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题(下)
第七章 教学论
一、选择题
1、在17世纪末,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2、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梅 D克伯屈
3、在人文教育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C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5、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D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6、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D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A 引起学习动机 B感知教材,理解教材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 D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上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C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0、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
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2、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B )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D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16、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D )
A主要部分 B基本部分 C主要途径 D基本阶段
17、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 C )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8、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 A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9、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接受法
2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D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21、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B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22、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C )
A部分与整体 B后者包括前者 C整体与部分 D前者包括后者
23、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24、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现其( D )很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25、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C )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
2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A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CD )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2、为了使上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 ABCD )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表达清晰
3、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 CD )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 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D认识方式的间接性 E学生是不成熟的认识主体
4、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ABE )方面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目的性
D认识的有效性 E认识的教育性
5、当今教育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BCD )
A重知识轻能力 B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
C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唯“成绩”是论 D制约教学改革,标准固定划一
6、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 ABCDE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7、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学运动中,其具体表现为( BCE )
A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B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C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D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
E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8.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 ACD )
A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 B学习的内容要有吸引力
C 讲授要条理清楚、重点分明 D讲究语言艺术
三、填空题
1、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3、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5、儒家思孟学派在《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重点在说明学习过程。
6、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7、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8、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考查和考试。
9、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四、名词解释
1、教学
答: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2、间接经验
答: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
3、教学原则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4、教学方法
答: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5、班级授课制
答: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五、判断题
1、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错 )
2、“教学内容乡土化”遵循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对 )
3、历史上诞生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错 )
c语言基本名词概念4、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备好课,这是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对 )
5、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 错 )
六、简答题
1、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呢?
答: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基本途径;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4、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答: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5、简述教学的意义
答: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6、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