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案例
【篇一:saas案例】
iaas(infrastructure ass service)
基础设施即服务,是云服务里最重也是最基础的一块,经常提到的云计算,云存储和cdn加速等等,都属于这个领域。由于这个领域本身是资本密集型的领域,巨头相对中小公司的云服务公司,在这一块的优势是极其明显的。国际市场上亚马逊的aws占据了这一块比较大的份额,国内是阿里云。在美国基本上iaas的业务竞争已经结束了,在中国基本也是这个趋势,阿里云可能有70%的市场份额。在现在的iaas市场,大的流程化的云服务厂商会更多的提供基础模块化服务,由于巨大的前期投入,这一块不是一般小公司能随便玩的。但还是有部分公司,如新致云、七牛云存储和青云等,选择从金融、存储和游戏等一些细分垂直领域切入,并做精做深,加上b端市场先付费的特性,因此仍然有一个不错的现金流。
这些中小公司虽然难敌巨头,但是商业模式依然非常健康,这里的健康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马上盈利,而是说,已经有了一个可持续的现金流,在达到一定的量以后,再探索一个有效的盈利模式。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由于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市场iaas的竞争都已经差不多了,云服务市场的变数可能更多会发生在paas和后面要提到的saas领域。paas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提供软件开发(包括app)所需的基础功能模块,特别是非核心,但又有普遍需求的模块,例如通讯、存储、推送等。这对一些创业公司来说,尤其有帮助。按需使用云端的功能模块既能够免去繁琐的开发维护工作,又能提升客户体验,帮助企业专注于自己核心业务。twilio的业务里,就包括为uber提供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匿名电话沟通服务,也有为whatsapp数亿用户提供短信验证码的服务。
但是,相对于发展时间较长的iaas和saas来说,国内的paas发展程度相对比较低,市场仍需时间培育。并且不像aws这样的底层云服务,客户的数据存储在亚马逊的服务器上,一旦开始用,很少会再进行迁移,这就是所谓的数据忠诚度。而之前提到的uber、whatsapp等公司,在使用twilio的服务的同时,也会使用多家公司服务,一旦一家出问题,可以立马换人。
但不论如何,由于对于“云”的需求服务开始像水电煤一样变得常见和必须,即插即用式的接
入网络就可以直接使用的定制化的“云模块”依然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提供更多技术场景的综合类paas公司,将有机会迅速发展。
saas(software as aservice)
软件即服务,这一领域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虽然主要还是面向企业的服务,但是由于是可以让企业里的员工个人能够直接使用到的,所以不少产品大家都用过。国外比较有名的是做crm起家的salesforce,国内比较有名的比如做企业通讯的钉钉和企业销售管理的纷享销客等等。与paas仍处在初期发展不同,saas已经红火数年,并且关注度持续升温。之前提到的paas领域的twilio的市值才刚达到35亿美金,而salesforce已经突破500亿美元了。
并且,除了crm,saas领域里还有许多细分的领域,相对于oa、erp和团队协作软件,由于crm涉及销售,是企业营收的根本,所以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最早进入红海竞争的产品门类。
paas领域的很多公司,也开始选择向集成多种功能的应用商店发展,比如,原本提供im模块的厂商开始顺应市场需求,试水视频直播的服务;以推送服务为主的paas平台也开始提供
企业数据分析服务。这里的趋势是,paas公司去做iaas比较难,但可以利用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技术优势向saas领域发展,这样更靠近用户之后,不但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也提升了自己的盈利能力。
技术驱动 or 销售驱动?云服务还是要回归b端市场的本质
当30年前云这个概念刚出现的时候,大家都感到很新鲜,有些人觉得是这个东西是未来,有些人觉得只是昙花一现的伪概念。但是不管是哪种人,大部分都会认可在这个领域属于高难技术领域,不但需要牛逼的工程师,而且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
在标准化iaas服务厂商出现之后,近年来,传统行业客户衍生的云服务需求变得越来越业务场景化,由于标准的iaas“故事”无法应对复杂业务场景的落地需求,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云计算并非是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物种”,而是传统it服务交付模式的一次互联网迭代。
因此,像新致云这样的更贴近业务场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集成商异军突起,服务对象多为资金雄厚的传统行业头部客户,旨在帮助客户“用好云计算”,真正意义上将赋能落于实处,主要表现在新致云能够为金融、电信、医疗等传统行业客户上云提供模块化的iaas产品,还能
一站式地基于具体业务应用提供架构咨询、迁移和运维服务,甚至结合自身积木拼装式paas组件重新定义cloud app开发流程。最终达到云计算服务在客户业务生态中的真正落地,进一步加强客户对于云计算“服务”而非标准化产品的黏性。这样的公司常常有一个特点,它从不纠结于公有云、私有云或是混合云的“意识形态牢笼”,启动速度非常快,很快就会有现金流,第一笔生意开始就是一个挣钱的公司。
在云计算发源地的美国也证明了这样的逻辑,标准化产品能力可能已经不是第一胜负手了,现在硅谷基本上大部分的云服务公司,它的研发成本和它的营销及后续服务成本的比例是1:3,因为市场推广和服务落地的成本特别特别大,尤其在大家的产品类似的情况下,所以云计算售卖的还是一种服务而并非是虚拟化后的标准硬件产品。
云服务的三大分类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不同的公司从iaas、paas和saas的某一类切入开始纵向拓展到其他的分类里,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产品不断趋同的过程。在云端市场的发展完全成熟后,各家旗下的产品线也都差不多,有点类似宝马奥迪奔驰在汽车市场的品牌之争,云端市场会进入销售驱动的阶段,也就是真正的红海竞争开始的时候。
【篇二:saas案例】
