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影的历史溯源
一般认为,1922年出品的《爱情的力虽》,是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1962年,中国第一部3D电影《魔术师的奇遇》在上海诞生。所以可以确定的是,在〈〈阿凡达》、《极地特快》等风靡全球的3D电影出现之前,3D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经
历了漫长的岁月。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艺术
很多古代神话传说里都有关于巨人的描述。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如果巨人真实存在,那么他们一定没有神话中那样威猛,而会受制于地球重力成为相当笨拙的生命。但可以确定的是,除了没有立体视野的独眼巨人之外,巨人分辨物体远近的范围一定会比普通人更广。这是因为,人的立体视觉,归因于双眼看到的物体其实并不相同;而人判断物体远近的距离感,则与双眼瞳孔之间的距离相关。巨人的瞳距,
自然要比普通人更大一些。
形成立体视觉的这两项基本条件,分别催生了一项发明。旨在扩展瞳距,模拟“巨人视野”的思路,使“实体望远镜”在军中应运而生。这种仪器由两个酷似“放倒了的潜望镜”的装置组成。它们以平角放置,通过镜面反射原理来扩展士兵的瞳距,使他们有可能判断远方军事目标和自己的
距离。
而对双眼视差的研究,则使英国物理学家惠斯通在19世纪中叶发明了“实体镜”。从此之后,摄影师可以用两台照相机从不同角度分别拍下相当于左眼和右眼看到景物的照片。人们使用实体镜观看这两张照片的时候,由于镜中的挡板分开了左眼和右眼的目光,使左眼只看见左眼图,右眼只看见右眼图,就形成了立体视觉。
实体镜和与之配套的实体照片,可以被认为是3D电影
的鼻祖。而第一部3D电影究竟在何时出现,至今仍然众说纷纭。电影史一般认为,1922年出品的《爱情的力虽》,是世界上第一部3D 电影,但它的胶片早已遗失,因而无从对证。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大约在1936年,德国就已经有时长与现代电影相差无几的3D电影长片面世。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3D电影长片,是1952年拍摄的〈〈非洲历险记》。
1962年,中国第一部3D电影《魔术师的奇遇》在上海诞生。
“三驾马车”瓜分3D “蛋糕”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的3D电影界,呈现出RealD、XpanD 和杜比3家占主导地位的技术供应商“三分天下”的局面。而这3家供应商,也分别代表着一种实现3D电影的
技术。
RealD技术以偏振光来实现3D效果,乂被称为“空分法
3D ”。光学研究中会用到一种叫做“偏振片”的滤镜,它
像白叶窗一样,可以将自然光,也就是蜡烛、白炽灯等光源
发出的在各个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光,“压扁”成一个个平面,
再传入人的眼睛。因此,当人们透过两个偏振方向彼此垂直的偏振片观察一个光源的时候,就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光点。
RealD技术就来自这个物理实验。它的放映机以每秒144 帧的速度(相当于传统电影机的6倍)交替播放左眼和右眼
3d立体电影应该看到的画面,观众戴上装有圆周偏振片的3D眼镜,就
能观看有3D效果的影片。但是,由于普通漫反射银幕对偏振光起到“减偏振”作用,使光线失去偏振特性。因此使用RealD技术的影厅必须换装表面镀有铝的“金属银幕”,以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米取双机分别
播放左右眼圆面的方式,来弥补偏振片和双眼画面交替播放带来的亮度损失。不过,RealD技术的3D眼镜价格比较便宜,使它相对容易得到推广。
杜比采用的3D技术是“光谱分光”。使用杜比技术的
3D电影,其放映机迅速地交替播放左眼和右眼应该看到的画面,但左眼和右眼的画面都与原频率稍有偏差。也就是说,这种3D电影的左右两个画面,都含有红、绿、蓝三信息,但左、右眼应该看到的影像,其光谱成分有所不同。观众佩戴特制的、能够精确匹配左眼和右眼画面光谱的光谱分光眼镜来观看影片,以便让大脑感受到3D立体
效果。
XpanD则采用一种相对前沿和复杂的技术,利用人眼的
视觉暂留效应来实现3D效果,因而也被称为“时分法3D”。它的
放映机会交替放映左眼和右眼应该看到的画面,并且同时发射红外
线信号,使眼镜的左右眼两个液晶滤片像相机快门一样,与银幕影像同步交替开启和关闭,以实现3D效果。XpanD技术的眼镜造价很高,而且经常需要充电(换装电池)和维护,这成为它大规模推广的瓶颈。
思想“内核”撑起3D “外壳”
与3D电影技术进步同时发生的,是3D电影思想性的演进。进入21世纪之后,电影的思想性更是与技术本身并驾齐驱,甚至超越技术,成为电影真正的“心脏” 。
如果说20世纪20~30年代的3D电影,只是单纯的电影技术的研究;那么自〈〈非洲历险记》开始,在随后两年间于美国出现的3D 电影拍摄热潮,便是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针对电视的竞争而做出的一种回应。但是,电影人如果只重视3D 电影的技术这层“外壳”,却忽视思想的“内核”,炫目的3D 技术也就会迅速失去它的光环。
在〈〈非洲历险记》取得成功之后,美国在两年之内拍摄了一大批惊悚或恐怖题材的3D电影。粗制滥造式的“批虽生产”,使3D电影陷入“猎奇”的窠臼,沦为一种“电影杂技”。只有希区柯克于1954年拍摄的《电话谋杀案》等为数不多的精品。相比之下,中国的
第一部3D电影《魔术师的
奇遇》,却通过魔术师陈幻奇在旧社会和新社会的不同境遇, 在带给观影者乐趣之余,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独特视角。
当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3D电影抚平当年粗制滥造
带来的创伤,并开始了复兴的历程。3D电影的题
材,也从“传统”的恐怖片,向科幻、奇幻、动画和科普教育等方面拓展。更重要的是,新一代的电影人已经认识到了电影艺术真正的核心。当〈〈阿凡达》在2009年上映的时候,
我们发现它的2D版和3D版同样精彩。因为,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其实已经不是潘多拉星球在种种3D电影设备的支
持下展现出来的壮美,而是僧姆斯?卡梅伦借纳威人之口传达给观众的众生平等的理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