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例设计3(其他)
错误推测⽅法:
⼀. ⽅法简介
1. 定义: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例的⽅法。
2. 错误推测⽅法的基本思想: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例。
1) 例如, 输⼊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表格为空格或输⼊表格只有⼀⾏。这些都是容易发⽣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作为测试⽤例。
2) 例如,前⾯例⼦中成绩报告的程序,采⽤错误推测法还可补充设计⼀些测试⽤例:
I. 程序是否把空格作为回答
II. 在回答记录中混有标准答案记录
III. 除了标题记录外,还有⼀些的记录最后⼀个字符即不是2也不是3
IV. 有两个学⽣的学号相同
V. 试题数是负数。
3) 再如,测试⼀个对线性表(⽐如数组)进⾏排序的程序,可推测列出以下⼏项需要特别测试的情况:
I. 输⼊的线性表为空表;
II. 表中只含有⼀个元素;
III. 输⼊表中所有元素已排好序;
IV. 输⼊表已按逆序排好;
V. 输⼊表中部分或全部元素相同。
⼆. 实战演习
暂⽆
:
因果图⽅法:
因果图⽅法
⼀. ⽅法简介
1.定义:是⼀种利⽤图解法分析输⼊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设计测试⽤例的⽅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2.因果图法产⽣的背景: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都是着重考虑输⼊条件,但没有考虑输⼊条件的各种组合、输⼊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样虽然各种输⼊条件可能出错的情况已经测试到了,但多个输⼊条件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情况却被忽视了。
如果在测试时必须考虑输⼊条件的各种组合,则可能的组合数⽬将是天⽂数字,因此必须考虑采⽤⼀种适合于描述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进⾏测试⽤例的设计,这就需要利⽤因果图(逻辑模型)。
3.因果图介绍
1) 4种符号分别表⽰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
2) 因果图中使⽤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左结点表⽰输⼊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3) Ci表⽰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表⽰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Ci和ei均可取值0或1,0表⽰某状态不出现,1表⽰某状态出现。
4. 因果图概念
1) 关系
①恒等:若ci是1,则ei也是1;否则ei为0。
②⾮:若ci是1,则ei是0;否则ei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是1;否则ei为0。“或”可有任意个输⼊。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为1;否则ei为0。“与”也可有任意个输⼊。
2) 约束
输⼊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例如, 某些输⼊条件本⾝不可能同时出现。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在因果图中,⽤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A.输⼊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
① E约束(异):a和b中⾄多有⼀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② I约束(或):a、b和c中⾄少有⼀个必须是1,即 a、b 和c不能同时为0。
③ O约束(唯⼀);a和b必须有⼀个,且仅有1个为1。
④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不可能a是1时b是0。
B.输出条件约束类型
输出条件的约束只有M约束(强制):若结果a是1,则结果b强制为0。
5. 采⽤因果图法设计测试⽤例的步骤: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 那些是原因(即输⼊条件或输⼊条件的等价类),那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 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个标识符。
2)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的语义,出原因与结果之间, 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 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 在因果图上⽤⼀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5)把判定表的每⼀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例。
⼆. 实战演习
1. 某软件规格说明书包含这样的要求:第⼀列字符必须是A或B,第⼆列字符必须是⼀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件的修改,但如果第⼀列字符不正确,则给出信息L;如果第⼆列字符不是数字,则给出信息M。
解答:
1) 根据题意,原因和结果如下:
原因:
1——第⼀列字符是A;
2——第⼀列字符是B;软件测试的方法有哪些
3——第⼆列字符是⼀数字。
结果:
21——修改⽂件;
22 ——给出信息L;
23——给出信息M。
