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学案例分析:爱告状的孩子
案例描述:
区域游戏时,瑶瑶时不时地过来告状:“老师,他们建构区里的东西放得很乱很乱,我跟他们说都不听."“老师,他们把甜品店的东西带到外面去了."“老师老师,于泽瑞他抢我玩具。”50分钟内只见她跑进跑出好多回,时不时地听到她的大嗓门,结果自己都没玩到什么。餐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念儿歌,她又嚷起来:“老师老师,沈千景他不唱。”这一次我没有再附和她的话去提醒没唱歌的千景,而是冷静地对瑶瑶说:“瑶瑶,你提醒别人是好的,但是你这样会影响大家念儿歌.”
饭后我把瑶瑶叫到了跟前:“瑶瑶,你是个爱帮助老师的好孩子,老师也知道你想让小朋友都改掉缺点,但是你跟老师说这些事情的时候要注意时间,不然会影响小朋友们上课的.有事你可以下课悄悄地告诉我,可以吗?”瑶瑶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分析策略:
其实告状是中班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我们大人看来可能有点像多管闲事,
但对孩子来说却不是这样.他们希望受到老师、同伴的认可,为了让人关注,受人承认,所以他们会经常借由告状来寻求老师对他的关爱和认同,想要提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因此,老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并引导幼儿正确表现自己。
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个阶段是儿童道德认识进一步发展的阶段,他们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有了认识。特别是中班幼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行为规范,善于观察关心周围的幼儿易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能纠正同伴的错误行为。瑶瑶在跟老师告状的同时还潜藏着一个目的,即借此向老师表明自己已经记住老师的话了。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这一行为,当“告状”是完全正当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主持正义,批评教育被“告状"的幼儿,以树立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但是我们也应该引导幼儿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的告状都是些很小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出面解决,不利于幼儿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教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机会。
虽然不替孩子解决问题,但要保持支持及感兴趣的态度,让孩子独立思考、分析情况。如果他无法前进,请给予指导,不要给予答案。你一旦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你就不能对他的解
决方法过分苛求。他一定会有些不太好的开头或者是处理某些情况不当,但是如果我们过分责怪他,他就会停止尝试。当孩子开始学习这些技能时,要多注意过程,而不要太注意结果。如果他处置问题的方向没错,但是事情没有想象中的成功,要赞赏他所采取的步骤,然后帮他检查出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也要示范有弹性的问题解决策略。
朱 金 牛
有效的提问要适时适宜
发生背景:
这是一次语言活动,在学习诗歌《吹泡泡》的基础上,进行仿编,诗句的句式比较简单:XXX是XXX吹出的泡泡.但是仿编成功的关键是:要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进行仿编,而在教原本比较简单的这首诗歌时,发生了如下情景片段:
互动过程:
老师出示第一句诗歌的图夹文,指着上面的小图片问:图片上是什么?幼儿:星星月亮,老师肯定了并用诗歌的第一句总结了一下:“星星是月亮开吹出的泡泡。”接着老虎又让幼儿看第二句的图夹文,马上有两三个幼儿大声读出了上面的汉字,我楞了一下,没记起来,班里已经有好几个孩子会认字了.于是我赶紧大声提醒说:“已经有小朋友会读出上面的句子了,真了不起,但是也要给其他小朋友思考的机会,别急着说出来,好吗?”他们几个点点头。接下来,我就用白纸盖住了第三句中的后面半部分,指着图片问:“那小朋友来猜猜露珠是谁吹出的泡泡呢?”因为后面一部分被盖住了,小朋友不能直接出答案,开始进行思考联想猜测与露珠有相互关系的事物。在此基础上,我又追问:“为什么说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幼儿都说出了他们是有联系的,这样慢慢地学完了诗歌开始进行仿编结果发现,幼儿方便时对据是掌握得都较好,仿编联想范围也较光。
初步判读与分析:
实现没预估到幼儿在学诗歌时会有部分幼儿会直接把文字读出来,这样也就失去了教的意义。对于已经识字的孩子,学习图夹文的这首诗歌已经没有一丝神秘干了.幸亏,我及时用提问来解决这个这个突发事件,并把活动过程继续延伸下去.其实我已一开始就知道班里有
孩子识字,但没先放到会在这次语言课上这么轻松的读出来,制造了这个突发事件。如果把教具调整为先出示小图片,然后再出示图夹文,给幼儿以一个完整的印象,就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此过程中,老师的及时要求:要求给大家思考的机会和提问:露珠是谁吹出的泡泡?为什么?是在如此情况下的几十应对措施,面对无法预估且无法挽回的尴尬情况下,如何有效的提问,是比较有效的策略呢?那就是顺势而为,不能用语言一棒打死他们的行为,而是及时提出要求,并未下面的环节设想,提出作为下一环节铺垫的问题,把这个问题抛还给幼儿之后,幼儿的注意自然就会跟着老师接着往下听.本案例中,我及时提问:“露珠是水锤出的泡泡”而改变前面的提问方式,及解决了识字对其他小朋友的影响,又让幼儿开始为仿编做准备,让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因为他们相互有联系,也知道今天仿编诗歌时也要这样的俩个事物才能编进去。简单的两个提问、一个要求,在非常时期适时地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课堂教学的提问既要有效也要适时,在适当的时候改变或设计一些应对的适宜的提问方式,能比较有效的应对那些非预估情况,这也是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所必须具备的因素。
朱 金 牛
我们一起看,好吗?
案例描述:
在课间自由活动时,王xx小朋友从图书架上选了一本绘本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坐在小椅子看书,周xx看到了,赶紧吃完点心,对坐在旁边的王xx说:“这是我的书,我要看”王xx拿着书不肯给,周xx又到老师这儿来告状:“黄老师,她拿我的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