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的游戏性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7-23T11:51:59.9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作者:张晓静
[导读] 游戏是幼儿成长中最重要的活动,幼儿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游戏性,从形式、内容到精神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幼儿文学的游戏性特征对于幼儿语言、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潍坊学院,261061)
摘要:游戏是幼儿成长中最重要的活动,幼儿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游戏性,从形式、内容到精神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幼儿文学的游戏性特征对于幼儿语言、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幼儿文学;游戏性特征;幼儿发展
游戏是幼儿一种本能的需要,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部分,游戏性是幼儿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最显著的特征。通俗地讲,幼儿文学可以被称为“玩”的文学,它从内容、语言、体式到精神内核,都体现了一种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特征。
幼儿文学的游戏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学形式上的游戏性。
幼儿文学要顺利被幼儿接受,吸引幼儿的注意,形式上的游戏性必不可少。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接受某一文学作品时,最先喜欢上的就是文学的外在形式。我们以儿歌为例,儿歌最早就是从游戏中发展起来的,“母与儿戏,歌以侑之”,因此儿歌中有明显的游戏成分。首先,在儿歌当中格外重视语音上的韵律感,本身就指向某种游戏的特征,幼儿总是在理解一首儿歌的意义之前,先被韵脚和谐、抑扬顿挫的声音所吸引。传统儿歌《摇摇船》:”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吃了糕饼上学校。”这首儿歌明白如话,音韵流畅,韵脚落点自然,朗读起来轻松跳跃,童趣盎然。其次,儿歌是最适合开展亲子游戏的文体,外婆面对面拉着我们的小手,唱着《外婆桥》,是我们童年最温馨的回忆,或是在和小伙伴玩游戏时,配合游戏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唱儿歌,都体现了儿歌为游戏而生和游戏紧密结合的特质。最后,儿歌中的游戏歌,数字歌、问答歌,颠倒歌,连锁调、绕口令等,无不充满浓厚的游戏精神。幼儿文学作品形式上的游戏性特征,也可以通过多样的文本和画面呈现的形式予以表现。比如深受儿童喜爱的布书、翻翻书、立体书等。
2.文学内容的游戏性。
如果说文学形式上的游戏性是幼儿文学的外在表现,那么幼儿文学内容上游戏性就是它的内在特质。游戏的核心特质之一是假想性。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借助一些虚构的故事补偿和改善现实世界”,幼儿文学作品往往用奇异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假想的世界。如刘易斯.卡罗尔的世界儿童经典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它创造出的各种奇幻的场景、神奇的人物、离奇的故事正是儿童丰富幻想游戏的呈
现。另外游戏化的情节也是构成作品的主要元素,对游戏化情节的精彩描述,也时常呈现在幼儿文学作品中。如图画书《逃家小兔》中对小兔子和妈妈捉迷藏式的一一对应的想象,“你要变成小鱼我就变成渔夫”“你要变成小花我就是园丁”……上述情节模拟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儿童游戏,游戏化的情节使得作品在文学内容上呈现出游戏彩。
3.文学精神的游戏性。
幼儿文学与游戏的天然连接,使幼儿文学作品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了游戏性特征,更赋予它游戏精神的内核。游戏共同的本质是非功利性、假想性与快乐原则等,而这些恰恰与幼儿文学的追求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可以说幼儿文学的精神内核就充满了游戏的意味。最早的幼儿文学伴随游戏诞生,它本身就是游戏的部分。例如传统歌谣中保存了大量幼儿游戏歌谣,它们是各个游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唱词”,“炒蚕豆,炒豌豆,咕噜咕噜翻跟头”,这是配合一种手拉手的动作游戏的儿歌。所以说很多作品在唱念操作上本身具有游戏性。
幼儿文学的游戏性特征对幼儿的成长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呢?下面将从语言、思维、情感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幼儿文学的游戏性特征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幼儿修辞性语言的表达。
某些幼儿文学作品特别是儿歌和散文,为了强化游戏的特性,运用了押韵和节奏使其具有音乐的美感,明快自然、朗朗上口,并配合肢体动作加以强化,这恰恰是初学语言的幼儿最容易接受和模仿的语言形式。我们常常会看到牙牙学语的孩童一边做着动作一边摇头晃脑地念着儿歌,很有韵律感。正如艾登.钱伯斯所说:“当孩子们聆听故事、韵文以及各种各样的诗歌和散文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地就熟悉了各种文本的韵律、解构、节奏和惯例。”所以,幼儿文学中的游戏性特征对于幼儿初步感知和模仿语言,培养语感是非常有用的。幼儿文学的游戏性特征还体现在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这对于幼儿丰富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情感性有很大的作用。在童年时期大量听赏和阅读的儿童在进入更高学习阶段,会在表达和阅读写作上表现出更高的水平,幼儿文学的浸润功不可没。
2.幼儿文学的游戏性特征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和灵活度,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是童年自由和创造力的代名词,儿童可以在想象的天地里去到任何地方,变成任何人,创造千奇百怪的故事,而幼儿文学也秉承了这样一种与游戏有关的自由和创造精神,它通过图画和文字为幼儿打开了一片无比广阔的想象的天地,进入幼儿文学提供的这个天地,就是进入了一个广阔的精神游戏的世界。他们通过这个世界,可以变成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变成野兽国的丛林之王,他们可以去尝尝月亮的味道,可以和美人鱼做朋友。在这些丰富而瑰丽的想象之中,幼儿可以跳出现实的约束,拓宽自己思维的广度和灵活度,在现实和幻想的世界中游走,从容实现幻想与现实的自由沟通。这些特质刺激幼儿的创造精神,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
3.幼儿文学的游戏性特征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罗素说:“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易于识别的特征。……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性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儿童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可见,游戏是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的必不可少的活动。文学的意义在于提供有别于现实生活,具有假定意义的“第二世界”,这个世界能够满足人们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的愿望与要求,这和游戏提供的快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孩子们可以从文学作品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他们为美人鱼变成泡沫而悲伤,为丑小鸭变成天鹅而高兴,也可以在《菲菲生气了》中释放自己的愤怒,这些体验会丰富幼儿的心灵感受,为今后成为一个善良、克制、同情、有爱的人埋下种子。
幼儿文学有区别于成人文学的独特性就是游戏性特点,从形式、内容到精神内核无不体现出这一特性。幼儿文学的游戏性特征对于幼儿的成长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在语言、认知、思维和情感领域促进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瞿亚红.幼儿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方卫平.幼儿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郑荔.学前儿童文学[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4]许央儿.论幼儿文学接受的游戏性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2006.
[5]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6]方卫平.“玩“的文学:幼儿文学的游戏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2(6).
3秒后变身成野兽
[7]张辉.论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0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