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练02 天气与气候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某日国际标准时间0时、3时到达地面短波辐射量(W/m2)图a、b(图中黑实线为地形轮廓,阴影深浅表示短波辐射量多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图中等值线的基本走向,最接近( )
A.晨线 B.等高线 C.等降水量线 D.等温线
2.a图中到达地面短波辐射量等值线向东侧凸出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大气环流
3.根据上图中等值线的基本走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中等值线走向表明该季节可能为7月下旬
B.b图中影响等值线走向发生偏移的是地形因素
C.a图中等值线走向表明该季节可能为3月下旬
D.b图中影响等值线走向发生偏移的是天气因素
4.影响b图中低值区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360天气A.浓雾 B.台风 C.寒潮 D.沙尘暴
【答案】1.A 2.C 3.D 4.D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及等值线分布,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据材料可知,国际标准时间0时和3时,与北京时间相差8小时。北京时间分别为8时和11时地形轮廓为青藏高原、天山山脉、青海湖、巴尔喀什湖等。等值线的基本走向为东北西南向,a图白部分为无短波辐射地区,即夜半球,所以等值线走向最接近的是晨线,A正确;北京时间8时,我国西部一些地区太阳还没有升起。故选A。
2.据图可知,40°N穿越塔里木盆地等值线向东侧凸出,即凸出的分布为辐射低值(凸高为低),太阳辐射从东边来,盆地东面的高山遮蔽了辐射使之降低。故选C。
3.根据晨线及昼夜分布情况,此时太阳直射点应处于南半球且靠近赤道接近春分或秋分日,是3月上旬或9月下旬。b图中两条主要等值线与a图中的晨线走向发生了偏移,影响等值线走向发生偏移的应是西北云层厚,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故选D。
4.塔里木盆地为一个低值中心,尘暴削弱太阳辐射的可能性最大;不可能有台风;内陆干旱地区,水汽不足,浓雾概率低;寒潮带来阴雨天气引起的等值线的形态多呈现带状,而图片中呈现片状。故选D。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结晶,称为霜。
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该图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
读图回答问题。
5.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
A.纬度比甲地低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C.海拔比甲地低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6.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
A.100<T<150 B.50<T<150
C.150<T<200 D.50<T<100
7.关于两地主要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小麦、棉花 B.乙地:水稻、甘蔗
C.甲地:春小麦、甜菜 D.乙地:谷子、咖啡
【答案】5.D 6.B 7.C
【解析】5.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甲位于亚洲的东部,大陆性强;乙位于欧洲西部,海洋性强。乙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选择D项。
6.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150<①<200、50<②<100,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 50<T<150.选择B项。
7.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种植春小麦、甜菜。选择C项。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M地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2 ℃ B.16 ℃ C.22 ℃ D.28 ℃
9.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洋流
10.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 )
A.东南信风 B.东南季风 C.盛行西风 D.副热带高压
【答案】8.B 9.C 10.D
【解析】8.闭合区域等值线值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方法判读,M所在区温度在20-25℃间,由于M地位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区,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M地温度应低于20 ℃;图示等值线间距是5℃,所以M地温度应是15-20 ℃。选B正确。
9.甲、乙两地纬度位置很相近,气温受纬度影响造成的差异很小,A错;甲、乙两地都位于平原上,地形差异很小,B错;甲地位于内陆,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气温较高;乙地位于沿海,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气温较低,因此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异主要受海陆差异的影响,C正确;甲地处于内陆,几乎不受洋流影响,而乙地位于沿海地区,受巴西暖流影响,但乙地气温却低于甲地,说明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不是洋流性质,D错。选C正确。
10.图示等温线陆地上向高纬凸,说明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南半球夏季;圣地亚哥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该纬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东南信风主要影响10°S~30°S间;季风主要影响大陆东岸,该地不受季风影响;南半球夏季,西风影响40°S~60°S。选D正确。
霜是指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汽冷却至0℃以下凝结而成。无霜期是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一年中无霜期越长,对农作物生长越有利。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无霜期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图示区域无霜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大陆轮廓 D.纬度位置
12.图中甲地与乙地无霜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甲地
A.终年盛行干热风 B.位于西风迎风坡
C.常年受寒流影响 D.气温日较差较大
13.该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有机农业 B.循环农业
C.立体农业 D.生态农业
【答案】11.A 12.C 1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地图的判读、气温的影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
11.由图可知,该区域无霜期等值线没有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也没有随距海远近而变化,且呈现闭合状态;结合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图示地区为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带,这里安第斯山脉南北纵贯。
由此推断图示区域无霜期的长短与海拔高低密切相关。选项A正确。
12.若甲地终年盛行干热风,其无霜期应更长,而不是更短,故A错,该地纬度较低,西风影响不大,故B错,甲地距海近,无霜期短,主要是受沿岸强大的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强,故C正确,气温日较差较大,无霜期不一定短,故D错。所以选C。
13.读图可知,该地无霜期空间差异较大,应根据热量条件的差异发展立体农业,该地经济相对落后,发展技术含量高、投入大的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可能性不大,故C正确,ABD错。
二、综合题
1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 波湖湖区。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湖区有7000多口油井,炼油工业发达, 湖区周边城市因此迅速发展。马拉开波湖原本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湖水北咸南淡。 为了发展湖内的采油业,50多年前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
道拓宽、挖深。
材料二 马拉开波湖简图
(1)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马拉开波湖区“热”的原因。
(2)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分析马拉开波湖区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60年代以来马拉开波湖湖水水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4.【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盆地地形,地形封闭,风力较小,盆地内热量不容易散发;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控制,降水充沛;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海洋和湖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
(3)水质变化:污染严重以及湖水变咸(盐度增大)。产生原因:①湖区周边城市迅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湖泊;②石油开采、加工以及石油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带来的石油污染;③开挖出海航道,海水倒灌湖区,导致了湖泊水质的恶化。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与纽约相比,说出西雅图的气温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2)结合图2,简析西雅图夏季降水少和冬季降水多的主要原因。
15.【答案】(1)与纽约相比,西雅图的气温特点是平均气温较低,最热月均温较低,最冷月均温较高,年较差较小。主要影响因素大气环流。
(2)西雅图夏季受高压脊的影响,气流下沉,故降水少;冬季高压在西雅图的西侧,吹西风,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水汽,遇到海岸山脉的阻挡,形成地形雨,故降水多。
(2)西雅图夏季受高压脊的影响,气流下沉,故降水少;冬季高压在西雅图的西侧,吹西风,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水汽,遇到海岸山脉的阻挡,形成地形雨,故降水多。
【解析】通过气候统计图和等压线图来分析对比纽约和西雅图两地的气候差异,其中读气候要素可从其均值、极值和变化角度思考,读等压线图需要从其数值,弯曲、疏密、闭合、延伸角度思考即可从图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并结合纽约和西雅图的区域特征分析,调动所学习影响气候因素的知识点作答即可,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地理核心素养。
(1)审题是纽约和西雅图的气温特点对比,应从气温的均值,极值(最热月和最冷月),变化(日变化、年变化、年纪变化)角度思考,并结合气候统计图中的两地气温曲线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行为动词是“说出”,故不需因果分析,联想气温的影响因素有纬度位置、大
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人类活动等,结合西雅图的区域特征分析,可知大气环流是主要影响因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