㊃案例分析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3.19.042
输入性恶性疟疾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例*
潘菁1,戴沛军2,焦耿军2,薛鑫1,蒲中枢2ә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1.卫勤部;2.感染科,甘肃兰州730050关键词:输入性恶性疟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降钙素原
中图法分类号:R599.1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672-9455(2023)19-2943-0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目前仍是国际关注的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现阶段疫情态势明显缓解,但
也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㊂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和
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易出现新
型冠状病毒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造成一些高致病
性㊁高病死率的输入性传染病出现延误诊断和的
情况㊂本文报道了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以期为输入性传染病的临床诊疗
提供参考㊂
1临床资料
1.1入院情况患者,男,34岁,2021年9月13日从非洲刚果(金)务工回国,入境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送至本院隔离㊂患者自述2021年9月1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6ħ,伴咽痛㊁咳嗽,咳少量白黏痰,咳嗽时伴轻微胸闷㊁气短,味嗅觉正常,无腹泻㊁腹痛㊁腹胀㊂
1.2入院查体体温36.2ħ,心率76次/分,呼吸29次/分,血压98/64mmH g,血氧饱和度97%,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急性热病面容,无其他临床表现㊂1.3检验㊁检查结果入院当日,患者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4.09ˑ109/L㊁中心粒细胞计数1.73ˑ109/L,淋巴细胞计数1.87ˑ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
2.30%,淋巴细胞百分比45.70%,红细胞计数5.54ˑ1012/L,血红蛋白175g/L,血小板计数155.00ˑ109/L㊂胸部C T提示右侧胸膜局限性增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9月16日降钙素原为1.05μg/L,9月17日超敏C反应蛋白为>5.00m g/L,C反应蛋白为>100m g/L,9月20日降钙素原为0.035μg/L,9月21日超敏C反应蛋白>5.00m g/L,C反应蛋白为52m g/L,其间再未发热,胸闷㊁气短缓解,偶有咳嗽㊁咳少量白黏痰㊂9月22日18:00患者出现发热,体
温37.6ħ,心率78次/分,呼吸20次/分,伴乏力㊂9月23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5.92ˑ109/L,中心粒细胞计数5.10ˑ109/L,淋巴细胞计数0.44ˑ109/L,中心粒细胞百分比86.20%,淋巴细胞百分比7.40%,红细胞计数5.3ˑ1012/L,血红蛋白168g/L,血小板计数147ˑ109/L,降钙素原为0.295μg/L,9月24日超敏C反应蛋白>5.00m g/L,C反应蛋白>100m g/L㊂9月25日降钙素原为4.71μg/L㊂其间体温为36.9~39.8ħ,9月23㊁24㊁26日疟疾胶体金检测均为阴性,9月27日患者疟疾胶体金检测显示恶性疟疾,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原虫厚薄涂片检查提示疟原虫密度为12824个/微升,红细胞疟原虫感染率为22%(图1),诊断为输入性恶性疟疾㊂
1.4按照‘抗疟药使用规范“[1]立即静脉推注青蒿琥酯120m g(国药准字H10930195,批号L A210752),在12h和24h分别再次静脉推注120 m g,以后每日静脉推注1次,每次120m g,连续7d㊂9月30日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血镜检疟原虫247个/微升㊂10月4日停用青蒿琥酯注射液,改口服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国药准字H20153107,批号191120),首剂口服2片,8㊁24㊁32h各口服2片㊂10月5-18日外周血显微镜检测未到疟原虫㊂10月21日镜检到2个疟原虫,22日到4个疟原虫㊂10月21日继续口服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首剂口服2片,8㊁24㊁32h各口服2片㊂10月25日到1个疟原虫,10月26日至11月5日未到疟原虫㊂11月16日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出院随访1个月无异常㊂
图1血涂片中的恶性疟原虫(吉姆萨染,ˑ1000)
㊃3492㊃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10月第20卷第19期 L a b M e d C l i n,O c t o b e r2023,V o l.20,N o.19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2J R11R A01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院内课题(2022y x k y007)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p u z h o n g s h u@h o t m a i l.c o m㊂
2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和疟疾是目前国际流行
的主要传染病,对我国有一定的输入风险,做好二者
的早期识别可有效减轻病情,降低传播风险[2]㊂本例病例的诊治过程提示可以从血常规㊁热型㊁炎症标志
物和病原学检测等方面进行鉴别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发热多为中低热,热程多
