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考霸』辨
作者:魏晋
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7年第09期
作者:魏晋
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7年第09期
每年高考之后,各地“学霸”便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何谓“学霸”?《现代汉语词典》 《辞海》 《辞源》均未收入,大半与所谓的“状元”一样,这定义和概念是民间的、口语化的、非学术的。指的多是考试成绩奇高的考生,人们眼睛盯着的是“考”的结果,至于学的过程和方法,学的可持续性,乃至情感体验则是存而不论的,且被有意无意忽略、遮盖。这“学霸”族里,既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服刑式”学习者,也有举重若轻、什么也不耽误的“生而知之”者。至于前者多还是后者多,没有统计数据,不便妄议。
这些高考成绩奇高的学生,是“学霸”还是“考霸”呢?哪个概念更准确?被称为“学霸”的体里,哪些是真正意义的“学霸”,哪些仅仅是“考霸”而已呢?拓展思之,就学校而言,我们对“考霸”和 “学霸”的培养哪个更上心呢?
这就需要先界定二者的同异。
“霸”字,在汉语里,其实是个贬义词,如“恶霸”“霸道”“霸气”“霸权”“霸业”“霸占”“霸主”等等, 凡“霸”者,突显的必定是“强制、暴力、凌弱、不讲理”等。那么,“学霸”是什么意思呢?我理解的是:这里的“霸”是引申义,大约等同于33岁学霸第12次高考“强”“厉害”“优秀”。倘如此,我以为,“考霸”和“学霸”区别甚大: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原本是“考为学而服务”的教育原则,已经演化为“学为考服务”的现实功利。何为“考霸”?他们往往是天资很好,又在教师强化训练下谙熟高考机宜的佼佼者,不少“考霸”升入大学后便霸气不再,霸业不举,“泯然众人矣”。这不是一个明证吗。而“学霸”呢?有的自然是“二霸”合一,这里姑且不论,但更多的事实是“学霸”干不过“考霸”。科考时代被淘汰的如李白、蒲松龄、李时珍……
我理解的、欣赏的、敬仰的“学霸”是什么类型的人呢?
学习效率高、学习成就大、学习方法巧,终身痴迷于学习,对“学”非功利化:如王云五、爱迪生、叶启芳、钱穆、伍尔芙……
王云五只接受过不到五年的正规教育,但成为胡适的老师、出版家、文化名人;爱迪生只念过三年小学,却有电灯电话等一千多项发明创造贡献于人类;钱穆,假如从1904年他进果育小学就读,到武昌起义时南京钟英中学停办而辍学止,他正规的学校教育只有6年,却
成为国学宗师 、“史学四大家”之一,英国作家伍尔芙没有进过学校一天,但成为20世纪最著名的英国女作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这才是我所景仰的“学霸”。
当然还有另一类人,同样可以算作“学霸”。如《红楼梦》中痴迷于诗歌创作的香菱,如12次走进考场的南京老人汪侠,如因二战辍学的81岁韩国老奶奶赵姬玉……
教育,到底是要“考霸”还是“学霸”?不言而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