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足迹
所谓数字足迹,指用户在使用数字设备或互联网后保存在服务器端的关于用户使用记录、浏览历史、情感体验和使用反馈等方面的数据。
2.数字足迹的产生
在互联网初创的Web1.0时代,数字信息首次实现了资源的聚合共享。自此,数据可以作为实体商品的意识受到启发,“数字涎线”(slug trail)的概念被提出,用以指代用户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被动留下的痕迹。发展到Web2.0时代,互联网开始从用户只读形式转换为人机交互模式;随着用户与数字环境交互内容的增多,大量可用于分析的机读数字信息被释放出来,由此数字涎线的概念被“数字尾气”(data exhaust)所取代,那些由数字设备产生的数字尾气迅速达到前所未有的量级,成为一种几乎零成本地观察社会进程和社会交往的宝贵资源。在以用户深度体验为核心的Web3.0时代,随着社交媒体与web是什么意思饭圈饭圈文化的崛起,数字信息不再单纯地像尾气一般被动排出,而是会产生一种由用户基于社交需求主动表达的数据类型,从而出现了“数字足迹”(digital footprint)的概念。
3.数字足迹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用户与无线基础设施因无形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数据,如手机与通信网络交互时产生的位置日志、用户使用接触式芯片卡产生的位置信息以及网络浏览记录等,在当前城市研究中应用较广。由于这种数据并非由用户主动提供,因此属于被动型数字足迹,是数字尾气在大数据时代的演化发展。
另一种则是由用户上传内容到公共网页时明确生成的数据,包括使用评论、网络游记以及上传到社交平台的照片和短视频等。由于这种数据由用户主动提供,并且包含极为丰富的情感信息,因此属于主动型数字足迹,是在厚数据(thick data)概念提出之后产生的一种特定的大数据类型。相较于被动记录的数字信息,主动型数字足迹因为附加了游憩者的“意识权重”,表现出非常真实的丰富性,因而比过去任何能够接触到的GPS日志都更有价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