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智造与信息技
DOI:10.16660/jki.1674-098X.2207-5640-6372
360云平台基于“一云三中台”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护
一体化平台研究
李鑫
(益阳市中心医院湖南益阳413000)
摘 要: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要求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模式,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然而传统技术架构无法有效支撑。在医疗行业的“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型综合性医院开始尝试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平台和互联网的服务化中台架构,打造新一代的医院核心信息系统,实现院内、院外系统在底层架构上的连通,实现医院核心业务的互联网化。本文主要阐释基于云和中台架构的医护一体化平台现实需求、设计理念、基本框架和技术亮点,通过新型技术框架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带动医院整体智慧化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平台云计算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智慧医院
中图分类号:T N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10(b)-0157-12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Medical and Nursing Platform of Large-Scale General Hospitals Based on "One Cloud
and Three Central Platforms"
LI Xin
( Yiyang Central Hospital, Yiyang, Hunan Province, 413000 China ) Abstract: The medical and nursing integration mode requires breaking the original parallel line mode of doctor-patient and nursing-patient, and rebuilding a new working pattern of three-in-one medical, nursing and patient.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technical framework cannot effectively support it.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applications in the medical industry, large-scale general hospitals have begun to try to adopt ad‐vanced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s and Internet-based service-oriented central-office architectures to create a new generation of hospital core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system is connected in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to realize the Internetization of the hospital's core busi
ness. This paper mainly explains the actual needs, design concepts, basic framework and technical highlights of the medical and nursing integr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cloud and central platform architecture,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medical and nursing work through the new technical frame‐work, and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intelligence level of the hospital.
作者简介:李鑫(1980—),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工作。
能智造与信息技术Key Words: Integrated medical care platform; Cloud computing; Business central-office; Data central-office; Technical central-office; Smart hospital
医护一体化在国际上被称为医护合作,该模式的核心是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患者提供、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1]。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要求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模式,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护士参与诊疗计划的制订,共同讨论护理方案,医护共同查房并开展病例讨论,在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同时提供整体医疗服务[2]。医、护、患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医务人员从复杂的、不必要的重复性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医护工作者的时间更多地留给患者;同时,提供患者获取医疗信息、参与诊疗过程的便捷渠道,简化就医流程,让诊疗过程和诊疗信息向患者个人展示,以达
到改善医患关系、净化医疗环境的目的[3]。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很多的三级甲等医院仍然采用习惯传统“烟囱式”单体架构的建设模式[4]。2010年前后,为解决应用集成的问题,国内大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开始进行集成平台和临床数据中心的建设[5-7],试图解决各个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问题和数据归集的问题。但由于集成平台仅处理需要在业务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临床数据中心又是一个静态的滞后的数据仓库,无法实现全量数据的实时计算和存储,无法提供更多的临床智能和管理智能的能力,依然无法解决医护一体化模式的信息化痛点和难点。
在医疗行业的“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开始尝试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平台和互联网的服务化中台架构,打造新一代的医院核心信息系统,实现院内、院外系统在底层架构上的打通,实现医院核心业务的互联网化。同时,要在服务化的中台架构上,按照医疗健康行业统一标准,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8]。1 医护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1 提升医护工作效率
构建临床数据标准,搭建临床数据实时交换共享体系,实现HIS与电子病历一体化,患者管理、医嘱处理、病历记录、护理文书一体化,床旁移动工作站与医护工作站一体化,提高医护工作效率。
1.2 提升和护理效果
建立医护全过程数字化的协同工作流程,按照全数字化业务流程建立数据模型,记录每个业务活动,实现医护一体化共同解决患者问题,优化和护理效果。
1.3 维护和谐医患关系
