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哲学
本篇《科伦日报》第179号的社论是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批判替罗马教皇辩护的《科伦日报》的主编海尔梅斯的政论文章,该文章通过批评海尔梅斯的荒谬言论,阐述了哲学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等观点。
  社论一开始是引用海尔梅斯的言论并对这些言论进行批判驳斥,其中还借用了希腊神话中的传信使海尔梅斯和他的母亲玛娅的对话,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以此来讽刺主编海尔梅斯。前部分探讨了报纸应不应该用来传播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书报检查以及科学研究等问题。而后以马克思首先提出的问题:“哲学是不是也应该在报纸上谈论宗教问题?”为转折,开始探讨哲学,他认为只有批判了这个问题,才能得出答案。
editorial文章
  《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习惯于用哲学的武器于社会现实展开斗争。马克思在此篇批判海尔梅斯的社论中正面阐述了自己关于哲学的观点,认为:“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并提出了哲学的本质是:“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并由这些观点引出了自己对宗教、政治、哲学三者的关系及看法。马克思指出,海尔梅斯作为思想保
守的为封建专制制度和正统宗教辩护的“反动的浪漫主义”代表,主张禁止在书报上探讨宗教和哲学问题,但事实上海尔梅斯自己本身就述说着“神论”,他诬陷《莱茵报》是反宗教的,与自己反对在报纸上谈论宗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海尔梅斯本身就想“攻击哲学思想及传播宗教思想”来“散布猜疑的空气”,并主张书报检查制度应长期存在下去。马克思与海尔梅斯之间的争论是对哲学的本性及其特点的不同看法产生的,而事实上海尔梅斯是不懂哲学的,他无法理解哲学的本性必然要跟当时德国的现状对立起来,因而所发表的文章其实也是肤浅的。
  “哲学首先是通过人脑和世界相联系,然后才用双脚站立在地上”,这句话体现出哲学的思辨性和概念性,由此体现出哲学这门学科的独特性,也就是说像海尔梅斯这样的门外汉是无法真正的理解哲学的。当然,从此处我们也可以明白为什么海尔梅斯要反对在书报上探讨哲学问题了,因为他“无法看懂”,他也想当然的以为大众也“无法看懂”,就跟“没用的广告”一样。而马克思却认为哲学并不是与现实无关,而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而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是“文明活的灵魂”。
  马克思在这篇社论中还提到了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的问题,这个问题马克思第一
次是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到的,而在本篇社论中也提到了。“世界的哲学化”即对世界进行哲学化处理,“哲学的世界化”就是哲学成为世界的哲学,对哲学进行世界性变革。马克思认为哲学应该放到实践中去,“变成世界的一般哲学”而不是固定的体系。
  不过,马克思提及最多的还是宗教、国家问题,“不言而喻,现世的智慧即哲学比来世的智慧即宗教更有权关心这个世界的王国——国家”由此表达出马克思认为哲学对于国家政治的重要性。而哲学的本性是在理性自主性的前提下反对一切教条和权威,它不是一般意义的反宗教,只是反对未经理性审视和批判的宗教信仰,反对将“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灵”凌驾于人的理性之上。马克思对宗教批判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凸显人性,“哲学所要求的国家是符合人性的国家”,他认为“国家只要成为理性的国家就足够了,不必要成为一个基督教国家”也就是说只有在哲学中才能产生理性自由的国家,“理性自由的国家不能从基督教中产生出来”,而且不实现理性自由的国家就是坏的国家。宗教对于国家来说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国家的政治、统治更需要的是理性和自由,而哲学恰好能提供这些。
  马克思有关哲学的反思性、现实性、辩证性和批判性的特点是其在《莱茵报》时期的哲学立场,它必然与海尔梅斯所坚守的正统宗教和封建专制立场相悖,这也是引起马克思批评海尔梅斯的根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