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词解释
1. 研究因素与研究因素:研究因素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地而给受试对象施加的各种处理内容,它可以是生物的,化学的或物理的。但是受试对象本身的某些特征(如性别,年龄,遗传特性,心理因素等)也可以作为研究因素来研究。科研中必须明确研究因素与非研究因素,对于试验效应来说,除研究因素起作用外,同时还有若干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效应结果。这些其他因素就是非研究因素。对于非研究因素,应当作为误差来源严格加以控制。
2. 重复原则:有二层含义,一是指实验的样本含量必须足够大,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有充分的重复,以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突出表现其必然性。二是指任何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经得起重复实验的考验,重复实验是检查实验结果可靠性的惟一方法。
3. 随机化抽样原则:随机化是指在对某研究总体的抽样或实验研究过程中,使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对象(观察单位)都以概率均等的原则随机地被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或有同等的机会地被抽到研究的样本中去的一种措施。体现在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4. 组间均衡性原则: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或各实验组之间。除了观察的研究因素外,其他一切条
件应尽可能相同或一致,如动物的种属,品系。窝别,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生理条件,饲养环境等要保持一致。如研究对象为病人,则要求病人的病重,病期,病型,病程,年龄,性别,生活,社会,心理等因素保持均衡一致,以便更好的避免偏差,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5. 把握度:又称检验效能,用β表示Ⅱ型错误的概率,1—β称为把握度,它是指当二总体确实有差别时,按规定的检验水准α所能发现该差异的能力。
6. case-control study:病例对照研究,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7. 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true negative rate,TNR),即实际上未患病的人被诊断为阴性的概率,计算公式是: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此值越大说明诊断试验越精确。敏
感度:又称真阳性率,即患者被诊断为阳性的概率,计算公式为: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此值越大说明诊断试验越灵敏。诊断性试验的敏感度越高。漏诊率就越低;特异度越高,误诊的比例越低。
8. 随机测量误差:随机误差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在实验过程中,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现象反复进行测量,岁极力控制或消除系统误差后,每次测量结果仍会出现一些随机变化,即随机测量误差。
10双盲:盲法是指在临床试验中,试验的研究者或受试者都不知道试验对象的分配情况,目地在于有效避免研究者或受试者的偏倚和主观偏见。双盲指受试者和观察者双方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受试者接受的何种干预措施。
11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未校正,测量者的感官的某种障碍,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是观察值不是分散在真值二测,而是有方向性,系统性或周期性地偏离真值。这类误差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和技术措施来消除或使之减少。实验中,系统误差决定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12. CMB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英文名称为China Medical Board,简称CMB,始创于1914年,最初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派出的中国医学小组,负责建造和运营北平协和医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现为北京协和医学院)。1928年,在最后一次接受了洛克菲勒基金的捐赠后,从洛克菲勒基金会独立出来,在纽约改组,取名为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ork, 正式发展成独立的美国私立基金会。在将近100年的慈善活动中,CMB一共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地区共无偿捐赠了近10亿美元,为推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医学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学术不端scientific misconduct
定义:在建议研究计划、从事科学研究、评审科学研究、报告研究结果中的: 捏造、篡改、剽窃、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这不包括诚实的错误和对事物的不同的解释和判断。
第二类误差:指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
EBM: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新兴发展起来的临床模式。(p491)
主效应(main effect):指某一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别。
交互作用(interactio):当某个因素的各个单独效应随另一因素变化而变化时,则称这两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
效应指标:主观,客观,定量,定性,特异性,非特异性,
配对设计与成组设计:指的是受试对象相同或基本齐同的实验设计,其基本优点是抽样误差较小,实验效率高。而成组设计可以是实验性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也可以是观察性研究中的不同人随机抽样,再进行处理。
医学科研设计按学科属性分为:基础、临床、预防、社会医学研究(p3)
按研究场所分为:?
