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计算工具
在任何社会,计算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动。原始社会也不例外,当时人们的计算活动主要是计数。早期的计算工具,通常是容易得到的而且为数众多的实物,如小石子、竹片、树枝、玉米粒、贝壳之类。这种推测是有一定根据的。拉丁文(clculu)原来是小石子的意思,因为人们用小石子来计算,所以“计算”、“演算”也叫做(clculu)。
绳子也曾是人们的计算工具,人们用打结来记述事情。至今,在美国纽约的博物馆里,还珍藏着一件叫“基普”的文物。这是一段打了结的绳子,出土与秘鲁。是用来 记数和记事的工具。绳子的背后,有一段发生在战争年代的故事:传说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曾命令一支部队守桥,临走前交给守桥将士一条打了结的皮带,要他们每守一天解开一个结,一直守到皮带上的结全部解完为止。故事里,国王用绳结来告诉将士们守桥的天数,形象而具体。
除了结绳记数外,小石子也是一种常用的记数工具。早晨,牧童把羊赶出羊圈,让它们在草地里自由进食。每出来一头就往罐子里扔一块小石子,用小石子数来记录出来的羊的数目。太阳下山了,牧童归时,羊圈里每进一只羊,他就从罐子里拿出一块小石子。若是石子全部拿光了,那么羊全部进圈了;要是罐子里还剩下石子,说明有羊丢失了,这样人们可以立刻去寻。
最早的数学表
在计算中,我们通常要查数学表:平方表、对数表、三角函数表……。查表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这些数学表也是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数学表,是“乘法九九表”。据说春秋时代霸主之齐桓公招聘贤才,但无人应聘。一天,有一个人前来求见,齐桓公说:“你有什么本领?”来者说:“我会九九歌。”齐桓公嘲笑他:“会背九九歌也算本领吗?”那人回答:“背九九歌确实算不上什么大本领,但是如果您对我也能以礼相待,还怕比我高明的贤士不来应聘吗?”齐桓公觉得有理,就款待了他,后来果然有很多贤才纷纷登门。
1 | 2 | 3 | 4 | 5 | |
1 | 三角函数表格0到901 | 2 | 3 | 4 | 5 |
2 | 2 | 4 | 6 | 8 | 10 |
3 | 3 | 6 | 9 | 12 | 15 |
4 | 4 | 8 | 12 | 16 | 20 |
5 | 5 | 10 | 15 | 20 | 25 |
乘法表
这里的九九歌,就是现代的乘法九九表。这个故事也说明,九九歌在我国很早就已经普遍被人掌握了。在我国敦煌等地出土的西汉竹简(竹简是我国古代人用来写字的竹片)上,都记载着不完整的“九九表”。例如,敦煌的汉简中的“九九表”共十六句,即是:
九九八十一 八八六十四 五七卅五 二三而六 八九七十二 七八五十六 四七廿八 五五廿五 二二而四 七九六十三 六八卌八 三七廿一 四五廿十 五八卌十 三五十五
在古代的巴比伦,人们在靠近幼发拉底河的庙宇图书馆遗址,曾挖掘出大量的泥土板,上面用楔形方字刻着乘法表、加法表、平方表、倒数表和平方根表等。这些都是人类最古老的数学表,古巴比伦人就是用它们作为简化计算的工具。
今天,人们已经用先进的电子计算器才来代替数学表,但是这古老的数学表却永远铭记着数学发展的一段历史。
纳皮尔骨算筹
带有复杂计算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乏味,特别是科学家们进行的天文计算,海员们在实际航海中所要解决的定位问题,以及商人们在让利时的考虑等等.然而,在17世纪,一位著名的苏格兰数学家J·纳皮尔(John Napier,1550--1617),以他发明的对数引发了;场计算上的革命(一种用代表数的方法把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变换为加法和
减法的计算).纳皮尔用对数和表来计算的方法,使得诸如乘、除、乘方、开方这类困难的计算,变得简单化起来.
虽然对数和指数函数的理论是数学的精髓部分,然而一旦现代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介入生活,对数表和它的使用就像过时的法律那样被废弃了.但对数表的发展及其快捷的计算法,曾在几个世纪内为数学家、会计师、航海家、天文学家和科学家们所广泛应用.
应用对数,纳皮尔还发明了一种算筹,称为纳皮尔骨算筹,它可以帮助商人们算账.商人们带一套象牙或木制的算筹,用来进行乘、除以及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等运算.每根算筹都是它顶部数字的乘法表.例如要算298×7,先将2,9,8三根算筹依次摆成一线,然后从上往下数到第7行,则如图所示的两数和即为所求的积.
