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3篇 3dsmax课程思政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3篇 3dsmax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亦称思想工作或思想教育。它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供大家参考选择。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1
3ds摘要:结合物理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育人要求,以理论力学课程为例,对物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对于物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论文提出要以专业思政要求为主线,落实课程思政元素,调整教学理念,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同时提出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关键在教师,重点在学生,难点是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些新要求使得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课程思政就是在新形势下,形成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要求,《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2020年6月8日,在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对高校及高校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可评价、进考核、常督查,各个层面在思想上同心、在目标上同向、在行動上同行,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数据显示,高校教师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经过调查,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①。因此,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关键,而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关键在教师,重点在学生,难点是方法。
一、课程思政是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关键
一流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育人目标和育人水平的一流,通过高水平课程的实施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培养,是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在以提升培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工作。其中,课程思政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课程的核心和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课程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更加显著,课程思政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构建和落实课程思政,一方面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全方位构建育人体系。课程作
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最基本单元,承担培养目标中的育人功能,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依托知识的传授,落实育人目标。另一方面需要从课程自身的角度出发,以知识体系为基本单元,通过挖掘(或梳理)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或称为育人元素),将以前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理念,更新为以实现课程思政目标为核心,以能力培养和系统知识传授为重点的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在构建和落实课程思政过程中,这两个层次是相辅相成的。
课程思政的实施要和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以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承担的理论力学课程为例,在构建该课程体系过程中,首先,教学团队从学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培养目标中的育人目标②有机融入该课程中,构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观的课程思政目标,其中,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方法,形成高尚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观的主要内涵。这一课程思政目标在建立过程中,教学团队充分考虑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作为教学主渠道的课堂和课程,实现教育教学的育人目标。根据这一课程思政的目标,教学团队重构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其次,结合课程内容,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的学理性依托和实践性载体方面进行改革。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根据重构的理论力学课程内容,对科学观包含
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三个维度进行具象化,使思政目标实现了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科学方法的核心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和分析与综合,这也是自然科学研究和科学规律建立的最一般方法;科学精神的重点是坚持真理和热爱科学;科学素养以科学判断和科学应用为主。该课程的发展脉络是以牛顿定律为第一性原理,其理论主要诞生于1788年至1834年之间。因此,在实现上述课程思政目标的课程设计中,笔者所在教学团队,以深入理解和分析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力学和哈密顿原理建立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选取课程内容,带领学生依托知识的学习,将科学家在建立这些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应用的科学方法作为学习和思考的重点。通过对科学家推动知识体系建立过程中所必须具备能力的分析,引导学生凝练出大胆质疑和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结合给学生布置大作业(大作业的特点是: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建立模型、系统理论推导、提炼结论等环节,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大作业时间一般为4周,学生回答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学术论文形式、学术报告形式、专题讨论形式)等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科学观。
二、发挥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关键作用
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