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洪秀全诗二首
其一
吾侪①罪恶实滔天,幸赖耶稣代赎全。
勿信邪魔遵圣诫,惟从上帝力心田。
素材资源网站天堂荣显人宜慕,地狱幽沉我亦怜。
及早回头归正果②,免将方寸③俗情牵。
其二
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④,汉皇置酒尚歌风⑤。
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⑥收残一鉴中。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6册
【解读】洪秀全是一个农民知识分子,做过多年的乡村塾师,能够作文赋诗。这里所录的两首诗,第一首当写于他创立和皈依拜上帝教之初,第二首则写于他正式发动太平天国起义的前夕,前后相隔好几年的时间。这两首诗的意境显然是大有区别的。第一首通常被称作“皈依诗”,主要反映了洪秀全一种特定的宗教情怀。起初,洪秀全是想通过科举跻身社会上层,但几次参加考试,连个秀才也没有考上。失意之中,他决心另寻他途。他仔细阅读基督教的布道书《劝世良言》,觉得大受启发,以从该书中获取的基督教知识,与其他文化素材杂糅起来,在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自己率先皈依。上录第一首诗就是写于这种背景之下。从中可以看出,这时的洪秀全接受了基督教义中的原罪、天堂地狱等说教,表示欣幸有耶稣代赎世人身上的原罪,决心不信“邪魔”而恪遵“圣诫”,心中要惟上帝是崇。但诗的最后有“归正果”之说,是不自觉地袭用了佛教语言。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并不等同于基督教,其中包含了相当驳杂的宗教观念。
上录第二首诗的写作之时,客观形势和洪秀全的思想状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经冯云山
在广西紫荆山区的多年活动,建立了相当规模的拜上帝会组织系统。洪秀全到达这里后,被推崇为首席领袖,并以他为核心,建立起一个领导集团。拜上帝会会众与地主势力乃至官府的冲突愈演愈烈,洪秀全他们决心发动起义,进行推翻清朝的武装斗争。这首诗正是抒发了洪秀全的此种情怀。诗中虽然仍带有宗教彩(表示要崇拜上帝),但主调是顺应天意,做一番英雄事业,效法由造反而成就帝业的朱元璋(明主)和刘邦(汉皇),大干一场,扫清罪恶的重重“黑雾”,救世救民。
对比分析两首诗,有助于认识洪秀全的思想发展过程与客观时势条件的演变。下述信息特别值得注意:①创立拜上帝教之初洪秀全尚无明确的反清革命思想,主要是陷于对自创宗教的一种迷恋和信仰。②拜上帝教中并不是纯正和单一的基督教观念,而是不同宗教和文化成分驳杂的混合体。③洪秀全确立反清革命思想,进行反清起义的筹划,与“近世烟氛大不同”的时势条件分不开。④洪秀全从进行反清起义的酝酿伊始,就以刘邦、朱元璋一类人物作为效法的榜样,这也预示了其“事业”发展和归宿的特定必然性。
【注释】①吾侪(chái):我们同类的人。②正果:佛家语,是指修行成功,学佛得正果,与外道盲修瞎炼的结果不同。③方寸:指内心。④明主敲诗曾咏菊:明主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相传他曾效仿黄巢的咏菊诗,抒发“造反”豪情。⑤汉皇置酒尚歌风:汉皇是指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他在推翻秦朝,打败项羽,做了皇帝后,曾作《大风歌》,抒发造反创业的英雄气概,“歌风”即指此。⑥黑雾:比喻清朝统治下的氛围。
2.呤唎评论太平军
太平军的完善组织,较之清军优越得多。太平军的兵士不是为了饷银而是自愿参军的。他们严格遵守纪律;而清军则是,经常哗变。太平军的兵士如果违反军纪,尤其是虐待村民和吸食,都立刻得到严惩。自然,太平军的兵士也有违法乱纪的,但这只是由于新招收的兵士不懂得也不关心太平军的革命宗旨;大多数兵士全都遵守纪律,这种纪律是清军根本不知道的;如有违法乱法纪行为,立即严惩不贷。被太平军所包围的村庄中的居民,只要愿意归顺,并遵守太平军的风俗习惯,就可以保证安全。太平军在各村庄过境,只要村民捐输数目不大的物资。太平军也许也有过越轨行为(尤其在后期),但这绝不是他们的基本规律。不论他们停留在某一占领地区的时间多么长,那里的景况总是和平的满足的;只有在那些他们停留时间很短就马上撤走的地区,由于清军或趁火打劫的地痞流氓与成结队的土匪强盗接踵而至,才遭到破坏毁灭。以上就是我的亲身体验。
──[英]呤唎著,王维周、王元化译《太平天国亲历记》
【解读】这条材料录自呤唎的《太平天国亲历记》(中译本)。呤唎为英国人,曾在英国海军中供职。1869年他从香港到上海,次年进入太平天国辖区,不久即参加太平军,1864年夏回国。《太平天国亲历记》原书1866年在伦敦出版,提供了有关太平天国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所言比较可信,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当然,他的立场和主观倾向性也是明显的。太平
天国的敌对者所言就往往与之大相径庭。在解读和利用史料时,需要注意其主观倾向因素。这里选录的是呤唎对太平军的一段评论。
从这段评论中可以了解:①太平军具有比较完善的组织。②太平军具有严格的纪律,管理上相当严格。③太平军善待民众。④呤唎明确说这些是他的“亲身体验”,并且与清军对比评述。从中可以看出,太平军与清军迥然不同,优劣昭然若揭。
3.杨秀清等布檄声讨清朝统治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是尽中国之男儿而胁制之也。中国有中国之言语,今满洲造为京腔,更中国音,是欲以胡言胡语惑中国也。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①流离,暴露如莽,是欲我中国之人稀少也。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是欲绝我中国英雄之谋也。满洲之所以愚弄中国,欺侮中国者,无所不用其极,巧矣哉②!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册
