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NURBS建模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学习NURBS建模的方法。
掌握NURBS曲线和NURBS曲面得创建和修改方法。
掌握NURBS工具箱的操作
2.能力培养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演示下,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练习,学习NURBS模型的建模的能力。
重点、难点
NURBS建模的方法和建模过程。
对NURBS建模的调整和修改。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讲练结合,贯彻项目教学
教学设备
机房授课、人手一机。屏幕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提出任务] 介绍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NURBS物体的特点,NURBS建模的操作步骤,并应用NURBS建模的方法完成紫砂壶的模型制作。 [分析任务] 对紫砂壶的模型分解为壶盖、壶体、壶嘴和壶把四部分,分别进行模型的制作。每一个部分分别使用相应的的NURBS建模命令。 [引入新知] 介绍NURBS曲线、NURBS曲面的制作修改过程,介绍NURBS工具箱的使用。 [提出问题] 如何制作壶盖和壶体的模型。 [解决问题] 在创建面板中选择‘NURBS曲线’,绘制壶盖和壶体的侧面轮廓NURBS曲线并调整。然后在NURBS工具箱中,通过‘创建车削曲面’按钮,分别作出壶盖、壶体的三维模型。 [提出问题] 如何制作壶嘴的NURBS模型 [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绘制壶嘴上下两侧的轮廓线,再绘制两个圆形,调整其大小和角度位置,分别作为壶嘴两端的轮廓,并将圆形转换为NURBS曲线。通过工具箱中‘创建双轨扫描’按钮,完成壶嘴的制作。如果有扭曲可进入NURBS的子层级进行调整。 [提出问题] 如何制作壶把的模型。 [解决问题] 绘制壶把侧面的轮廓线,创建圆形,沿壶把轮廓线绘制7个圆形样条线,并全部转换为NURBS图形,调整它们的位置、大小和角度。注意它们的中心应都在同一个面上。通过工具箱中‘创建U向放样曲面’工具按钮。完成壶把的制作。 [提出问题] 如何将壶体和壶把连接在一起。 [解决问题] 壶把与壶体之间的连接要有一个平滑的过渡,可通过它们之间的圆角实现,因为两者是两个物体,在制作圆角时必须将它们合成一个整体,选择壶体,在‘NURBS’层级,打开‘附加’按钮,点击壶把,将两者结合。在NURBS工具箱中,使用‘创建圆角曲面’工具,得到壶把和壶体过渡的圆角 [提出问题] 如何模拟紫砂壶的材质。并通过灯光突出场景的效果。 [解决问题] 打开‘材质编辑器’,选择材质球,将高光级别设定为35,光泽度设定为10。并打开‘明暗器基本参数’下的‘双面’设置。将材质指定给壶。在场景中加入一盏聚光灯作为主光,一盏泛光灯作为补光,设置灯光的强度和阴影参数。得到最终的场景效果。 [完成任务] 在场景中加入一些其他的物体,使画面更加丰富。教师总结NURBS建模的特点和过程,并提示其中的一些重点内容。 [强化任务] 使用本章所学知识,制作其他简单NURBS建模。 | 学生观看投影,教师讲授NURBS建模的特点。 教师讲授NURBS建模的特点。 引导学生比较NURBS和放样建模的不同应用。 学生观看老师的演示,并根据教师提示进行操作。 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绘制侧面轮廓的NURBS曲线,讲解工具箱中‘创建车削曲面’按钮的应用。 可主要介绍壶盖的制作过程,壶体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讲解如何将样条线图形转换为NURBS曲线,以及工具箱中‘创建双轨扫描’按钮和‘创建单轨扫描’按钮的应用。演示并指导学生在NURBS的子层级进行修改调整物体的形状。 教师操作演示绘制壶把曲线、使用‘创建U向放样曲面’工具制作壶把模型过程,引导学生完成最终壶把的制作。 教师演示将多个NURBS模型合并的过程,引导学生使用‘创建圆角曲面’工具制作壶把和壶体间的过渡。 教师讲解紫砂壶材质的特点,指导学生制作材质。讲解灯光的简单使用,使学生了解常见场景灯光的设置方法。 3ds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对最终完成的场景进行调整和整理,基本掌握NURBS建模的过程。 教师可提供一些模型样例,并将一些关键步骤给以说明,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其他场景。 | 让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使学生带着任务去解决问题。从而对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复习巩固已学习过的知识 了解新知识的要点。 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演示,让学生理解NURBS建模的过程和其中相关参数的意义。 使学生了解NURBS曲线创建和调整的方法,了解 NURBS工具箱中按钮命令的使用方法,并可制作简单NURBS模型。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掌握NURBS曲线与样条线间的转换,掌握复杂NURBS物体在子层级的修改方法。 通过讲解介绍‘创建U向放样曲面’工具和‘创建UV放样曲面’工具按钮的应用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NURBS建模工具。 学习对NURBS物体进行结合以及在两个部分间生成平滑过渡的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常见材质的制作方法,初步了解灯光的创建和调整方法。 在教师总结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本章的知识点有更清晰的认识。 让学生在更多实践中巩固本章所学知识和内容。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