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测量》大纲知识要点
《心理测量》大纲知识要点
[考试总体要求]
1.正确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2.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解释。
三、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03首师大,名)
(1)基本概念:所谓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测量:按照一定法则使用量具给事物指派数字的过程。)
(2)心理测量三要素:行为样组、标准化和客观性。(01华东师大,简答题)
①行为样组是指以被测量的行为作为代表来推测与其关联的心理特征。一个测验的好坏,首先决定于测题编制的好坏,即必须要求这些测题能够引发和测量出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行为样组。
②标准化是指测验的一致性,也即: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③心理测验的客观性,是指测验不受主观支配,其测量方法是可以重复的,被试外部的行为是客观的,测验的实施、记分和解释都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衡量科学性的一个根本标志,对于心理测验尤为重要,这是决定一个心理测验能否存在的必要条件。行为样组的代表性和测验程序的标准化,都是为了保证这种客观性。
(3)心理测量是动词意义,心理测验是名词意义。
心理测量的参照点是相对参照点;单位不等距。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但通过统计方法,可以把测量数据转换为等距数据。(心理测量属于哪一种水平上的测量,为什么?【02华东师大,简答题】)
(4)对心理测量的评价
贡献:首先,为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特别是个体差异心理提供了具体方法和手段,构筑了差异心理理论的重要基石。其次,心理测量为社会实践服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局限:首先,心理测量具有间接性,精确程度远远劣于物理测量。其次,心理测量所依据的理论尚不完善。
2.心理测量的特征、分类
(1)心理测量的特征
①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研究者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根据心理学特质(04首师大,名)理论,人们对行为测量的结果进行推论,从而间接了解人的心理属性。心理特质是一组内部相关或有内在联系的行为倾向,是个人对刺激作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是个体特有的、稳定的、可辨别的特征。
程序测试员需要学什么
②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所谓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位置具有相对性。心理测量的比较标准的确定没有永恒的标准,从测量结果进行推论所采用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测量的客观性实际就是测量的标准化问题。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去编制和使用的测验称之为标准化测验。(测验为什么要标准化?怎样保证测验的标准化?【03北师大,简答题】)
为什么要实行标准化:a.可以减少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使测量准确、客观;b.有统一标准,便于对不同人的测验成绩进行比较和交流;c.同一份测验可用于许多人并可反复使用,较为经济。
补充:心理测验的可行性(桑代克1918语——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数量;麦柯尔1939语——凡是有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2)心理测量的分类
①根据测量的对象分类
a.认知测验:又可称为能力测验,这类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又称性向测验)、教育测验(又称成就测验)及创造力测验等。
b.人格测验:它测量的是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亦可看作是非能力测验。主要测量性格、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焦虑、气质及自我概念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相关行为。
②根据测验的人数分类
a.个别测验:通常是一个主试与一个被试面对面进行。比如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等。
优点:主试对被试的言语、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有仔细的观察和控制的机会,并且有充分的机会与被试合作,激发被试测试的积极性,所以其结果比较正确可靠,适用于一些特殊对象,如幼儿和文盲。缺点:时间长,施测手续复杂,对主试要求高,主试需要经过严格训练,因而一般人不易掌握。所以个别测验仅在有特殊目的(如诊断)时才使用。
b.团体测验: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对多数人施测。比如瑞文智力测验、大多数人格测验等。
优点: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主试也不必经过严格的专门训练。团体测验的记分和评分较个别测验更为严格和客观。一般每题都有标准答案。另外,因为标准化样组规模相当大,故团体测验更易建立常模。缺点:无法对被试详细观察,不易控制被试的行为,容易产生误差,难以发现被试的特殊反应,主试和被试之间无法建立和谐关系等。
注意——团体测验可个别施测,但个别测验不能以团体方式实施。
③根据测验材料分类
a.言语或文字测验:这类测验的题目是以语言或文字呈现的,受试者也要用文字或语言作答。
优点:它可以测量人类高层次的心理功能,其编制和实施也较容易,因而应用范围较广。团体测验多数采用文字测验形式。缺点:语言或文字测验不能应用于语言有困难的人,而且对语言文化背景不同的被试加以比较时,甚至在同一文化背景下,被试文化程度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也会对测验结果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而多少会损害其客观性。
b.非语言测验或操作性测验:此类测验题目不用文字来呈现,而是以图画(图形)、符号或实物(如方块、积木、仪器和工具等)为测验材料。
优点:被试的作答无需使用语言或文字,常以操作表达或回应。具有文化公平性,因而可方便地用于学前儿童和不识字的成人,也可进行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比较研究。缺点:费时太多,不易团体实施等。
还有测验既包括言语测验又包括操作测验,如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④依据测验的功能分类
a.筛选性测验;只是对所欲测量心理特质作一般性的考查。这类测验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但是测验内容不够全面,因而不够精确。
b.诊断性测验:测验的内容多而全面,一般为个别测验。它的目的是进一步诊断被试某些方面的特殊优点和缺点。 ⑤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a.最高作为测验:要求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一般有对错之分。
b.典型作为测验:要求被试按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一般无对错之分。 ⑥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a.结构性测验:在测验中,所呈现的刺激和受测者的任务是明确的。
b.投射性测验:在测验中,刺激没有明确意义,问题模糊,对被试的反应也没有明确规定。罗夏、TAT 等。 ⑦按测验的应用领域分类
a.教育测验:是测验应用最广的领域,用得最多的是学绩测验。注意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的区别。(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的定义和区别,【04北师大,简答题】)
b.职业测验:主要用于人员选拔和安置,可以是能力和学绩测验,也可以用人格测验。
c.临床测验:主要用于医务部门。许多能力和人格测验可用来检查智力障碍或精神疾病,为临床诊断和心理咨询工作服务。 ⑧依据测验结果的解释模式分类 常模参照测验:与常模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为目的; 标准参照测验:与一绝对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达到该标准为目的。(二者的区别,03北师大,简答题)。
3.经典测量理论和真分数理论模型(03首师大,简答题) 经典测验理论又称真分数理论(有书上称“随机误差理论”)。经典测验由基本假设、信度和效度等概念组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皮尔曼的真分数模型。
(1)真分数模型 ①真分数的定义即是测量中不存在测量误差时的真值或客观值,操作定义就是无数次测量的平均值,通常用X ∞或T 表示。另外,用t X 或X 表示实得分数, e X 或E 表示误差分数。
②真分数模型认为,任何测验所测得的分数都等于真实分数和误差分数之和。真分数理论的基本方程式如下:
t e X X X ∞=+
X T E =+
实得分数是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函数,即实得分数t X 由X ∞和e X 共同决定。进行心理测量时,X ∞一般被视为稳定不变的,因此个体实测分数t X 的变化是由e X 引起的。
③除了基本方程式,真分数理论还有三个基本假设作为整个理论的支柱。
其一,误差分数的平均数是零。
其二,误差分数与真分数相互独立,即相关为零。
其三,两次测量的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2)信度;(3)效度——见下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