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字谜的资料
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根据方块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字谜,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字谜,指所有的文字词语谜,如字类谜、词类谜、句类谜等。狭义的字谜,指单个汉字的谜语。后者注重文字形体的组合及偏旁部首搭配,要从形态、功用和意义上对谜底汉字各个组成部分作多角度描绘,词句简短,行文措词和谜面修辞技巧也比较高。    字谜,在我国有悠长历史,流传面广,种类繁多,变化无穷。它在文人雅士中流行,也曾被政治斗争和图谶术数所利用。到了现代,字谜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层次较高的娱乐活动在民间流行,受到广大众喜爱。人们通过字谜这种形式,对楷体汉字进行了种种不依文字学原则的拆分离合,在这种变幻莫测的形体离析过程中,不仅突现了汉字本身所蕴含的形体结特点,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汉字形体结构的直观认识。研究字谜,可以显示字谜内部蕴含着的编创设计规律,有利于整理民族传统文化,揭示游离于正统文字理论之外的楷体汉字民俗阐释特点。
一、字谜的艺术构成
    从字谜语言结构的表现方式上看,字谜由三个部分组成:谜面、谜底和谜目。
谜面,是猜谜时说出来或者写出来给人做猜谜线索的话语。谜底,就是要人去猜测的本体事物。谜底是谜面意义的真实所指,在绝大多数字谜中,一个谜底就是一个汉字。字谜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它最能令人回味欣赏和吸引人注意的,就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谜面。谜面,集中地体现了字谜艺术的精华。它通常由简短精炼而寓于形象表达能力的字词、短语、句子或歌谣诗词等形式组成。谜面语言,有着十分特殊的要求。首先,它要简洁明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字谜的谜面,一定要借助事物的形象,将谜底汉字的主要特征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堆砌冗长晦涩,枯燥无味的概念术语,是不会受人欢迎的。其次,它还要对谜底的主要内容,如汉字的笔画、形状或者汉字的语词意义等典型特征,作高度集中的概括,为人们寻和揭示谜底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如果谜面提供的条件不够充分,人们不能通过这个谜面到谜底,那就是面底相违,谜面不合谜底了。第三,谜面一般不宜使用直接方式对谜底汉字特征作正面描绘,它要十分巧妙地隐藏起自己对谜底汉字诸种条件的表达。一个好的谜面,应该含蓄委婉,隐晦曲折;毫无遮挡、直截了当的表达,都会破坏字谜的趣味,使谜语失去它应有的价值。所以,谜面语言通常是采用一段别有所指的、充满暗示意味的话语。它表面上是在叙说一件与谜语真实意图完全无关的另外事情,诱导人们朝着与谜底内容
完全相反的道路走下去,另一方面却又与谜底汉字密切贴合,由此就造成了谜面中的“”别解“”。谜面别解,是增添谜味,完成字谜制作的主要手段。
  下面举例说明这一点。如:“”鸟落山头不见脚,四处皆水无处。“”这段话描绘了一个奇特生动的场景:一只大鸟飞到一座山头上,停落下来之后,才发现这里到处都是水,连自己的脚也因此失落不到了。谜面叙说的情景固然奇异,但这并不是它所要表达的主要意义。在谜面的直接意义之外,它还隐含着另一层更深的含义。谜面在叙说大鸟和山头情景的同时,也提出了各种条件或规定。这些条件和规定,都与谜底汉字有一定联系。 “”鸟“”、“”落山头“”、“”不见脚“”、“”四周皆是水“”,就是谜面给我们显示的各种条件。符合这些条件的汉字,才是谜底。一个没有脚的鸟,落在“”山“”头上,应是“”岛“”字。而“”岛“”字之义,也正符合“”山下四周皆水“”的要求。可见,谜面语言,类似于一个充满了暗示性含义的隐语,它是在一种闪烁其词的外表下,准备好了猜谜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和种种线索。猜谜者不能被它的表面语意所迷惑,要做的应该是,思考和理解这段“”隐语“”的真实含义,依据谜面所显示的各种规定和限制,到符合条件的正确答案。
一个完整的字谜,在谜面、谜底之外,还要有谜目。谜目,是隶属于谜面,对谜底范围和数
谜总汇量起某种限定作用的词语。谜语的范围相当广,它不仅包括字谜,还包括物谜和事谜。物谜,指谜底是具体事物的谜语。事谜,指谜底是某种行为、动作的谜语。物谜和事谜,不仅谜底的范围与字谜大相别异,谜面设计和表达也有很大差别。为了使猜谜都明确所要猜射究竟是哪一类谜底,就要在谜面当中使用谜目,规定出谜底的大致范围。字谜谜面结束的时候,往往会用括号说明“”打字“”或者“”猜字“”,以便人们明白这条谜语是用来猜字的。在字谜中,谜目的另一特殊功用是来区分一面一底谜和一面多底谜。一面一底谜,就是一个谜面只有一个谜底。绝大数字谜都属于这种类型。一面多底,就是一个谜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谜底。这也是字谜中经常用到的。如:
惟有绿杨堪系马。(打一字) --杵;他俩差点都当兵。(打二字) --乒、乓
