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体》中的中国特话语及其翻译
作者:宋航 王嘉宝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4
        ; 要:《三体》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构建起一个宏大瑰丽的世界。在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下,《三体》被推上中国科幻文学的神坛。但在海外传播的调查研究在,《三体》并不似国内市场上火爆。由此,本论文以《三体》为例,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探寻可行之路。
        关键词:雨果奖;元素;哲学思想;海外传播;当代文学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02
        《三体》在2015年获得雨果奖引发国内全民三体热,使国内科幻小说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度。本文意图探索中国科幻小说的英译研究,以《三体》的英文翻译和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从中总结分析出一些对未来中国科幻小说英译有用的原则和策略,为更多的中国本土
科幻小说译成英文的实践和传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帮助中国本土科幻小说走向世界。
        一、《三体》中的中国特话语
        《三体》以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氛围为背景,主人公叶文洁向三体世界暴露了地球的坐标。如何把一个中国特殊时期的故事带到国外的文化语境中去,是一件很微妙的事。外国的读者到底能否了解中国的现状?由此看来,翻译的难度在于文化,而不是语言。故事中大部分内容并非脱离历史背景的纯想象和纯虚构,小说中有非常多中国历史特的内容。译者根据内容和上下文本身并站在外国读者的角度考虑如何处理每一个不同的中国特词汇的策略值得研究。
        首先是直译的方法。译者对这个时期的高频出现的专有名词进行了直译,虽然读者第一眼看上去会感到突兀,但在时代背景下也可以理解并且能保留故事的中国特。比如 the Red Guardsrevolutionary youths ;the Military Propaganda Team.
        有些直译行不通的地方,译者在保留直译的基础上加解释。比如说,三体世界向人类派来一颗水滴探测器,起初人类世界认为这是三体世界抛出的橄榄枝,并对自己的星际军事力
量过于自信,因此有议员提出了阳光计划——人类一旦取得末日之战的胜利,就应该在太阳系为战败的三体文明提供生存空间。阳光计划的反对者戏称这些议员为东郭族。译者乔尔·马丁森在此这样翻译:“Yet it had encountiered fierce resistance from the community of hibernators who had even coined a name for supports of the project‘Dongguo’after the soft-hearted scholar in the fable who saved a wolf’s life.”译者采用了直译加注释的方式,现在文中直译了东郭族,再用“after the soft-hearted scholar in the fable who saved a wolf’s life(以小说里一位救过狼的软心肠的学者命名)做简单的解释,最后在注释中简要说明东郭先生的典故此外还有牛鬼神蛇: “Monsters and Demons”; those Monsters and Demons who were not intellectuals;
        有些专有用语需要意译,译者需要翻译出其特指的历史内涵才能让读者理解。比如,邪乎到家必有鬼“Anything sufficiently weird must be fishy”;“叫天天不答,叫地地不应“No one is listening to their prayers.”
        二、海外传播与接受调查
        虽然在国内《三体》被推上近乎神坛的地位,但在海外的评分及销量还是不及海外本土
小说。在Reddit的评论和Amazon的反馈中,我们到了一些负面声音。《三体》在西方传播中遇到负面评论集中在语言叙述过于平白枯燥的问题上。正面评论多为赞扬三体构架的宏大世界观及思想。亚马逊网站上读者赞扬《三体》的硬科幻写作风格,和大量专业技术知识的运用及创新。《三体》作为首部海外反响强烈的中国科幻小说,一大特便是构建了人类这个命运共同体,打破了国家民族的界限,使得《三体》有被广泛接受的可能。从调查来看,《三体》读者普遍为科幻小说硬核读者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就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以下论述:
        一是在缺乏共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语言能引申出的语意鞭长莫及。《三体》不追求语言的华美,这也是易被人所诟病的一点。但英译本中,三体游戏部分采用大量对话进行叙述,暗含了许多有无比深刻含义的隐喻。尽管运用了许多中古哲学思想元素来进一步打磨主题,但由于海外读者文化历史背景的缺失,作者的用心并未达到理想效果。译者进行的补充翻译也只是简单术语的介绍补充,在世界观如此宏大和时间线错综复杂的作品前很容易被读者忽视。更不可能增加中国五千年历史作为补充材料为海外读者补课,因此这也变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二是科幻文学有自己独特鲜明的创作理念。作者本人为了科幻而科幻写作,但从西方受众和中国传播效果上看,《三体》已然从一个单纯的硬科幻文学文本到了西方了解中国来看的社会学文本。从文学角度来看,《三体》系列绝对是中国小说的里程碑作品,然而从社会角度来看,根据不同个体的解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正因有了《三体》中宏大的历史架构与人类整体世界观,其中时间跨度从时期到未来,叙事从虚构维度到现实维度,人物涉猎底层市民到权力金字塔顶端的领导者,内容上从历史文化宗教美学到物理技术前沿科技。正因如此的宏大跨度充实文本内容和非自然叙事手法的运用才给中西方读者广泛解读提供了可能性。
        三、当代文学走出去的反思与启发
        中国元素到中国创新。葛浩文先生说过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中国占据着一个特殊、近乎神秘的位置。然而,其文学总体来说令人失望。中国当代作家教条化、政治化、缺乏想象力,在国外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国乃至世界上的热度才有所增温,直到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现当代文学终于在走向世界的路途中迈出了极具意义的一步。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仍然面对许多问题和困难。《三体》的成功为我们
提供了很珍贵的经验,特别的背景,三体游戏里对宇宙的探索中包含的许多独特的中国元素——比如周文王、纣王、秦始皇 青铜剑、日晷、精确的万年历、占卜、阴阳鱼、六十四卦等等,从译介受众研究来看,对中国文化有好奇心的三体海外阅读体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小说情节的推动中,读者会对这中国传统哲学概念有所了解。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和对未来变化的推断预测是其实用价值的一部分,而这正与科幻文学中对未来社会的虚幻架构和社会变迁的思考不谋而合。因此,在作品中用外国人能接受的形式增加更多中國元素和中国创新在其中,不失为一个让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好办法。
        “三体热给了我们新的思考,文学的完整创作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而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又加入一环译介。而译介这一环节又涉及编辑,出版社,译者等诸多主观因素。当这个作品收到诸多脱离作者主观意识的影响时,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二次解读。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在他国文化背景下的读者更有可能把此作为了解中国社会状况和思想文化的途径。《三体》在国外的传播更像是中国科幻文学打开国外市场的敲门砖,从传播效果上来回看作品为我们未来的道路指引方向。
        参考文献:
        [1]万晓. 《三体》刘宇昆英译本研究[D].河北大学,2016.
        [2]廖紫微. 刘慈欣《三体》系列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7.
        [3]崔向前.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三体》系列《三体》、《黑暗森林》英译本[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4]廖紫微,毕文君. 从译介效果看当代文学的对外传播——以刘慈欣《三体》系列为例[J]. 对外传播,2016reddit07):63-65.
        [ddit.
        [6]WWW.amazon.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