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数学奖
由于菲尔兹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的年轻数学家,所以年纪较大的数学家没有获奖的可能。恰巧1976年1月,R. 沃尔夫及其家族捐献一千万美元成立了沃尔夫基金会,其宗旨是为了促进全世界科学.艺术的发展。沃尔夫基金会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农业五个奖(1981年又增设艺术奖)。1978年开始颁发,通常是每年颁发一次,每个奖的奖金为10万美元,可以由几人分得。由于沃尔夫数学奖具有终身成就奖的性质,所有获得该奖项的数学家都是享誉数坛.闻名遐迩的当代数学大师,他们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代数学的水平和进展。该奖的评奖标准不是单项成就而是终身贡献,获奖的数学大师不仅在某个数学分支上有极深的造诣和卓越贡献,而且都博学多能,涉足多个分支,且均有建树,形成了自己的著名学派,他们是当代不同凡响的数学家。R. 沃尔夫1887年生于德国,其父是汉诺威城的五金商人。沃尔夫曾在德国研究化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后移居古巴。他用了近20年的时间,经过大量试验.历尽艰辛,成功地发明了一种从熔炼废渣中回收铁的方法,从而成为百万富翁。他是沃尔夫基金会的倡导者和主要捐献人。沃尔夫于1981年逝世。
1978年
盖尔范德(lfand) (1913-)
前苏联数学家,1913年生于乌克兰,获物理学数学科学博士学位,莫斯科大学教授苏联科学院院士,莫
斯科数学会主席,还被选为多个外国科学院的会员或院士。1989年赴美国,在拉特格斯大学任教,1990年起组织盖尔范德讨论班。由于在方泛函分析,表示论,一次代数学等方面的研究而获奖。著作有数学应用,广义函数。
西格尔(C.L.Siegel) (1896-)
德国数学家,生于柏林,任大学教授,196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还是瑞典皇家科学院,丹麦皇家科学院的国外院士。由于在数论,多复变函数,多复变解析函数等方面的研究而获奖。著作有天体力学课程,辛几何,不连续数。
1979年
勒雷(J.Leray) (1906-)
法国数学家,1906年生于法国南特,科学博士。1947—1978年任法兰西学院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其他国家科学院的国外院士。主要贡献是用拓扑方法研究微分方程。
韦伊(A.Weil) (1906-)
法国数学家,生于法国巴黎。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由于对应用于数论的代数几何方法,数论基础,拓扑的积分等理论研究的成就而获奖。
韦伊提出的韦伊猜想是算术代数几何学发展的指路明灯。
1980年
嘉当(H..Cartan) (1904-)
法国数学家,1904年生于法国南锡。巴黎大学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席,法国数学学会会长。在代数拓扑,复变函数,同调代数,微分学,微分形式等理论方面有独到建树。著有<<;解析函数论初>>。
柯尔莫哥洛夫(A.N.Kolmogorov) (1903-)
前苏联数学家,生于俄罗斯顿巴夫市。莫斯科大学教授,苏联科学院院士,获得不少国外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称号。在数学方面的贡献是对傅里叶分析,概率论,动力系统,概率论研究上有卓越成就。著作函分析初步,函数论与广泛函分析初步。
1981年
阿尔福斯(L.V.Ahlfors) (1907-)
美国籍数学家,生于芬兰赫尔辛基。哈佛大学教授,芬兰科学院院士和瑞典,丹麦等国的皇家学会会员,美国数学会副主席。主要成就是研究复分析,几何函数论。著作有:拟保角映射教程,复分析,保形不变量,黎曼曲面。
扎里斯基(O.Zariski) (1899-)
美国籍数学家,生于俄罗斯的科布林。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5年荣获由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在研究代数几何的现代方法上取得卓越成就。著作有:交换代数,代数曲面,拓扑学。
1982年
惠特尼(H.Whitney) (1907-)
美国数学家,1907年生于纽约市。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数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数学会副主席,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由于在代数拓扑,微分几何,微分拓扑等学科取得的成就而获奖。著作有:拓扑学,微分流形,几何积分理论.复解析簇等。
克列因(M.G..Krein) (1907-)
前苏联数学家,生于乌克兰。乌克兰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主要成就:泛函分析及其应用。著作有:线性非自伴算子理论导引,泛函分析。
1983—1984
陈省身 (1911-)