例1是一面一底谜,例2是一面多底谜。如果仅从谜面的字句上看,一面一底谜与一面多底谜在表达上没有明显区别。在一句话的谜面中,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用它来制作一底字谜,也可以用它来制作两底或两底以上的字谜。为了使猜谜者明白这个谜面的确切所指,就还在谜面后面用“”打一字“”、“”打四字“”等方式,规定谜底字的数量。谜目对谜语类别与谜底字数的规定和限制,给猜谜者指明了谜路,也扩大发挥了谜面的作用。
二、绚丽悠长的历史
    最早的字谜大约产生在汉魏年间。刘勰《文心雕龙·隐篇》说:“”自魏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刘勰说谜语产生于魏代,是因为那时的文人创作了许多独立完整的字谜。如当时大文学家孔融写的一首“”离合作郡姓名字诗“”,每句四言,每四句或两句隐射一个字。全诗长二十二句,共八十八字。全文如下: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驰张。
吕公矶钩,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
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鳦,隼逝鹰扬。
六翮将奋,羽仪未彰;龙蛇之蛰,俾它可忘。
玫璇隐曜,美玉韬光。
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这首诗的谜底连起来读是“”鲁国孔融文举“”(孔融字文举)。孔融的这首离合诗,现在已被公认为我国最早制作的完整而成熟的字谜了。这一时期,除了诗歌形式之外,人们还常常借助语言以外的实物来隐曲地表达文字之谜。《世说新语·捷悟》记载,杨修做主薄时,一次为曹操修建国府。在始构屋架时,曹操出来巡看,颇不中意。于是在相国府门上大题一个“”活“”字,不发一言就离开了。杨修一见此字,立即叫人把相国府的门拆去重修。他说:“”门“”中加’活'字,就是'阔'字。魏王是嫌门太小了呀。“”这件事传开之后,曹操的制谜之巧,杨修的辨谜之捷,都被当时人们传为美谈。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字谜就已经流行了。不少文人名士都嗜好字谜,引为雅乐。晋朝的潘岳、南朝宋国的谢灵运、谢惠连、鲍照,齐国的王融,梁国的萧巡之、陈沈炯等人,都制作了许多类似孔融的离合体字谜。当然,从这一时期的制谜技巧来看,有了很大发展。在离合文字偏旁之处,还揉和了象形、比说、会意以及名物文化等许多方法,对后世字谜产生了积极影响。
唐宋元明时期,制谜和猜谜的风气非常盛行。字谜也不再局限于文士之中,而是浸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童谣歌赋、符瑞图谶、碑额书题、印章绘画、小说笔记、百戏技艺、酒令暗语中,都可以看到字谜留下的种种痕迹。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民百姓,皆以谜为乐,以谜为戏,竞相猜测,蔚为一时风气。宋元时代,编字谜与猜字谜还被当作一种技艺,有人竟
能以此为业,赚钱谋生。其中的佼佼者,竞能名播四方,流芳百世。宋·吴自牧《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记:“”商谜者,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杭之猜谜者,且言一二,如有归和尚及马定斋,记问博洽,厥名传久矣。“”正说明了当时字谜流行的盛况以及人们对能制谜、猜谜者的尊崇。
    字谜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利用字谜,为政治宣传和外交活动、军事斗争服务。《古微书》中引《孝经援深契》,有谶语: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卯金刀”,合之为“刘”;“禾子”,合之为“季”。汉高祖刘邦,字季。这条谶语显然是刘邦将要统一天下,为君王帝位神授制造舆论的。
字谜在外交场合中也常被用来当作一个斗争武器。《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记:蜀汉张奉出使吴国时,曾在孙权前用字谜嘲笑尚书阚泽的姓名。阚泽不善此道,不能作答。张奉不免沾沾自喜,以为丢了吴国人的脸。这时吴大臣薛综出席对答,说:“我有一谜向先生请教:'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木苟(句)身,虫入其腹。”这首谜诗处处扣住“蜀”字,张奉感到国名受辱,于是勉强答道:“请再用这种方法比喻你们的吴国吧。”薛综应声答道:“无口为天,天
口为国;君临万邦,天子之都。”于是列官员皆嘻笑,张奉自取其辱,尴尬异常。
    在军事斗争中,字谜也常用来作为军事行动的联络暗号。唐武则天在位时,徐敬业集合扬州军队准备谋反,中书令裴炎在朝廷内部策应。结果谋事不密,反致泄露。朝廷在审讯裴炎谋反案时,只发现他给徐敬业的一封信,上面仅写“青鹅”两字。满朝文武皆迷惑不解,最后由武则天识破,说:“此乃隐语。青者,十二月;鹅者,我自与也。”原来,“青”字可以拆成“十二月”三字体;“鹅”字可以分离为“我自与”三字。裴炎是以此约定徐敬业十二月起义,他再从内部动手。自此,裴炎伏法,谋反事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