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李欣桐1,方毅2
(1.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快速蔓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
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弹性工作制等防控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世界各国面临重大考验。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经济恢复增长创造了条件。深入研究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影响;复工复产;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25[文章编号]1671-6671(2020)04-0078-10
[作者简介]李欣桐(1996-),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计量经济
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方毅(1976-),男,湖北武汉人,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数量分析、量化投资。
一、引言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政策措施作用下,实现GDP (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较上年增长6.1%,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人均GDP70892元,突破1万美元,综合国力继续增强。但在2020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快速蔓延,我国及世界各国面临重大考验。面对疫情,我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果断打响疫情防控狙击战。为避免疫情期间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引发大面积疫情传播加剧,国家和各省市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
春节假期、弹性工作制等有效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为全球抗疫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目前,疫情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2020年一季度我国GDP 增速降至-6.8%。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正确分析研判经济发展走向,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将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1]
二、我国及其他国家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2019年末,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感染病例。该病毒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存在人传人现象。而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逐步增多,新
78
Journal of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并向全国快速蔓延。1月31日,世界卫生
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事件”。面对疫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决定性成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在其他国家持续蔓延,死亡人数迅速增加。[2]世界卫生组织在《从2019冠状病毒疫情中健康复苏宣言》中指出,2019冠状病毒疫情是几十年来全球受到的最大冲击,数十万人丧生,世界经济有可能面临19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由此造成的失业和收入减少将不利于生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3]
(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截至6月15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22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37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治愈率94.18%,病亡率5.57%。港澳台地区累计确诊病例160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112例(出院1067例,死亡4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5例(出院45例),台湾地区445例(出院433例,死亡7例)。6月1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0例,其中,输入病例8例(上海3例,广东3例,内蒙古1
例,辽宁1例),
本土病例32例(北京27例,河北4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其中,输入病例1例(在上海),本土病例2例(均在北京)。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
接触者225人,重症病例增加3例(见图1、图
2、图3)。
31省新增24例输入
图1中国境内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情况
数据来源:央视新闻
图2中国境内新冠肺炎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与现有确诊病例情况
数据来源:央视新闻
79
Journal of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图3中国境内新冠肺炎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与治愈出院病例情况
数据来源:央视新闻
(二)其他国家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6月15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下午5时),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全球共确诊7823289例,
中国共64个国家确诊新冠肺炎病例7738511例,死亡病例431541例。与前一日报告相比,中国新增新冠肺炎132532例(见图4、图5)。
图4中国国家确诊病例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图5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累计确诊100000例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统计时间/北京时间6月15日12:00)
数据来源:央视新闻
80
Journal of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三、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疫情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1.在宏观经济方面,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方面均受到冲击
(1)投资方面
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受阻,各地项目开工进度放缓。预算外疫情防控资金支出增加,项目建设资金到位难度加大。世界其他国家疫情加剧,招商引资形势复杂严峻。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99194亿元,同比下降6.3%。其中,
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下降14.8%、6.3%和0.3%。
(2)消费方面
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730亿元,同比下降13.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金银珠宝、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品、石油及制品类、家电、汽车、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等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36.5%、26.8%、23.5%、19.6%、18.4%、17%和14.3%(见图6、图7)。[4][5]
图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同比增长速度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7汽车月度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3)出口方面
美国、韩国、意大利、伊朗和日本等国家疫情加重,全球风险级别上调,受进出口防疫检测和部分商品限制,进出口规模收缩。1—5月,受疫情影响,我国进出口总额11.54万亿元人民币,下降4.9%。其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下降4.7%。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疫情影响较大,服装、箱包、鞋、玩具、家具等产品出口合计下降20.3%。[6]
2.在产业发展方面,服务业受影响较大
(1)旅游、餐饮、电影、商品零售、金融业等服务业在春节期间受到的冲击最大
百货商场、沿街专卖店、餐厅、酒店、饭店等停止营业。近2个月才开始陆续开业。电影行业预计总票房近70亿元的7部春节档主要影片撤档,损失约占全年票房收入的9%。旅游业受疫情影响严重,人民纷纷终止出行计划。金融业证券交易量下降,A 股2月3日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超3000股开盘跌停,A 股三大股指大幅下挫。
(2)交通运输行业、房地产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今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14.7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0.3%。其中,1月10日至24日全国共发送旅客11.43亿人次,1月25日至2月18日(正月初一到廿五)降至3.33
81
Journal of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亿人次,春节前后相差8.1亿人次。[7]“清明”小长假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136万人次,较去年同假期的5400万人次下降78.96%。
“五一”
小长假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564万人次,较去年的1453万人次下降61.18%(见图8、图9、图10)。建筑业停工停产,房地产行业1月26日起暂停线下销售活动,4月份才开始恢复,房企承受了较大的资金链压力。
图82020年春节前后发送旅客总量情况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图9“清明”和“五一”小长假全国铁路发送旅客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3)制造业受到较大冲击,农牧渔业受到
波及
制造业企业物流、生产、销售、回款等正
常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多数企业停工减产,特
别是汽车行业承受较大压力。1—5月份,全
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
27.4%,工业增加值下降2.8%。家禽养殖业物
流受阻导致饲料无法运送,生产和销售两端
受到双重挤压。畜牧业农产品供给短期偏
紧,造成物价上涨。1—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其中,猪肉上涨109.1%。
3.就业压力较大,低收入体受影响明显
受疫情影响,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吸纳就业受到影响。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同比减少137万人;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特别是大学生等重点体就业压力加大。城市低收入体、前期失业人员与农村低收入体普遍抗风险能力较差,疫情造成的短期内失业、收入减少、物价提高均会导致部分人员生活困难。[2]
(二)有利因素
1.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明显
(1)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
截至2020年5月18
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职工复岗率分别为99.1%和95.4%,基本达到正常水平。6月初,规模以上工业、建筑业、服务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企业比重分别比4月底提高2.9%、9.2
%和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2个月正增长,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消费投资继续改善,降幅明显收窄,经济活力正在快速释放。[2]
图10“清明”和“五一”小长假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8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