搭建医护患的交流渠道,使医患、护患之间达成共识并建立合作关系,让患者充分享有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增长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和疾病防治知识,更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
1.4 带动医院整体智慧化水平的提升
以医护一体化平台建设为驱动力,面向医务人员,通过诊疗知识库的沉淀,构建“智慧医疗”;面向医院管理,以闭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构建“智慧管理”;面向患者和大众,迅速构建基于敏捷应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体系,全面提升患者服务能力和患者的获得感,实现“智慧服务”。
2 医护一体化平台的设计理念
2.1 流程一体化
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是用统一的客户端实现业务操作。患者端采用最轻量化、最容易接受的微
信小程序和支付宝小程序,充分运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优势,实现扫码就医、全程引导、智能导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服务应用体验。
医护人员则采用统一的医护一体化工作台,集成
智能智造与信息技业务操作、辅助决策、电子签名、绩效指标、警示推送、任务待办、行政办公等各种日常需要在线处理的功能,一次登录即可使用各种功能;同时,支持实时身份切换,即使身兼数职,也不需要切换多套系统,真正实现一体化管理和一致的用户体验。2.2 业务智能化
引入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思想,实现业务和数据的充分融合,通过对业务数据的治理、计算和分析产生数据智能能力,反哺到业务系统,为业务系统赋能。充分挖掘医疗大数据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教学科研和患者服务等业务提供包括患者安全警示、诊疗方案推荐、病历质量控制、统一搜索引擎、全程就诊式引导、个性化诊后随访等各种业务智能化能力,维护患者安全、提升诊疗效率、减少医疗差错。2.3 管理智慧化
建立医院智慧管理数据库,具备管理指标自动生成、管理信息集成展示、管理工作自动提示等管理决策支持功能。
整合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系统和人、财、物等资源系统,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3 医护患一体化平台的基本架构
基于云和中台的智慧医院整体架构包括云基础设
施、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业务开发者平台、数据开发者平台)4个核心部分,如图1所示。
云基础设施,保障平台整体在资源扩展性、可靠性、弹性、安全等方面需求,通过云原生技术栈保障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能力和价值的释放,考虑到医疗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特点,采用私有化部署的专有云形态构建信息化基础架构。专有云可与公共云之间通
过专线连接,打造混合云模式医院数据中心[9]
。在公
共云上划分专有网络安全隔离,用安全产品保证互联网安全,该互联网安全域承载预约挂号、互联网医院等互联网应用,同时可承担数据同步灾备;而医院内网专有云安全域则承载医院内部核心应用,医院内网专有云环境主机房搭建在医院总院,采用大规模分布式云计算平台建设,部署面向整个医疗集团内部应用。
技术中台,包括业务开发者平台及数据开发者平台两个部分,用来支撑上面所有的中台架构和业务自定义能力。通过面向云原生架构体系,基于容器化、微服务技术,具备分布式、高可用、自服务等特点。支持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依赖云的弹性能力在业务需求增长时可无缝地增加实例数量确保服务持续正常提供,
并在业务需求下降时自动减少实例数量以确保成本节约。
业务中台,是面向业务的抽象和融合,提供共性的
流程和操作的服务[10]。通过对医院业务进行梳理和
重构为医院提供各种智慧化的服务,满足业务流程优
化、业务闭环、各种评审评级的要求,拥抱医疗业务变
图1 基于“一云三中台”的医护一体化平台整体架构图
能智造与信息技术
化,提升医疗能力复用,最终使医院真正做到“智慧”。
业务中台包含了医疗业务共性部分的能力中心,分为生产经营要素和生产经营过程两部分。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也是一种生产经营过程,患者、机构、服务项目、药品、库存、人员、物资、设备等就是可以识别出来的可以共用的生产经营要素,以能力中心的形式对这些生产经营要素做归纳,提取共性部分的业务逻辑并提供API供上层调用,这个过程称之为资产数字化。医生排班、患者预约挂号、医生接诊患者、患者付费结算等就是典型的生产经营过程,也以能力中
心的形式进行归纳,提取共性部分的业务逻辑并提供API供上层调用,这个过程称之为能力产品化。依托这两层能力中心,上层的业务就应该是被组装和编排出来的,而不是单独开发出来的,就像编排流程一样,这个过程被称为业务流程化。
数据中台,提供一站式数据资源管理服务,覆盖数据架构、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可视化等多项数据管理应用,可以为医疗健康各类业务应用提供全量的、标准的、干净的、智能的数据[10]。应用了数据中台之后,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被全量实时采集后交给高性能的批流一体数据引擎处理,经过统一的数据治理之后,再通过数据统一服务平台向外提供服务。面向临床诊疗、科研教学、经营管理的数据智能应用,都可以基于数据中台去构建,不需要重复获取数据,有的只是对同一份数据的多次加工和再利用。数据中台构建数据智能能力,分为临床智能和管理智能两部分。临床智能包括知识图谱、决策支持和患者画像等各种面向临床医护人员的智能化能力,管理智能包括业务经营决策、业务经营报表、综合绩效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各种面向医院决策层和运营管理人员的智能化能力。数据智能的能力是为业务服务,融入业务流程,业务产生的数据又会汇入数据中台产生新的数据智能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实现“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如图2所示)。
医护一体化应用,按角可分为医生站、护士站、药师站、医技站、管理工作站、院长驾驶舱等多个部分,按终端可分为医生端、护士端和患者端。如图3所示,医生站通过将传统的HIS、EMR、护理等系统重新进行一体化设计,医生可在一个系统中书写病历、开立医嘱、查看护理信息。
4 “一云三中台”的技术亮点
基于“一云三中台”的新架构思想旨在解决行业内目前普遍存在的老旧架构无法支撑业务和管理创新的问题。这种架构在横向上连接所有医院数据资产、组织能力、业务流程与智慧决策体系,不再设立“边界”
区
分独立的业务子系统,但依旧保留其原有功能,从而解图2 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联动支撑医护一体化应用体系
智能智造与信息技决过去医疗信息系统“纵强横弱”的问题,打破了信息系统之间的壁垒。4.1 研发体系技术亮点
采用互联网思维的产品交付模式,通过一整套良好的技术框架和运维平台,确保需求能够源源不断地在系统上被迭代开发出来。从系统上线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持续迭代的开始,是能力的起点。面向未来医院业务可能遇到的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业务系统的能力会随着需求的不断更新迭代而成长,而最终用户甚至不会感知到系统的升级。与此同时,信息系统中沉淀下来的业务能力,还可以通过指标、规则、图谱和算法的方式,用数字化的方式传播,不仅能实现医联体
平台内能力的互通和共享,还能实现广域网络内的连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就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临床诊疗能力、医院经营管理能力、知识库等能力的传播和共享,从而实现医疗机构之间能力的共同提升。传统医院信息系统与互联网思维下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
的开发迭代区别如图4所示。
4.2 业务中台技术亮点
业务中台提供的业务能力均是开放的和可供用户定制的,且所有开放的、可供用户定制的业务都有管理平台进行监控,医院内哪些科室定制了怎样的业务逻辑,全部清晰可见,以此来支持医院的后续运维及排错查错工作。业务中台的核心优势就是可定制的能力中
图4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技术亮点
图3 医护一体化“医生端”功能示意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