2) 其对应的因果图如下:
11为中间节点;考虑到原因1和原因2不可能同时为1,因此在因果图上施加E约束。
3)根据因果图建⽴判定表。
表中8种情况的左⾯两列情况中,原因①和原因②同时为1,这是不可能出现的,故应排除这两种情况。表的最下⼀栏给出了6种情况的测试⽤例,这是我们所需要的数据。
2.有⼀个处理单价为5⾓钱的饮料的⾃动售货机软件测试⽤例的设计。其规格说明如下:若投⼊5⾓钱或1元钱的硬币,押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若售货机没有零钱,则⼀个显⽰〖零钱完〗的红灯亮,这时在投⼊1元硬币并押下按钮后,饮料不送出来⽽且1元硬币也退出来;若有零钱,则显⽰〖零钱完〗的红灯灭,在送出饮料的同时退还5⾓硬币。
1) 分析这⼀段说明,列出原因和结果
原因:
1.售货机有零钱
2.投⼊1元硬币
3.投⼊5⾓硬币
4.押下橙汁按钮
5.押下啤酒按钮
结果:
21.售货机〖零钱完〗灯亮
22.退还1元硬币
23.退还5⾓硬币
24.送出橙汁饮料
25.送出啤酒饮料
2)画出因果图,如图所⽰。所有原因结点列在左边,所有结果结点列在右边。建⽴中间结点,表⽰处理的中间状态。中间结点:
11. 投⼊1元硬币且押下饮料按钮
12. 押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
13. 应当5⾓零钱并且售货机有零钱
14. 钱已付清
3)转换成判定表:
4) 在判定表中,阴影部分表⽰因违反约束条件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删去。第16列与第32列因什么动作也没做,也删去。最后可根据剩下的16列作为确定测试⽤例的依据。
:
判定表驱动分析⽅法:
判定表驱动分析⽅法
⼀. ⽅法简介
1.定义:判定表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不同操作的情况的⼯具。
2.判定表的优点
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按照各种可能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简明并避免遗漏。因此,利⽤判定表能够设计出完整的测试⽤例集合。
在⼀些数据处理问题当中,某些操作的实施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组合,即:针对不同逻辑条件的组合值,分别执⾏不同的操作。判定表很适合于处理这类问题。
3.“阅读指南”判定表
4. 判定表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如下图所⽰。
1)条件桩(Condition Stub):列出了问题得所有条件。通常认为列出的条件的次序⽆关紧要。
2)动作桩(Action Stub):列出了问题规定可能采取的操作。这些操作的排列顺序没有约束。
3)条件项(Condition Entry):列出针对它左列条件的取值。在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真假值。
4)动作项(Action Entry):列出在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
5.规则及规则合并
1)规则:任何⼀个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相应要执⾏的操作称为规则。在判定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列就是⼀条规则。显然,判定表中列出多少组条件取值,也就有多少条规则,既条件项和动作项有多少列。
2)化简:就是规则合并有两条或多条规则具有相同的动作,并且其条件项之间存在着极为相似的关系。
6.规则及规则合并举例
1)如下图左端,两规则动作项⼀样,条件项类似,在1、2条件项分别取Y、N时,⽆论条件3取何值,都执⾏同⼀操作。即要执⾏的动作与条件3⽆关。于是可合并。“-”表⽰与取值⽆关。
2)与上类似,下图中,⽆关条件项“-”可包含其他条件项取值,具有相同动作的规则可合并。
3)化简后的读书指南判定表
1234
问题你觉得疲倦吗?--Y N
你对内容感兴趣吗?Y Y N N 书中内容使你胡涂
吗?
Y N--
建议请回到本章开头重读x
继续读下去X
跳到下⼀章去读x 停⽌阅读,请休息x
7.判定表的建⽴步骤:(根据软件规格说明)
1)确定规则的个数.假如有n个条件。每个条件有两个取值(0,1),故有2n种规则。
2)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3)填⼊条件项。
4)填⼊动作项。等到初始判定表。
5)简化.合并相似规则(相同动作)。
⼆. 实战演习
1.问题要求:”……对功率⼤于50马⼒的机器、维修记录不全或已运⾏10年以上的机器,应给予优先的维修处理……” 。这⾥假定,“维修记录不全”和“优先维修处理”均已在别处有更严格的定义。请建⽴判定表。
解答:
①确定规则的个数:这⾥有3个条件,每个条件有两个取值,故应有2*2*2=8种规则。
②列出所有的条件茬和动作桩:
③填⼊条件项。可从最后1⾏条件项开始,逐⾏向上填满。如第三⾏是: Y N Y N Y N Y N,第⼆⾏是: Y Y N N Y Y N N等等。
④填⼊动作桩和动作顶。这样便得到形如图的初始判定表。
12345678
条件功率⼤于50马⼒吗?Y Y Y Y N N N N 维修记录不全吗?Y Y N N Y Y N N 运⾏超过10年吗?Y N Y N Y N Y N
动作进⾏优先处理x x X X X
作其他处理X x x
初始判定表
⑤化简。合并相似规则后得到图。
12345
条件功率⼤于50马⼒吗?Y Y Y N N 维修记录不全吗?Y N N--运⾏超过10年吗?-Y N Y N
动作进⾏优先处理x x X
作其他处理x x
2.NextData函数的精简决策表
M1={⽉份,每⽉有30天}
M2={⽉份,每⽉有31天}
M3={⽉份, 2⽉} 有29=512条规则
D1={⽇期,1~28} 12⽉末31⽇和其它31 D2={⽇期,29} ⽇⽉份的31⽇处理不同D3={⽇期,30} 平年2⽉28⽇处理不同D4={⽇期,31} 于2⽉27⽇
Y1 ={年:年是闰年}
Y2 ={年:年不是闰年}
改进为
M1={⽉份:每⽉有30天}
M2={⽉份:每⽉有31天, 12⽉除外}
M4={⽉份:12⽉}
M3={⽉份: 2⽉}
D1={⽇期:1<=⽇期<=27}
D2={⽇期:28}
D3={⽇期:2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