华裔美国籍数学家,1911年生于浙江嘉兴市。芝加哥大学与加洲大学伯克利分校任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年荣获由美国总统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3年荣获美国数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担任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以及其他许多大学的名誉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的首批外籍院士。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五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晚年情系故园,每年回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为实现心中的一
个梦想: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数学大国。主要著作有:微分几何讲义
爱尔特希 (P.Erdos) (1913-)
匈牙利数学家,1913年生于布达佩斯。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也是美国,印度,英国等国的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成就是:在数论,组合论,概率论,集合论,数学分析等方面的贡献。著作有:对于一组有限集相交定理。
1984—1985年
小平邦彦(K.Kodaira) (1915-1997)
日本数学家,生于东京,东京大学教授,1954年获菲尔兹奖,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哥廷根科学院国外院士。在复流形,代数几何学方面作出卓越贡献。著作有:现代数学引论。
列伟(H.lewy) (1904-)
美国籍数学家,出生于德国布雷斯劳。就职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由于偏微分方程方面的成就而获奖。主要著作有变分法,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与流体力学。
1986年
爱伦伯格(S.Eilenberg) (1913-)
美国籍数学家,1913年生于波兰华沙。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数学会副主席。在代数拓扑学,同调代数学方面取得成就。著作有代数拓扑基础,同调代数,自然等价的一般原理等。
塞尔伯格(A.Selberg) (1917-)
美国籍数学家,1917年生于挪威的郎厄松。挪威科学院院士,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美国科学与艺术研究院院士。由于在:数论.离散.自守形式方面的成就而获奖。
塞尔伯格1935年进入奥斯陆大学学数学,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42年发表关于黎曼猜想的著名结果,1943年获得博士学位。1942—1947年,他在奥斯陆大学任研究员,集中研究黎曼猜想。1947年他移居美国,1947—1948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其后一年在叙拉古大学任副教授,1949—l951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终身研究员,1951年起升为教授直到1987年退休。1987年6月奥斯陆举行庆祝他70大寿的国际会议。
塞尔伯格到美国之后,发现了著名的塞尔伯格不等式,由此证明素数定理。同时,匈牙利数学家埃尔德什(P.Erdos)独立得到了证明,用的工具也是塞尔伯格不等式。他们的论文均在1949年发表。同时,塞尔伯格大大改进他的同胞布伦(V.Brun)的筛法,塞尔伯格筛法对解析数论的影响很大,例如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推动。作为大数学家,塞尔伯格对现代数学还有两大贡献,实际上开拓两个至今
仍在发展的新分支:一是迹公式及相关的调和分析,另一是离散子。由于这些贡献,塞尔伯格成为美国科学院、丹麦科学院、瑞典科学院、挪威科学院、印度科学院等院士,1986年他获得沃尔夫奖。
1987年
伊藤清(K.Ito) (1915-)
伊藤清,日本数学家.生于三重
县.1935年到1938年在东京大学数学系学习,1939年到1943年在政府统计局工作.其间研读概率论并发表两篇论文.1943年到1952年在名古屋大学任副教授,1945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52年起在京都大学任教授直到1979年退休.其间他多次去国外访问:普林斯顿大学(1954--1956);斯坦福大学(1961--1964);丹麦Aarhus大学(1966--1969);美国Cornell大学(1969--1975)等.1979年到1985年到学习院大学工作,其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数学及其应用研究所工作一年.伊藤清的工作集中于概率论,特别是随机分析领域.早在1944年他率先对Brown运动引进随机积分,从而建立随机微积分或随机分析这个新分支.1951年他引进计算随机微分的伊藤公式,后推广成一般的变元替换公式,这是随机分析的基础定理.同时他定义多重Wiener积分和复多重Wiener积分.
伊藤还发展一般Markov过程的随机微分方程理论,他还是最早研究流形上扩散过程的学者之一.由此他
得到随机微分的链式法则,以及随机平行移动的观念,这预示1970年随机微分几何学的建立.面对一般的Markov过程的鞅论方向、位势论方向以及其他各种推广,伊藤都进行了一些研究,例如1975年他导出伊藤积分和Stratonovich积分的关系,以及无穷维随机变元情形的推广.他证明对Banach空间值随机变元,独立随机变元和弱收敛与几乎确定收敛等价.他还以此为工具研究无穷维动力系统理论.