不超过3d,少有寒战㊁大汗等表现[3]㊂疟疾则具有典型的分期特征,发冷期患者感到寒冷,发热期患者由寒冷转变为发热,体温可达40ħ,出汗期患者体温迅速下降,但首次发作时,也会发热不规则,出现低热㊁乏力㊁头痛及纳差等前驱症状[4]㊂本例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初期出现低热,疟疾前驱症状  热型不规则,后期出现分期和高热特征,体温为39~41ħ㊂因此,对具有疟疾地区流行病学史的人员,如出现高热应高度怀疑疟疾,并立即开展实验室检查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
或减少,也可见淋巴细胞计数减少[3],疟疾患者急性期可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心粒细胞计数增加,发作后则正常,多次发作后白细胞计数减少而单核细胞增多[4]㊂本例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外周血白细胞㊁中心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均正常,9月22日出现发热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前期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但检测值均在参考范围内㊂该现象是否与新型冠状病毒和疟疾同时感染有关仍需进一步探究,因此在判定感染病原体时仍需血常规结合相关感染标志物和病原学检查来进一步验证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患者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降钙素原水平正常[5-6],疟疾患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均升高[7]㊂本例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降钙素原水平轻微升高,在疟疾前驱期,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㊂疟疾患者可出现贫血和肝脾肿大,但本例患者在出现发热2周后才出现贫血㊂
近年来我国输入性传染病多为病毒感染,包
括新型冠状病毒㊁流行性感冒病毒㊁登革热病毒㊁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㊁乙型肝炎病毒等[8-9],相对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细菌㊁真菌㊁寄生虫等感染早期产生[10],由于不同厂家的快速疟原虫抗原检测试纸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很大差异,因此笔者认为热型和降钙素原可用于疟疾和其他传染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在此基础上尽快完成外周血涂片检查㊂
通过本研究中的病例发现,临床热型㊁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疟疾的早期鉴别诊断,在此基础上需尽快完成外周血涂片检查以明确诊断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抗疟药使
用规范:W S/T485-2016[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
[2]王小梅,何战英,吴文婷,等.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两例输
入性疟疾筛查与确诊[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21, 28(2):71-75.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关于印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的通知(国卫
办医急函 2023 4号)[E B/O L].(2023-01-05)[2023-02-21].h t t p s://w w w.g o v.c n/z h e n g c e/z h e n g c e k u/2023-01/06/c o n t e n t_5735343.h t m.
31省新增24例输入[4]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疟疾诊疗指南[J].中华临床感染
病杂志,2022,15(4):243-252.
[5]尤彦菁,林建东,卓惠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分
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20,54(6):382-386.
[6]向柯华,姚媛贞,唐华,等.张家界市76例新型冠状病毒
D e l t a变异株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J].中国感染控制杂
志,2021,20(11):984-990.
[7]高学松,郭江,段雪飞.疟疾患者炎症指标变化特点及临
床意义[J/O L].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8,12(3):240-243.
[8]王亚丽,王煊,任瑞琦,等.中国2013-2016年输入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7
(11):1499-1503.
[9]X U Q,L I Z W,Z HA N G X A,e t a l.T h e i m p o r t e d i n f e c-t i o n s a m o n g f o r e i g n t r a v e l e r s i n C h i n a:a n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 s t u d y[J].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H e a l t h,2022,18(1):97.
[10]C A O X E,O N G A G N A-Y HOM B I S Y,WA N G R,e t a l.
A d i a g n o s t i c p l a t f o r m f o r r a p i d,s i m u l t a n e o u s q u a n t i f i c a-t i o n o f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a n d C-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i n h u m a n s e r-u m[J].E
B i o M e d,2022,76:103867.
(收稿日期:2023-05-01修回日期:2023-05-12)
㊃4492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10月第20卷第19期 L a b M e d C l i n,O c t o b e r2023,V o l.20,N o.1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