【解读】1852年太平军由广西进入湖南时,以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的名义,发布了三道革命文告,
其中之一就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所谓“奉天讨胡”,就是说奉天父皇上帝之命,来讨伐清朝统治者(当时太平天国起义者把清朝统治者指称为“胡虏妖人”)。“奉天讨胡”,也就是这道文告的主旨。在这篇言词激烈的檄文中,声讨了清朝统治者的种种罪行,张扬了太平天国“创建义旗,扫除妖孽,廓清中夏,恭行天罚”的正义性,号召世人“各宜顺天,脱鬼成人”,“同心戮力,扫荡胡尘”。
上述檄文显示:①太平天国领袖人物对清朝统治的残暴和黑暗有深刻的认识,且恨之入骨,这是他们领导起义的政治心理基础。②太平天国领导人,通过发布檄文,动员民众,声讨“胡虏”,表现出较高斗争策略水平。③若对所列举的清朝统治者的罪端进行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大多事项属义正辞严,但也有个别事项牵强不当,如指“造为京腔”为惑乱中国的“胡言胡语”,就是一例。④所谓“奉天讨胡”,“奉天”指奉皇上帝之命,显然带有宗教彩;“讨胡”,把清朝统治者乃至满族人以“胡”指称,也不免带有对民族问题认识上的偏狭。
认真分析这段资料,有助于认识太平天国起义者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注释】①饿莩(piǎo):饿死的人。“莩”同“殍”。②巧矣哉:巧,这里意为虚伪欺诈。矣哉,语助词。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4.《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圣库制度的规定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①,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此乃天父上主皇上帝特命太平真主救世旨意也。但两司马存其钱谷数于簿,上其数于典钱谷及典出入。
凡二十五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②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总要用之有节,以备兵荒。
──《天朝田亩制度》,《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册
【解读】《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1853年下半年颁布,1860年重刻刊行。内容以土地和财产分配制度为核心,扩及社会生产、社会组织、政治体制等诸多方面。其中关于土地分配的内容尤为主要。这里选录了关于圣库制度的一段材料。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以财产归公、生活必需品平均分配为基本原则。这项制度发端于金田团营之时,起义后在军队中实行。定都天京后又试图在全社会推广,并且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明确规定下来。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圣库制度规定的要点:①每年各家所收成的粮食,除留下一年自用外其余皆归国库,副业产品及银钱也是如此。②各家有“婚娶弥月喜事”,费用由国库供给,数额一定,“通天下皆一式”。
③以“两”为基本管理单位,每25家为一两,由两司马掌管,每两设一国库。④目的是为了实现“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
这个方案主要是针对民间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设计的,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精神。既然《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的平分土地没有真正实行,“圣库制度”也就没有推行的经济基础。与《天朝田亩制度》一样,在具有反对封建剥削压迫的革命性的同时,也反映了小农思想意识上的落后一面,纯属空想,不可能真正实现。
【注释】①两司马、伍长:太平天国军队和地方的基层职官。军队中每伍5人,设一伍长,两则辖5伍,计25人,以两司马为首。推及地方管理,则以5家为一伍,每两辖5伍25家,伍、两分别由伍长和两司马掌管。这里即指此种。②弥月:小儿满月。
5.杨秀清等奏请实行照旧交粮纳税
小弟杨秀清立在陛下暨小弟韦昌辉、石达开跪在陛下,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天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如蒙恩准,弟等即颁行诰谕,令该等遵办,解回天京圣仓堆积。如此缘由,理合肃具本章,启奏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御照①施行。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3册
【解读】这是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的一道奏章。本来,按照《天朝田亩制度》的精神,要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平分土地。如果能够这样,那么原有的租赋制度当然也会改变。但事实上,平分土地的方案没有也不可能实行,而太平天国要维持其政权运转,并解决天京的军食、民生问题,又必须有起码的财政支持。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