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记忆与学习知识考点 P79
一、单项选择题:
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 A )、保持和提取。
A.编码 B.回忆 C.再认 D.遗忘
2.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 C )、提取。
A.识记 B.回忆 C.保持 D.再认
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B )
A.感觉记忆 B.工作记忆 C.长时记忆 D.语义记忆
4.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D )形式存储。
A.语义 B.概念体系 C.图式 D.视象和声象
5.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
A.视像和声像 B.声音代码 C.语音代码 D.语义代码
6.瞬时记忆属于( A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工作记忆
7.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 D )
A.有效复述 B.无效复述 C.精细复述 D.保持性复述
8.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9.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B )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10.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D )个组块。
( ) 遗忘A.6±2 B.6±1 C.7±1 D.7±2
1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 )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1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 C )
A.7加减2个音节 B.7加减2个单元 C.7加减2个组块 D.7加减2个数字
14.在短时记忆中,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是( C )。
A.机械复述 B.无效复述 C.精细复述 D.保持性复述
15.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B )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 B.声象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
16.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 A )
A.复述 B.视觉编码 C.声音编码 D.感觉寄存
17.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储?( A )
A.声象代码 B.视像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
1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 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 B.感觉记忆 C.工作记忆 D.情绪记忆
19.对事实类信息,如词汇、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的记忆是( B )。
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长时记忆 D.技能记忆
20.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C )。
A.长时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21.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 B )中的。
A.情景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语义记忆 D.陈述性记忆
22.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C )。
A.长时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23.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_________中的。( A )
A.陈述性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感觉记忆
24.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 D )
A.社会规范的学习 B.机械学习 C.技能学习 D.知识学习
25.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 B )
A.情绪依存性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状态依存性记忆 D.地点依存性记忆
26.走迷宫是一种( A )
A.发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知识学习
27.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为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 D )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 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28.学生将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加以内化和组织,变成自己的知识,且在必要时加以再现或运用,这种学习形式属于( A )
A.接受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意义学习
29.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属于( 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双重干扰 D.新旧干扰
30.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A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3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遗忘规律所用方法为( D ).
A.集法 B.地点法 C.计算法 D.节省法
32.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D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3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34.已学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D )
A.相似干扰 B.后摄干扰 C.接近干扰 D.前摄干扰
35.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 C )时记忆效果较好。
A.30% B.40% C.50% D.80%
36.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 C )
A.集 B.摘录 C.过度学习 D.列提纲
37.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 B )
A.地点法 B.韵律法 C.记笔记法 D.特征法
38.将电话号码8585582编成“拨我拨我我帮尔”,以帮助记忆,这种复述称为( B )
A.语义复述 B.精细复述 C.保持性复述 D.情景性复述
39.由于没有复习,先前学习的内容在头脑中逐渐淡忘,直至最后全部遗忘。这种遗忘的原因主要是( D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情绪干扰 D.痕迹消退
40.依据语义网络,当想到一个单词时,很容易地会想起与之有联系的其他各词,这个过程在理论上叫做( D )
A.相似联想 B.激活 C.接近联想 D.扩散激活
二、多项选择题
1.记忆的基本过程有( ABD )。
A.编码 B.保持 C.整理 D.提取 E.系统化
2.记忆的三存储模型把记忆加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它们分别是( ACD )。
A.感觉记忆 B.暂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E.永久记忆
3.长时记忆中的主要编码形式为( BE )。
A.声音代码 B.语义代码 C.动作代码 D.直接代码 E.视觉代码
4.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ABCD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5.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DE )。
A.知识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技能学习 E.社会规范学习
6.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DE )。
A.知识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技能学习 E.社会规范学习
三、名词解释
1.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
3.接受学习:是指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学习者将传授者呈现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再现或加以利用。
4.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
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术,通常包含一
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既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
5.有意遗忘:有意识地不使某些信息再现的记忆效应称为有意遗忘。
6.学习:是指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记忆的涵义与基本过程。
(1)记忆的涵义: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
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
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