规矩和直尺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在中国古代,就有了规和矩。我们知道,“规”是指画圆的圆规;“矩”是折成直角的曲尺,尺上有刻度。古人就是用这两种工具来画圆,画方形,进行测量的。
发明规矩的确切年代已无从查考。但在公元前15世纪的甲骨文中,已有规矩二字了。《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夏禹治水的时候,是“左准绳,右规矩”。 这意思是说,夏禹是左手拿着水准绳,右手拿规和矩进行测量,规划出治水方案的。说明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约公元前2000前)就有了规和矩这两种几何工具了。
规矩的使用,对于我国古代几何学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周代数学家商高曾把规矩的用处作了总结:“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
这几句话,精炼地道出了矩的用途。“平矩以正绳”,是指把矩的一边放置水平,另一边是铅直方向,可以用它判定绳子是否铅直。“偃矩以望高”,是指如上图所以测山的高度,用的三角形的相似性,已知AB,BC,测得AD,就可以算出DE。“覆矩以测深”,是把上述测高的矩颠倒过来,就能测量深度。“卧矩以知远”,其原理来测高一样,只是已知高度,可以算出两地间的距离而已。
希腊人作图只能从最基本的工具──直尺和圆规开始,直尺还是没有刻度的尺。由于作图工具的限制,导致了历史上的三大几何作图不能问题:三等分任意角,倍立方,化圆为方。而在这三个难题的研究过程中又有许多发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珠算与算盘
中国人民在算筹的基础上,于公元14世纪发明了算盘。算盘从此取代了算筹,并广为流传,延续至今,成为我国最普通的计算工具之一。
除了中国,世界的其它地方也出现过算盘。希腊曾有过沙盘。在平面板上,铺上细沙,用来写字和计算;罗马时代还有一种蜡板,将蜡融化后倒在平板上,凝固后可写字记数,可反复使用;在木板上刻上若干平等的线纹,上面放卵石或木钉来记数及计算,叫算板,罗马时代也出现过嵌珠算盘,外观很像中国算盘,只有手掌大小,用金属(如青铜)制造,有小珠嵌在上下两排沟槽中,可上下滑动,但不能取走,上排的珠一当五,下排一当一,和中国算盘一样,不同地方是最右边的沟槽是专门用来表示12进分数的。罗马的嵌珠算盘由于昂贵,
没有普及。其它的算盘也因各种原因没有流传到现在。
最有生命力的是中国的穿珠算盘。它有制作简单、价廉物美的优点。汉文一字一音,运算法则编成歌谣流利顺畅 ,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就能运算如飞。
15世纪中期在《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详细介绍。明代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最早记载了珠算术。把算术推到极点的要数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算盘和珠算迅速得到了推广,并流传到了世界各地。
由于算盘长于加,减法计算,因此在有了电子计算机的今天,人们仍广泛地使用算盘。日本有很多企业仍把算盘作为计算工具,珠算甚至列入了西欧一些国家的小学课程。因为它不仅有计算功能,还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
比例规
1597年伽利略发明的比例规,外形像圆规,两臂上各有刻度,可任意张合。下图是比例规合起来的形状。
比例规利用相似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进行乘、除、比例等计算。以乘法为例,求a,b两数之积。设OC,OD是张开的两臂,其上有相同的刻度。OA=OB=L是定长,取OC=OD=b,调整两臂张开的角度,使AB=a,再量出CD=x的长。L一般取10的乘幂10N,则因x= ab/L,故x就是a×b的有效数字,最后根据L来定位。
比例规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做成的,原理很简单,但却可用它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变换绘图比例;将已知线段五等分;若以一数的平方在脚尺上作刻度便可以求数的平方与平方根;以数的立方在脚尺上作刻度,也可以求出其立方与立方根;还可以用特制的比例规,测量特定度数的弦长,也可以根据弦长求角度。
比例规流行于17世纪的欧洲,问世不久,就传入了中国。1630年,罗雅谷在中国写了《比例规解》一书,介绍比例规的用法。现在,我国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内还藏着一些比例规,它们默默地躺在那里,向我们呈现出17世纪的算学文化。
三角函数表
早期的三角学是伴随着天文学而产生的。古希腊人在天文观测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具有某种关系。古希腊天文学家希帕霍斯为了天文观测的需要,制作了一个“弦表”,即圆内不同圆心角所对弦长的表。相当于现在圆心角一半的正弦线的两倍。这就是正弦表的前身,并没有保存下来。
到了托勒密时代,托勒密继承前人的工作成果,加以整理和发展,汇编了《天文集》一书。这本巨著的中心思想是地球中心说。书中还包括我们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三角函数表。不过这张表和我们现在使用的三角函数表大不相同。
托勒密所谓的弦,就是在固定的圆内,圆心角所对弦的长度。它事实上是我们现在所说的α的正弦的2倍(这个圆是单位圆)。
在《天文集》中,托勒密编制了以二分之一为间隔的从0到180之间的所有角度的弦表,它类似正弦函数表,但有些差别。它是以四分之一度为间隔的0到90的正弦函数表。
现在,我们的基本的三角函数表已发展到四个:正弦、余弦、正切、余切。
三角函数及其应用的研究,现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数学分支──三角学,它是现代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计算机的原型──图灵机
现代计算机的原型当推英国人图灵设计的“理想计算机”。图灵探讨了通用数字计算机制造的可能性。他于1943年实际造出破译密码的计算机,在二战中帮助英国破译德军的密码,在时间上早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只是由于军事保密,外人鲜知其详。
图灵的设计思想主要是,把人们在进位时计算时的动作分解为比较简单的动作。设想一个人在一张纸上做计算,他需要:(1)一种储存计算结果的存储器,即纸张;(2)一种语言,表示加减乘除等操作和数字的符号;(3)扫描区,在计算过程中,看到的上下左右几个方格中的数字;(4)计算意向,即在计算的每一阶段打算下一步做什么,例如看到6+9就要准备进位等;
(5)执行下一步计算。
至于每一步计算,无非是:(1)改变数字或符号;(2)扫描区的改变,往左进位或往右添位等(3)计算的意向改变等。
图灵把问题设想得更简单一些,把26×32的竖式演算穿在纸带上:26×32=52+780=832。如果每个数字都用二进位数表示,加减乘除、等号也用二进数码表示,那么一个计算就得到一条纸带上的由0和1组成的数串。设有一架机器,读写头解释带子上的输入和给出意向机器的输出。注视格的内容经读写头传给机器,由子机器决定下一步操作交读写头去执行。读写头要做的动作无非是三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