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英语》课文中引用典故性词语实例分析
  引言
  典故是诗文中引用的有来历出处的历史故事或词语。典故性词语就是蕴涵典故的词语。由于典故性词语具有含义隽永,喻义深刻,蕴涵丰富等特点,就成为了人们在日常口语和写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语言成分。随着高年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阅读量的增加,遇到的典故性词语的几率也越来越大。在张汉熙先生主编的《高级英语》课文中共出现了100多条典故性词语,这些词语使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更生动更具体。
  从教材所选文章引用典故性词语的方式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profit的形容词
  一、直接引用
  《高级英语》课文中引用典故性词语最多的方式就是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对原典故性词语不加任何改动,直接用在文章的适当位置。如果读者对这些词语比较熟悉的话,它们的喻义就会一目了然。例如:
  1. bow down in the House of Rimmon(Book 1, Lesson 5)
  ▲出自《圣经?旧约》中《列王纪下》5:15-18,原意为“违背自己的良心(或原则)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明知不对而仍为之以保全面子”。课文中暗指“丘吉尔一贯反对共产主义,现在却支持苏联,他这样做是否改变了他以前的立场、观点或态度”。
  2. Caliban(B1, L7)
  ▲凯列班,原指莎士比亚《暴风雨》中一个半人半兽的庞大怪物。课文中用来喻指老式计算机的庞大。因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体积庞大,它由18000个电子管组成,重130吨,占有170立方米的空间。
  3. Endymion (B1, L15)
  ▲恩底弥翁。据希腊神话,他是埃特里俄斯的儿子,埃利斯国王。月亮女神塞勒涅与他相爱,生女儿50个。他是一个俊美的青年牧羊人或猎人。每当他夜里睡在卡里亚的特摩斯山的山洞时,塞勒涅都会前往相会。课文中用来指称“主人公在夜中身体浸泡在泳池中,就像神话中的恩底弥翁一样,脱离世俗的烦扰,独享夜的宁静。”
  二、化用
  典故的化用分两类:一类是改变典故性词语的形式或词性以便适合文章结构的需要或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另一类是根据原典故的内容抽象或概括出来的词语。化用的目的使得原典故性词语具有更强的概括性,用来指称同类型的人或事。这类典故性词语多数都是从名词性词语,尤其具有代表性的人名变化而来的。例如:
  1. Wellsian fantasy(B1, L7)
  ▲威尔士式的科学幻想。英国科幻小说作家H?G?威尔士(1866-1946)写了大量的科幻小说,小说中提出的许多幻想(如他的科幻小说《第一批登上月球的人》所提出的幻想等),后来都成为现实。课文中Wellsian是Wells的形容词,是作者杜撰的一个词。
  2. Bohemian(B2, L10)
  ▲波希米亚人。此处用以喻指某种非常规、不协调方式而生活的艺术家、诗人等。Bohemianism and eccentricity指波希米亚式生活和怪癖行为,这两个词在这里差不多是同义词,都强调了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那种怪异的、与众不同的、反传统习俗的生活。
  3. Babbittry(B2, L10)
  ▲Babbitt是美国小说家辛克莱?刘易斯于1922年所著的同名讽刺小说中的主人公,专指因循守旧,沾沾自喜,只对生意兴旺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感兴趣,而对艺术价值漠不关心的人。Babbittry由Babbitt一词演变而来,在课文中指市侩作风。
  三、仿拟
  典故的仿拟就是模仿原典故性词语所造的句子,主要以模仿语典为主。这种引用方式就是根据文章所描述的情景,以原典故性词语的语法结构或形式为基础,适当改动某些词汇,形成一个与文章内容相适应的句子。例如:
  1. What’s Polly to me, or me to Polly?(B2, L5)
  ▲此句可能是根据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中的“What’s Hecuba to me or he to Hecuba that he should weep for her.”一句仿写而成的。课文中指“I”与他爱慕的女孩之间的微妙关系。
  2. Can counteragents be far behind?(B1, L8)
  ▲这个句子结构上有意模仿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诗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利用春天紧随着冬天而来的必然规律来说明技术的进步既有其利也必有其弊的不容置疑的真理,反问句式的使用本身也可以加强句子的分量,使人没有怀疑的余地。
  3. And after all, what is a man profited, if he shall gain Maryland, and lose the entire south?(B1, L16)
  ▲本句模仿《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十六章,第二十六节,原文如下:For what is a man profited, if he shall gain the whole world, and lose his own soul?(Matthew, Chap. 16. V.26),即“如果一个人得到整个世界,却要以失去他自己的灵魂为代价,这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呢?”。课文中指虽然马里兰州在《独立宣言》起草过程中决定支持脱离英国,但当时的局势却可能无法说服意欲保留奴隶制的整个南方也支持独立,所以代表Dickenson说道:“即使得到马里兰州,却要以失去整个南方为代价,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四、隐含
  隐含是指暗含典故的词语。这种引用方式虽然不出现典故性词语,但从上下文所描述的内容或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信息,就可以判断出所隐含的人或事。例如:
  1. You both dress up like red savages (B1, L16)
  ▲这里指波士顿茶党案(Boston Tea Party)。美国独立战争前,波士顿港发生的一次事件。波士顿居民为了反抗1773年4月英国国会所通过的征收高额茶税的《茶叶条例》,伪装印第安人,在夜间将港内英船装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倾入海内。
  2. the crash of the world economic structure(B2, L10)
  ▲世界经济结构的崩溃,指的是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的猛跌引起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的瘫痪在国外,特别是在欧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the defeated aesthete(B2, L10)
  ▲潦倒的唯美主义者,即多斯?帕索斯第一部成名作《三个士兵》中的人物约翰?安德鲁斯。安德鲁斯是一个对艺术和美高度敏感,而在生活中却处处失意的人物,在文中指那些与安德鲁斯一样茫然无措的年轻男女作家。
  五、原典
  原典是指典故性词语的原始出处,多以语典为主。《高级英语》中的课文都是选自英语原文,其中有些词句优美、喻义深刻的语句后来成为人们经常引用的典故性词语。例如:
  1.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B2, L4)
  ▲肯尼迪的进取精神和勤奋的作风赢得了许多人的称赞。他的就职演说中“不要问你的祖国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自己能为你的祖国做些什么”这句话常被人们引用,作为激励青年奋进向上的名言。
  2. If we don’t hang together, we shall most assuredly hang separately. (富兰克林语)(B1, L16)
  ▲ “如果我们不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那就必然分散地走上绞刑架。”富兰克林在第二次大陆会议上慷慨陈词,重申建立美国联邦政府的必要性,此处hang还涉及双关这一修辞,分别有团结和绞刑架两重含义,后来也成为政客们经常引用的名言。
  结语
  典故作为语言的精华,往往简洁洗练,语义深邃。《高级英语》课程中出现的大量典故对于英美本族人士都是耳熟能详、倍感亲切的语料,但对于不熟悉此类知识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却是巨大的考验。能否深刻体会各类典故丰富的文化内涵,并灵活运用于交流中,是衡量学生掌握课文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高级英语》中的典故加以分类、梳理、例证、阐释,力图使外语教师和学生都能从典故的学习中获得新知,对英语典故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彩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对外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