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模拟试卷36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模拟试卷36
(总分:9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以及物理设计几个步骤。下列不属于数据库物理设计活动的是( )。
(分数:2.00)
A.设计数据分布策略
B.为表设计索引
C.设计数据分区方案
D.用read,write原语表达事务操作√
解析:解析:数据库物理设计包括:数据库逻辑模式描述、文件组织与存取设计(选项B、C)、数据分布设计(选项A)、确定系统配置、物理模式评估。故答案为D项。
2.下列不属于数据库性能优化调整的是( )。
(分数:2.00)
A.创建视图以向用户屏蔽他不需要访问的数据√
B.用RAID1代替RAID5以满足密集写操作请求
C.删除那些基数比较小的列上的索引以减少维护开销
D.对表进行规范化以减少更新操作的代价
解析:解析:数据库性能优化一般可以从数据库运行环境、数据库参数调整、模式调整、数据库存储优化和查询优化进行操作。选项B属于属于数据库运行环境与参数调整,选项C属于查询优化,选项D属于模式调整。创建视图属于数据库设计阶段内容,不属于优化内容,只有物化视图属于数据库性能优化中的存储优化内容。故答案为A项。
3.下列关于需求分析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标识问题
B.用IDEF2建立需求模型√
sql语句的功能有
C.用DFD描述需求
D.确认需求
解析:解析:需求分析过程包括标识问题、建立需求模型、描述需求、确认需求。其中DFD和IDEF0可用于建立需求模型;而IDEF2用于系统模拟,建立动态模型。故答案为B项。
4.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使用。IDEF0方法来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它的基本元素是矩形框和箭头。下面
列出的描述项目审计活动的IDEFO图中,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解析:组成IDEFO图的基本元素是矩形框和箭头,矩形框代表功能活动,写在矩形框内的动词短语描述功能活动的名称,活动的编号按照要求写在矩形框右下角指定的位置。其中矩形框左边的输入箭头表示完成活动需要的数据,矩形框上方的控制箭头描述了影响整个活动执行的事件或约束条件;右边的输出箭头说明由活动产生的结果及信息,下方进入的机制箭头表示实施该活动的物理手段或完成活动需要的资源(计算机系统、人或组织)。只有选项C中上、下、左、右的箭头满足要求。故答案为C项。
5.在IDEFlX数据建模方法中,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多对多选课联系属于( )。
(分数:2.00)
A.标定型联系
B.非标定型联系
C.分类联系
D.非确定联系√
解析:解析:IDEF1X侧重分析、抽象和概括应用领域中的数据需求,被称为数据建模方法。在IDEF1X中一个非确定联系又称为多对多关系或m:n联系。故答案为D项。
6.在一个ER图中,有三个实体集E1、E2和E3,R1是E1和E2之间的一对多联系,R2是E1和E3之间的一对多联系,R3是E2和E3之间的多对多联系,R4是E1内部的多对多联系。则将该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后,得到的关系模式个数是( )。
(分数:2.00)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解析:解析:ER图向关系模式转换涉及到两方面:①实体的转换;②实体间联系的转换。实体的转换:在从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一个实体就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的键就是关系的主键。实体间联系的转换:实体间存在三种联系,即1:1(一对一),1:m(一对多),m:n(多对多)。在从ER向关系模式转换规则如下: 1:1(一对一)联系。方法一:联系转换为独立的关系模式;模式的属性由联系本身的属性及两个实体的键构成;主键由两个实体中的任意一个键构成。方法二:联系与一端的实体的关系模式合并,即将联系的属性加入到实体的关系模式内,主键不变。。 1:n(一对多)联系。方法一:联系转换为独立的关系模式;模式的属性由联系本身的属性及两个实体的键构成;主键由n端实体的键组成。方法二:与n端的实体的关系模式合并,即将联系的属性加入到实体的关系模式内,主键不变。m:n(多对多)联系转换成新的独立的模式,模式的属性由联系本身的属性及两个实体的键构成,主键由两端实体的键组合而成。由题目可知,该题中有3个实体
