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4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这种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P75
最近发展区: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流体智力: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如空间认知、反应速度、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等。
晶体智力:指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是在实践(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人至少有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
场独立性: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身外客观事物)的一种认知风格
场依存性: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内在的参照(主体感受)的一种认知风格。         
P127
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言语信息: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
认知策略:调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
动作技能: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如敏捷、准确、有力和连贯等)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
实例名词解释
内隐学习: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外显学习:类似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是有意识的、作出努力的和清晰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P150
经典性条件作用:一个刺激替代另一个刺激与一个自发的生理或情绪反应建立联系。
无条件刺激US:能够自动引起生理或情境反应的刺激。
无条件反应UR:无需任何训练和经验而自动出现的生理或情绪反应。
中性刺激:不会自动引起生理或情绪反应的刺激。
条件刺激CS:条件作用形成后能够引起生理或情绪反应的刺激。
条件反应CR:条件作用形成后习得的对条件刺激(以前的中性刺激)作出反应。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
消退:条件作用形成后,由于没有无条件刺激的结合,机体对条件刺激的反应逐渐消失。
泛化: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
分化: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作出条件反应。
操作性条件作用:有意行为因其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
消退: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个行为
维持:减弱甚至停止强化后对行为的保持
泛化: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
分化: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做出反应
高级条件作用:条件作用形成后,另一个中性刺激与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形成新的条件刺激
效果律:在一定情境下产生满意效果的行为倾向于在这一情境中重复
强化物:跟随在行为之后能够增强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的事件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I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II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
二级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的强化
普雷马克Premack原则: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连续强化程式:在每一个适当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强化的强化程式
断续强化程式:只在有些而非所有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的强化程式
固定间隔强化:历次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间隔程式
变化间隔程式:历次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变化的间隔程式
固定比率强化:历次强化之间学习者作出适当反应的数量是固定的比率程式
变化比率强化:历次强化之间学习者作出适当反应的数量是变化的比率程式
扇贝效应:在固定时隔强化程式中,个体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型曲线的变化趋势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用来解释的一种有关学习的理论,这种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而进行的
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直接强化:在模仿行为之后直接给出的强化,为学习者提供信息和诱因
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自我强化:观察者依照直接的标准对行为作出判断后而进行的强化
P178
潜伏学习:指人或动物在无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学习
认知结构:是指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到问题的答案
接受学习:是一种由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是概念的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含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
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新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先行组织者: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用以帮助学习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P207
建构主义: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构建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之中完成的。     
个人构建主义:构建主义的一种取向,强调学习是每个学习者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进行的意义建构过程。
社会建构主义:构建主义的一种取向,强调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来参与某种活动,在此过程中内化有关的知识。
内化:把存在与社会中的文化(如语言、概念体系、文化规范等)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作为心理工具来指引、掌握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自下而上的知识:指学习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往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的直接经验,在人的学习中,这种知识从具体想概括发展。
自上而下知识:指社会中的公共文化知识,在人的学习中,这种知识首先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由概括向具体发展。
认知学徒制: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性的活动,从而获得与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
抛锚式教学:将学习活动与某些有意义的大情境挂起钩来,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
支架式教学:教师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的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同理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P242
学习动机: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诱因: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内部动机:来自内部的激励,指进行某种活动是因为该活动本身带来的意义,如受到他人表扬。
外部动机:来自个体外部的激励,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是作为达到某一结果的手段,如受到
他人表扬。
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需要。
自我效能感:对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的信念
控制点:对个体而言,控制的来源所处的位置,内控或者外控的
智力实体论:认为智力是可以增长,可以改变的
智力增长论:认为智力是可以增长,可以改变的
习得性无助: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便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
P295
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的反映,他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有固定答案的知识
不良领域知识:指生活中比较复杂的知识,不是简单回答就能理解解决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能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系统表述的知识,用来解释“是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指“知道怎样做”的知识
命题:是意义或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者描述一个状态,通常由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的论题组成,关系限制论题。
命题网络: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的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命题网络,或称语义网络。命题安层次网络结构储存,相互有联系的信息组成网络。
图式: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的规律性做出编码的一种形式,这些规律性即可以是知觉的,也可以是命题性的”。
脚本:即各事情发生的过程及其各过程间的关系的图式
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代表一类享有共同特性的人、物体、事件或概念的符号。
原型:就是某种类别的最佳实例。
错误概念:又叫另类概念,指与当前科学理论的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概念。
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
形式训练说:假定人类大脑的许多区域代表了许多不同的官能。某些官能如果受到训练,就
自动地强化其他官能的作用
相同要素说:一种学习之所以能够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是因为两者有相同的元素
共同要素说:在两者活动中有共同的成分才能发生迁移。不仅包括内容或实质上的相同,还包括程序的相同。
P322
技能:指运用一定的知识,经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活动动作方式
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它是指由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