伊藤清是日本学士院会员(1991),曾获日本学士院赏恩赐赏(1978).因在概率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而获1987年Wolf奖.
拉克斯(P.D.Lax) (1926-)
美国匈裔数学家,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41年底随家人逃到美国.1944年参军,曾接受工程训练.1945年到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工作.1949年由纽约大学获博士学位.其后又在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工作一年,以后又多次访问该实验室.1951年他任纽约大学助理教授,1958年升为正教授.1963年任Courant数学科学研究所计算及应用数学中心主任,1972年到1980年任Courant研究所所长.其后任Courant数学和计算实验室主任.曾任美国数学会主席,国家科学委员会成员,现任纽约大学柯郎数学和计算实验室主任,纽约科学院终身院士。
拉克斯在纯数学及应用数学方面均做出巨大贡献.主要研究领域为偏微分方程、数值分析和计算、散射理论、泛函分析以及流体力学.他在奇异积分算子和具有振荡初始值的Cauchy问题的解预示后来伪微分
算子和Fourier积分算子工作.他与Phillips关于散射理论的研究开辟新前景,导致同自守函数论的联系与调和分析的新结果.拉克斯是非线性双曲方程及激波理论的权威,他在双曲守恒定律方程组的Riemann问题、拉克斯激波条件以及熵在激波理论中的作用做出决定性的贡献,而且影响Glimm得出非线
性双曲方程组的全局解,其后Glimm和拉克斯得出激波的形成与消退的条件.他对KdV方程的眼光大大推动了完全可积方程组的理论及其与他领域的联系.拉克斯和Levermore还给出小散极限的严格结果.在解双曲方程组的数值方法上,Lax-Wendroff格式是出发点.拉克斯等价性定理以及逼近的稳定性结果.他早期的Lax-Milgram定理是线性泛函分析的基本定理之一,有着重要应用.
著作有:偏微分方程理论,泛函分析,流体力学。
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巴黎科学院及苏联科学院等外籍院士.曾获美国数学会Wiener应用数学奖(1975)和Steele奖的终身成就奖(1993)、美国国家科学院应用数学奖(1983)、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6),1987年因在分析许多领域和应用数学中做出突出贡献而获Wolf奖.
1988年
希策布鲁赫(F.Hirzebruch) (1927-)
德国数学家.生于哈姆.1945年到1949年在明斯特大学学习,参加H. Behnke多复变讨论班.1949/1950
学年到苏黎士理工大学从H.Hopf学习代数拓扑学及代数几何学,1950年在明斯特大学获博士学位.其后去埃尔兰根大学任助教.1952年到1954年两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使他掌握当时在德国尚不为人所知的先进工具,在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1954年到1955年任明斯特大学讲师,1955年到1956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副教授.1956年起任波恩大学教授,从此推动波恩成为国际数学中心之一.1957年起他首创数学工作会议,1969年起建立波恩大学数学研究所理论数学特别研究组,1980年创办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担任所长,直至1995年退休.
希策布鲁赫对现代数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研究领域遍及拓扑学、代数几何、代数数论、微分几何和多复变.在微分流形理论中引入符号差,证明它可表为Pontjagin示性数的和.引起乘法序列(如$\hat{A}$亏格)一举证明高维Riemann-Roch定理.同A.Borel等人系统发展示性类理论,证明一系列整性定理,并应用于李及齐性空间的研究.证明复流形的比例性定理.在Grothendieck工作的基础上,他和Atiyah率先发展$K$理论.用拓扑方法证明Dedekind互反律.证明Milnor怪球面可以是奇点邻域的边缘.1970年以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Hilbert模曲面,它一方面推动代数几何中代数曲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又同二次代数数域的类数有关.
他是德国美茵茨、海德堡、哥廷根及柏林等科学院院士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巴黎科学院、苏联科学院、荷兰皇家科学院等国外院士.1991年到1994年任首届欧洲数学会主席.由于他将拓扑、代数、微分几何和代数数论结合起来的出工作而获1988年度Wolf奖.
赫曼德尔(L.V.Hormander) (1931-)
steele瑞典数学家,1948年进入隆德大学.在L.Garding的指导下,1955年获博士学位.1957年到1963年任斯德哥尔摩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