格独特,具备艺术性、地域性、时代性特征,同时又极富自然与人文内涵。本文研究宋锦的纹样布局、织物泽以及独特的结构工艺,思考如何将宋锦的艺术特融入现代中式风格服装中,也为宋锦产品开发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宋锦;艺术特;中式服装
锦是丝织物中的高级品种,生产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的西周时期,明清最为繁荣。宋代的锦取代了秦汉时期的经锦、隋唐时期的纬锦,后人称之为宋锦;明清时期的锦以经面斜纹作地、纬面斜纹显花,称之为宋式锦或仿宋锦,现统称为宋锦[1]。继宋以后,苏州的织锦品质最为上乘,苏州地区是宋锦的主要生产地,顾又称苏州宋锦。苏州宋锦技巧高超,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有精致、幽静的花纹,强烈的层次感,深
藏着东方的含蓄美。时过境迁,宋锦曾一度淡出公众的视野。2014年11月10日,参加APEC会议的亚太地区领导人及其配偶身着以宋锦材料为主的中式服装集体亮相,为传统宋锦迈进国际市场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本文结合明、清织造的宋锦,就如何发挥传统文化魅力,以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创新现代服装设计,作粗浅思考。
一、宋锦的艺术特
宋朝时期锦的发展源于两种需求,一是作为制作达官贵人宫廷服饰的材料。《宋史·舆服志》有记载,宋代的制度有每年按品级分送“臣僚袄子锦”,当时赏赐的锦袍花有翠毛、宜男、云雁细锦,以及狮子、练鹊、宝照中锦等7种[2]。二是为满足当时的史学、文学、书画装裱需求而创作的名目繁多的宋锦。据近代丝绸研究专家民国时期朱启钤的《丝绣笔记》引褚人获的《坚瓠集》记载,吴中机纺购得的宋裱《淳化阁帖》,揭取其上22种宋裱织锦开始生产,开创了清时期宋锦的繁盛时期[3]。
(一)纷繁多样的图案布局
宋锦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室内陈设用的独幅装饰用宋锦,如挂轴、卷轴、围幔,纹样写实,多为佛像、经变故事及花鸟画等,故宫收藏的乾隆时期的“极乐世界”挂轴为举世稀有[4]。另一类是作为匹料的宋锦,功能实用性广,既可为居家饰品、服饰用料,也可为书画装裱。发展至明清时期的宋锦,在图案布局上主要有两种格式:
(1)无骨架布局。纹样题材多为花卉,以规则、连续、对称形式平铺,呈现出丰满、延续不断的视觉效果。晚清的云凤花卉锦纹样延续宋代流行写生风格,造型精致,以历代皇后的象征凤凰为主花,宾花为折枝菊花,以云纹作底纹图案平铺,局部刻画精细,凤尾有作飘带状,或作孔雀羽状,呈现出繁复、细腻、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
apec会议上别具特的设计(2)几何骨架布局。几何纹样的运用是宋锦纹样的显著特征。常见的有三种构图形式。一是满地几何形地纹与写实花卉鸟虫相组合。例如,以不相连接的散朵花与几何纹样相组合,空白处布满细小几何纹样。几何纹是宋代繁盛发展的纹样之一,织物中多见各种几何纹连续排列、环环相扣、叠套成各种巧妙精致的图案,或作底纹或以细密的几何纹衬托出主花,在江苏金坛茅庐出土的南宋周瑀墓中的织物就有“矩形纱”,民间称这类首尾连续排列、无限延伸而成的连环纹样视为富贵不断头,寓意吉祥[5]。宋代连环纹的兴盛可能与伊斯兰教文化传播有关,伊斯兰教装饰艺术中有着丰富变化的几何纹样[6]。这种几何纹的构图方式在织锦中又称曲水纹,是宋代织锦的典型代表,也是明、清宋锦中常见的纹样题材。二是以在主体花纹几何形或散花纹周边留出适当空白,在空白内填充格式略小纹样,空白外用小型几何纹样填满,以满地几何形纹样上添加自然型牡丹花,这种图案便是流行于宋元时期的“锦地开花”,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三是以几何纹为骨架,内填吉祥图案,如最具特的龟背纹、四达晕、六达晕、八达晕、天华纹等,以中心图形的水平线、垂直线、对角线组成的“米”字形做骨架,在此基础上做圆形、方形,内填花纹或几何形,依据骨架线的几何数确定具体的图案名称。
(二)古朴高雅的彩配置
宋锦有重锦、细锦、匣锦之分[7]。宋锦的配古朴高雅,与元、明时期流行的光彩溢目的织金锦、妆花缎等丝织品有明显区别,切合宋代贵族和士大夫崇尚雅致的审美情趣。明清时期,宋代织锦的艺术特获得了继承和发展。宋锦的配会根据不同的用途而各显特,重锦多为宫廷装饰用,用大多以多彩加金,采用由浅入深或由深入浅的“褪晕”方法,主花纹采用不同相不同明度深浅的配置,地纹布满细小均
精品视角Fine quality 23