集、2个1:n(一对多)联系、2个m:n(多对多)联系。3个实体集和2个m:n(多对多)联系可以转换为单独的模式,2个1:n(一对多)联系需要合并到实体中去。因此最终可以得到5个模式。故答案为B项。
7.从功能角度数据库应用系统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来实现,其中存储过程设计出现在( )。
(分数:2.00)
A.表示层
B.数据访问层
C.业务逻辑层√
D.数据持久层
解析:解析:从功能角度数据库应用系统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来实现:①表示层:负责所有与用户交互的功能,用户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最直观感受均在这层实现。②业务逻辑层:负责根据业务逻辑需要将表示层获取的数据进行组织后,传递给数据访问层,或将数据访问层
获取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后,传送给表示层用于展示。③数据访问层:负责与DBMS系统进行交互,提取或存人应用系统所需的数据。④数据持久层:负责保存和管理应用系统数据。存储过程是在大型数据库系统中,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 语句集,存储在数据库中,经过第一次编译后再次调用不需要再次编译,用户通过指定存储过程的名字并给出参数(如果该存储过程带有参数)来执行它。由此可见,存储过程是一组特定的程序,负责数据的处理。因此存储过程可能会出现在业务逻辑层。故答案为C项。
8.在进行事务设计时,如果使用行级锁来代替表级锁,则下列关于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降低了发生死锁的可能性√
B.降低了发生活锁的可能性
C.降低了事务的并发度
D.降低了出现不一致现象的可能性
解析:解析:事务中为了降低死锁的发生,通常考虑以下法则:按同一顺序访问资源、避免事务中的用户交互、采用小事务模式,尽量缩短事务的长度,减少占有锁的时间、尽量使用记录级别的锁(行锁),少使用表级别的锁、使用绑定连接,使同一应用程序所打开的两个或多个连接可以相互合作。故答案为A项。
9.在UML中,用例模型是把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表示出来的工具。下列关于用例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
A.用例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功能,是动作的集合
B.用例用椭圆形表示,位于系统边界的外部√
C.用例间的扩展关系用于描述—个已有用例及在其基础上增加新动作形成的用例间的关系
D.用例间的组合关系用于描述一个包及其组成用例间的关系
解析:解析:在UML中,用例用椭圆形表示,用例位于系统边界的内部,故B选项说法错误。
10.设有教师表(教师号,教师名,职称,所在部门),其中“教师号”是主码,“职称”列允许有空值,其他列不允许空。现要查询人数最多的三个部门。下列语句中不能正确完成该查询要求的是( )。
(分数:2.00)
A.SELECT TOP 3所在部门,COUNT(教师名)FROM教师表GROUP BY所在部门ORDER BY COUNT(教师名)DESC
B.SELECl TOP 3所在部门,COUNT(教师号)FROM教师表GROUP BY 所在部门ORDER BY COUNT(教师号)DESC
C.SELECT TOP 3所在部门,COUNT(职称)FROM教师表GROUP BY所在部门ORDER BY COUNT(职称)DESC √
D.SELECT TOP 3所在部门,COUNT(*)FROM教师表 GROUP BY所在部门 ORDER BY COUNT(*)DESC
解析:解析:COUNT(*)返回表的行数,它不会过滤null和重复的行。COUNT(表达式)会过滤掉null.值,所以值null行不会加入到计数当中,但如果不在“表达式"前面加上distinct关键字,它将会过滤掉重复行。由于“职称”列中有空值,所以使用COUNT(职称)会过滤掉“职称”为空的行,从而不能正确地统计出人数最多的三个部门。故答案为C项。
11.设在SQL Server 2008中有如下定义触发器的语句:CREATE TRIGGER tri ON T1 FOR INSERT AS……下列关于该语句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该语句声明的是一个后触发型触发器,每当在T1表上执行完插入操作之后,执行tri触发器√
B.该语句声明的是一个后触发型触发器,每当执行完tri触发器后,再执行插入语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