参数的容许误差:容许误差又称为极限误差,是人为规定的某类仪器测量时不能超过的测量误差的极限值,可以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二者的结合来表示。
二, 问答union是什么类型
1, 简述实验设计三大要素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
实验设计是必须遵循对照,随机化,重复的统计学原则。
只有设立了对照,才能消除非研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把研究因素的效应分离出来,这是控制各种已知的非研究因素产生的系统误差的基本措施。
只有通过随机化分组,才能避免由于各种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可能引起的偏性,减少系统误差,并可使其产生的总效应归于总的实验随机误差之中。此外随机化也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只有满足随机化原则的资料才能应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
重复在统计学上的主要作用是在于控制和估计实验中的随机误差。
为了使实验能够更好的控制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以较少的实验对象取得较可靠的信息,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实验设计必须满足这三大原则。
2, 样本含量大小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何谓第二类误差?
取决于四个条件:①假设检验的I型错误概率a的大小 I型错误概率a越小,需要的样本含量愈
多。 ② 假设检验II型错误概率β或检验效能(1—β)的大小 II型错误概率β愈小或检验效能(1—β)愈大,需要的样本含量愈多. ③容许误差δ的大小 容许误差δ愈大,需要的样本含量愈大. ④ 总体的相关信息
3.调查设计与实验设计的区别
调查设计是观察性研究,是研究者通过客观地观察,描述调查对象来收集资料,未加任何干预措施,比如:调查了解某地学龄前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
调查设计的特点:研究/分析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过程中没有人为的施加干预措施,而是客观地观察记录某些现象的现状及其相关特征;不能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来平衡或消除非研究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实验设计是试验研究,是研究者根据假设主动地对研究对象加以干预措施,并观察总结其结果,回答研究假设所提出的问题。
4.实验设计时,为何强调设置对照组?
对照是实验设计基本原则中的首要原则,对照就是在实验中设置与试验组相互比较的对照组,给各个组施加不同的处理,然后比较结果。设置对照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评价和鉴别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避免偏倚而产生错误的结论。其主要意义是:①甄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效应,排除非处理因素干扰 ② 减少实验误差。为确保对照的有效性,还必须配合随机。重复,均衡与盲法原则。
5.试剂盒一旦是伪劣产品,对实验结果会产生什么样误差?
试剂盒一旦是伪劣产品,会使实验结果有方向性的偏离真值,表现为测定值偏低,导致系统误差的出现,
精密度与准确度:精密度(precision)表示同一方法重复测量同一样品时,测量值的一致程度,即观察值与其均值的一致性程度。它的大小由随机误差决定的,衡量其大小的常用指标是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准确度(accuracy)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它的大小主要由系统误差控制,也受随机误差影响,衡量其指标是偏差系数(CB)。
计量资料与等级资料: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又称数值变量资料,是指用定量方法
测定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指标量的大小的资料。等级资料(ranked data)又称有序资料,它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类,进而计得各类的观察单位数。
同源配对与异体配对:同源配对(homogenetic matching)又叫同体配对(homobody matching),是指试验和对照均在同一受试个体身上进行.同源配对又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①自身配对(self-matching):同一患者先后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即受试者要接受前后两个阶段、两种不同的措施,然后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这种自身配对又称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before-after study in the same patients).②同一受试对象两个左右对称的部位、器官进行配对③同一受试对象或同一样品用两种方法或仪器检测④用同一方法或仪器检测同一受试对象不同标本的检测结果。异源配对(heterogenetic matching)也叫异体配对(heterobody matching),是将受试对象按照一定的条件,将条件相同的个体配成对子,然后在对子内部按照随机方法,将一个分配至实验组,一个分配至对照组,最后对其结果以配对分析的统计方法加以处理。
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
患病率是在一定时间内一种中出现特定疾病新病例的数量。
发病率是某人在一定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与该人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反映人总的死亡水平,是衡量人因病伤死亡危险(机会)大小的指标。也可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的健康状况、医疗卫生保健水平。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所调查人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期间暴露人中新发生的病例数。
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出现情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