匀的几何纹和云纹,以葵黄、泥金、香黄同类褪晕,外浅内深,逐层过度;主花纹以不同明度的明黄、绛红、深蓝为主调,主体花瓣有以高明度的米黄与低明度深蓝对比搭配,亦有低明度的绛与低明度深蓝对比搭配,采用不同明度的浅绿间隔,金线钩边,彩庄重,富丽明快。细锦的配与重锦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纬线不加金线,采用长抛或短抛,丰富彩配置。重锦和细锦的纹样精巧,彩丰富,用设置需特别注意地纹清爽,必须选用地的纬与经为同类搭配,避免对比相的经纬交织点出现,破坏地纹的静谧气韵,同时与主体花纹拉开层次,丰富锦面立体感。匣锦主要作为书画装裱,用相对简单,多为黑白两种,锦面细腻淡雅。
(三)巧夺天工的结构工艺
唐代以前的锦基本组织是经向丝线显花,唐初虽有纬向丝线分段换显花的织锦,但纬向花纹与经向地纹组织相同,到了宋代,经纬向不同的组织显花,成为宋代锦的显著特征之一[8]。发展至明清,它的织造技术又有更大的改进,采用两组经线分别为地经线、面经线,三组纬线由地纬、长抛纬、短抛纬交织而成。图1是宋锦纹样基本结构的菱形图案,其两种经线和三种纬线的关系为:图中竖向排列的是经线,黄的是地经线,白的是面经线,两种经线在编制过程中相互叠压,最终形成菱形图案的骨架。在编制过程中,横向穿梭的线是纬线,棕的是地纬,地纬线与地经线交织;绿的是长抛纬,蓝的是短抛纬,长抛纬和短抛纬与面经线交织,用来编织出花纹;面经线和地经线以及三根纬线在编制过程中相互穿梭叠压,不同段纬线被经线压盖,显露出来的部分
就形成了菱形花纹。
图1 宋锦结构示意图(自绘)
二、宋锦在中式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宋锦代表中国古丝绸卓越的织造技艺,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典雅的图案设、繁复的纹样设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由于其造价高昂、产量极低,在近代高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的冲击下,宋锦的需求量急剧减少,品种逐渐湮没,本文所提宋锦多指装裱用锦。2014年APEC 会议时,各国领导人身着以卍字纹宋锦为主要材质的“新中装”(图2),其以低调、
高雅、古朴、清新赢得盛誉,宋锦也为更多人所认知,被运用到服装、家纺、家装、装帧、箱包饰品等各个领域。传统
宋锦的产业化开发为宋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图2 卍字纹新中装
(一)宋锦服装开发1.翻古复新的市场产品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宋锦服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针对旅游市场开发的“宋锦”符号化服饰产品。这类产品都是在面料上移植宋锦图案纹样,缺乏设计目标,故针对性不强,设计品位自然不高。例如,许多宋
锦女装产品是立领开衩旗袍,不同之处只是置换不同面料的纹样、泽的变化。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了便于生产,降低成本,采用化纤为主要原料,改变宋锦的组织结构,去除传统宋锦的面经,三组纬丝接结于同一种地经线,忽视花纹的亮度和饱满度。另一类是针对中老年高收入人的高级定制服饰,服装外形大多沿用典型的中式服装造型,在纹样设计、面料设方面突出宋锦品质,历史凝重感较强,但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大。
2.异彩纷呈的T 台秀
2015年9月,米兰时装周上,苏州上久楷品牌宋锦女装压轴出场,在国际流行舞台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7年5月,设计师刘园园与上久楷品牌联手推出宋锦复古系列,诠释千年宋锦的古韵时尚与传奇。T 台宋锦的异彩纷呈,多视角、全方位地诠释了宋锦的时代意义。无论跟风赶潮、复制性创造的符号化的旅游产品,还是高端的经典定制产品,抑或是追求大投入、轰动效益的T 台艺术品,都应重视质的要求和发展目标,否则会造成艺术审美判断上的价值错位,不利于民族艺术的真正创新和繁荣发展[9]。
(二)宋锦的应用思路1.图案特征的凝练
现今,人们提到宋锦,必然将其与满地规矩的几何纹联系在一起。纤巧秀丽的构图,寓意深刻的题材,繁复细腻的造型,契合了宋代雅致的欣赏品味,与大气磅礴、珠光宝气、富丽堂皇的云锦迥然不同。流
传至今的经典纹样如果不重新进行艺术设计与创新,其自身很难达到历久弥新的更生[10]。服装廓型设计简洁而有张力,弱化对装饰线条的依赖,既能以时尚精炼的剪裁勾勒出女性优美的形体,又可将中国传统旗袍的意蕴延伸出来,诠释东方女性优雅含蓄的一面。