这可能是你见过的最全的saas行业分析散文吧>>这可能是你见过的最全的saas行业分析导读 : 本文试图针对saas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坑”做一些的分析,按照作者的说法“这既不是行业综述也不打算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而只就saas各细分领域的一些共性的规律和风险点做一些粗浅的思考总结 。
过去的2015年,毫无疑问是o2o的“小年”,却实实在在是b2b的“大年”。尤其是saas领域,过去几年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憋屈了n久的saas领域的创业者终于在过去的这一年吹响了“高歌猛进”的号角。在大量资本和媒体的交相辉映的追捧下,saas以及整个b2b行业迎来了一个行业性的**。
据说,美国的saas企业市值1700亿美金,而中国的saas企业估值35亿美金左右。在此大背景下,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退及移动互联网红利的凸显,人们相信,saas领域必然会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期。2015年,被称之为“saas元年”,虽然这种“元年说”如同“狼来了”一样被叫了多年。
然而,一个无法理解的疑问始终横亘在资本市场,那就是:美国的2000万家企业培育了500亿市值的salesforce、2000亿市值的oracle,而中国拥有2000-4000万家企业,却还没出现
一家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软件公司。
正是这样的疑问,使得过去几年资本市场对于saas这个领域一直抱着“欲迎还拒”的态度,即便在这波热潮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冲出去的投资人也许还放不下这样的疑问。管他呢,风口来了,总不能错过吧?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的说法:行业发展阶段、资本的战略耐受性、低成本劳动力、流程和规则意识、文化、用户**惯、信息安全、信息化理解水平等等。总之,失败的原因千万条,而成功的原因可能只有一条。而关于这“一条”,业界似乎还难以有共识。
事实上,对于一个创业项目或者整个行业发展来说,很难到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律条来引导其成功,但总结其失败原因却有助于排除有碍于“进化”的不良“基因”。
本文试图针对saas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坑”做一些粗浅的分析,既不是行业综述也不打算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而只就saas各细分领域的一些共性的规律和风险点做一些粗浅的思考总结。本文涉及的案例不代表个人推荐或行业排名,仅满足举例需要。
关于saas领域的分类,通常可以按照“通用-垂直”、“技术-管理-业务”等维度进行划分。本文
主要基于应用场景以及盈利模式这一维度,将saas分为三个细分方向:“大saas”、 “小saas”以及”供应链saas”,如下表。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大saas”和“小saas”既不是以其市场规模而论,也不是就其功能强弱而论的。之所以采用这个叫法,主要因为“大saas”所面对的企业通常相对规模较大,且功能点相对较复杂、较多,而“小saas”面对的门店客户通常规模较小,其功能场景相对单一。通常来说,“大saas”一般是以通用型saas居多,且大多属于管理工具或技术工具型saas,而“小saas”一般都是行业垂直saas,更加偏重于业务运营及管控。本文所定义的“供应链saas”是一种特殊的形态,既包括从saas切入行业交易的平台,也包括直接切入供应链交易而后才逐步完善saas平台的企业。
“大saas”:管理工具型saas
这类saas平台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其发源于早期的系统集成式软件开发(项目制)。这类saas通常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化需求,通过发现中小企业的通用管理需求(最大公约数)而以saas软件服务的形式大幅度降低中小企业实现其管理信息化的门槛和总体拥有成本(tco,包括采购成本、实施成本和维护成本三大块)。这类saas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流领
app开发实例域:crm、oa及协同管理、项目管理、hrm(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bpm(业务流程管理)等。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有一类技术工具类saas也在蓬勃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专业分工。
对于“大saas”,按照其发展思路及实现的价值宽度、价值深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种形式:重saas、轻saas以及技术工具saas。
重saas:这类saas还是带有很强的传统软件开发及信息化的思路,因此软件功能一般相对比较复杂,能够实现的功能也相对较多,往往需要实施的企业具有较强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并且这类saas的销售方式通常还是采用比较重的行业研讨会及“sales+pre-sales”模式,其后期辅导及服务部分也相对较重,通常以pc端应用居多。这类saas软件通常按账号和时间收费,其用户以中型企业居多(小微型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意识)。重saas的典型代表包括:salesforce、xtools、八百客、roadmap等。
轻saas:这类saas通常都是带着互联网思维,以“轻功能、强刚需”快速拓客外加资本驱动的模式发展。轻saas通常以轻量级的企业im、oa协同、crm、项目管理、通信sdk、支付sdk等常见的功能模块切入,并且这类saas通常以免费或者微收费模式快速拓客。因此,这
类saas通常都不甘心于收点软件费,而通常怀着“大平台”的梦想。这类saas的营销方式也带有更强的互联网思维,并且通常以移动端切入,其主要价值诉求在于可移动办公的轻量级效率工具,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使用复杂程度,其使用门槛均被大幅度降低,其主要目标用户既包括小微企业也包括数量较大的中型企业(事实上,数据表明还是中型企业比较活跃)。轻saas的典型代表包括:slack、今目标、imo、钉钉、云适配办公浏览器、纷享销客、明道、teambiton、worktile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