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表格引用公式的方法步骤
Excel中经常需要使用到引用公式的技巧,公式具体该如何进行引用呢?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excel表格引用公式的方法步骤_表格中引用的函数公式,供大家参考。
excel表格引用公式方法
引用公式步骤1:excel数据相对引用。这种最为简单,通常大家都知道,就是普通的公式计算。
简单介绍几个公式:
1)、在d2单元格中需要计算:数据一和数据二的平均数与数据三的差。就可以输入
=(A2+B2)/2-C2
或者输入
=sum(A2:B2)/2-C2
其中,括号必须是英文状态或者是半角中文状态,其中的列号ABC输入大小写没有关系,都会自动变成大写。如果求和的数据过多则不要用加号了,用sum求和函数较为方便。(求括号内英文冒号两侧的单元格之间的数据之和)sum函数不但可以求横向的行之和、竖向的列之和,还可以求对角线所辖区域的矩形区域之和。
2)、计算:数据一、数据二、数据三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可以输入:
=max(a2:d2)-min(a2:d2)
其中,max是求最大值函数,min是求最小值函数。和sum一样,这两个函数都支持对角线所辖区域矩形的数据运算。
3)、计算:如果数据一大于1500,则综合数据是数据一、数据二、数据三求和,若数据一介于1000至1500之间则计算数据一和数据二之和,若数据一低于1000,则只记录数据一的结果。(这个例子在公司计算工资的时候很常用,但是要非常小心边界的判断,需要的时候可以用>=表示大于等于,用<=来表示小于等于)关于这个if判断语句的写法要非常小心括号的运用,我们可以在有图早期的一篇个人所得数计算公式中看到多次嵌套的运用。
=IF(A2>1500,SUM(A2:C2),IF((A2<1000),A2,SUM(A2:B2)))
这三个例子主要是介绍大家常见的三种模式:直接运算,用excel的函数进行运算,用程序语句进行运算。(这种提法是我自己随便想的,不一定有真正的三中模式之说。)
excel表格引用公式方法图2
excel表格引用公式方法图3
引用公式步骤2:excel数据的绝对引用。参加了办公自动化培训班的朋友和自学excel的朋友应该对他不陌生。举例说明一下,还以上面的那些数据为例:
计算数据一中每个数据与最大值的差。(呵呵,也很常用的,就是计算平级的人或者部门之间的差距)
我们一般会在d2单元格输入
=MAX(A2:A6)-A2
可是我们无法通过拖动,生成但d3、d4、d5等下面单元格的数据,当我们拖动的时候,在d3单元格变成了
=MAX(A3:A7)-A3
这显然不是我们要的,我们在d3单元格想要的是
=MAX(A2:A6)-A3
所以,我们可以使用$来固定那些需要不变的数据,如上面a2单元格的公式就可以写成
=MAX(A$2:A$6)-A2
随你怎样拖动,max计算的区域就不会变化了。如果你想固定的更牢靠一点,可以在列标号前加$。excel做表格的教程
excel表格引用公式方法图4
引用公式步骤3:同文件内excel表间引用。同文件内不同表之间的数据引用和计算通常是使用英文状态的引号表名结合而来的,例如本例中:
引用表1当中的a列数据,可以在a2单元格输入
='1'!a2
其中英文单引号中为表的名字,表和单元格名称间用英文的!分割开来。
excel表格引用公式方法图5
引用公式步骤4:不同文件间的excel引用。使用英文的中括号 [ ]来引用文件,如我们将正在操作的文件保存到d盘,默认名字为book1.xls 新建一个excel文件,引用book1.xls文件中第一列的数据:
=[book1.xls]1!a2
此例和上面的例子中英文的单引号 ' 可要可不要,不过excel默认都会给加上,另外本例中,当我们输入完公式,打回车键之后,excel会自动加上文件地址,如本例中可能会变为:
='d:\[book1.xls]1'!a2
excel表格引用公式方法图6
<<<返回目录
Excel常用电子表格公式
一、Excel基本公式
1、查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_0.3+M2_0.3+N2_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 =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如:=COUNTIF(C2:C351,"男") ——求C2到C351区域(共350人)男性人数;
9、优秀率: =SUM(K57:K60)/55_100
10、及格率: =SUM(K57:K62)/55_100
11、标准差: =STDEV(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人)的成绩波动情况(数值越小,说明该班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反之,说明该班存在两极分化);
12、条件求和: =SUMIF(B2:B56,"男",K2:K56) ——假设B列存放学生的性别,K列存放学生的分数,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该班男生的成绩之和;
13、多条件求和: {=SUM(IF(C3:C322="男",IF(G3:G322=1,1,0)))} ——假设C列(C3:C322区域)存放学生的性别,G列(G3:G322区域)存放学生所在班级代码(1、2、3、4、5),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一班的男生人数;这是一个数组函数,输完后要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不能手工输入,只能用组合键产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