统文化与国际时尚[11]。另外,宋锦的沉静之美也源于其配技巧,彩处理多以深浅层次相近的“退晕”手法,主花略加对比,锦面艳而不俗、灰而不闷、古朴高雅。如图3
上久楷宋锦女装,底与花以不同明度的对比,达到和谐、平稳的视觉效果,结合宋锦花纹显特点,图案彩变化丰富但繁而不乱。
图3 上久楷宋锦女装
3.独特工艺的科技创新
宋锦采用多重纬线与上下两组经线联合显花。当今,宋锦多采用斜纹组织,织物柔软不失身骨,正反光滑,耐磨抗皱。独特的彩抛技艺可以在纹样泽丰富变化之余还保持织物自身的柔软。五彩翟鸟纹备受传统服饰爱好者青睐,但是费工耗时、高成品低效率的手工宋锦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苏州的鼎盛丝绸有限公司研究了历史上首台剑杆宋锦织机,实现了宋锦产品的现代化制造。图
4便是手工与机工相结合织造而成的“五彩翟鸟”纹新宋锦,泽更加丰满肥亮,成品女装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份淡雅悠远、宁静祥和的自然之韵。
图4 尊饰面料五彩翟鸟纹
结 语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融合,独特的民族纺织技艺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追求个性、品位与丰富的精神内涵的服装服饰设计应在本民族的特文化中寻得启发。宋锦意蕴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时代特征,其传承、发展和创新应建立在保留传统精髓的特之上。设计师如果一味地追求流于表面的“民族印象”,借助新、奇、异,博人眼球,注定没有根基,势必被“喜新厌旧”的设计界所淘汰。如何利用好宋锦这一民族瑰宝,在追求新意的设计界特立独行仍是需要我们致力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钱小萍.宋锦的研究与传承[J].丝绸,2015(01):1-7.[2] 钱小萍.中国宋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3] 赵屹,田源.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织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
社,2009.
[4] 钱小萍.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丝绸染织[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5] 温练昌.中国美术分类.中国纺织服饰全集.染织卷(第1卷)[M].天
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6] 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7] 陈娟娟.明清宋锦[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04):15-25.[8] 陈娟娟.中国织绣服饰论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9] 宋生贵.倡导民族艺术创新机制中的生态化与整体化原则
[J].2011(03):77-80.
[10] 刘时燕.“中国设计”从“中国生活方式”出发:从运用传统纹样
的设计潮流谈起[J].美术观察,2008(10):25-26.
[11] 刘元凤.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中国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的交流融
合[J].艺术设计研究,2016(02):7-9.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7年社科基金“物质文化视域下的宋代设计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7YSB016)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军(1971),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设计学、美术学。
孙志芹(1976),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与服饰设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