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生态安全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生态安全是以国际应用
38
生态安全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
两种:广义的生态安全是以国际应用
系统分析研究所提出的定义为代表,
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
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
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
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
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
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狭
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
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
康的整体水平反映。生态安全关系到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自然-社会-
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属性:自然
子系统作为基础,经济子系统体现动
力,社会子系统发挥协调,共同维系
复合生态系统完整不受威胁的状态。
对于生态安全,需要统筹考虑外部压
力和系统自身脆弱性,对生态安全适
应性的策略需协调自然环境、经济活
动和社会结构,强调复合生态系统的
整体性。
生态安全现状和面临挑战
经济增长导致区域性工业污染和
全球性生态破坏是影响生态安全的最
主要因素。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
中国家,中国在生态系统服务、环境
质量方面也具有自身特点:生物入侵
导致的基因威胁、产业转移引起的结
构性污染、环保要求区域差异带来的
市场冲击等都对我国生态安全提出更
高要求,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
全、社会生态安全均面临挑战。
自然生态安全
自然子系统是复合生态系统发
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生态环境本就脆
弱,传统发展模式和数量庞大的人口
造成了重大持久的压力。
土地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着
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土壤质
量变差、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等问题,
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对策
■文│丁丁谷雨
编者按:我国大部分地域自然环境先天脆弱,人口压力大,作为快速发展中国家,经
济发展快速且发展方式不尽合理,致使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环境问题
日渐突出。面对这些问题,必须从源头保护生态,恢复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治理与修复
已被污染的环境并防止产生新的污染,阻断和减轻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积
极主动地应对全球变化对地球系统的影响,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构成了对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一是
水土流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
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
积占总土地面积的37.1%,每年流失
地表土壤达50亿吨。二是荒漠化。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27.4%,其中最严重的是沙漠化和石
漠化现象。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为
168.9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2460平
方公里的面积持续扩大。石漠化在我
国主要集中出现在贵州、广西、云
南、湖南、四川、重庆、湖北、广
东,流失土壤的厚度为年均0.5~5厘
观察与思考 Observation & Refl ection
◆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转型期,在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
和生态修复进程却相对缓慢,生存安全与发展安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显著。
39
米。三是土地退化。我国干旱和半干
旱地区有40%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
退化,土壤盐渍化总面积已达80多万
平方公里,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25%,土壤酸化程度有增无减。全国
草地退化面积以约每年2万平方公里
的速度蔓延,中度退化程度以上草地
达130万平方公里。我国的森林人均
积蓄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7,近
年来呈覆盖率增加但质量下降趋势;
西部地区林龄结构不合理表现得尤为
明显,幼龄林和中龄林分别占全部林
地面积的33.5%和32.2%。四是耕地减
少。我国已有666个县突破了联合国
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
戒线,其中463个县人均不足0.5亩。
建设占用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据
国土资源部公报,2008年因建设占用减少耕地287.4万亩,占全部耕地减少面积的76.97%。
水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短缺
和水质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生存发展,很可能是我国将会遇到最难解决的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我国目前人均水资源量为2202立方米,为世界平均量的1/4,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与城市、
上下游之间、生产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冲突愈加突出。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质危害、流域间引水造成的矛盾也都随之产生。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更加剧水资
源短缺。我国每立方米水实现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每单位净耗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
1/3~1/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二是水质污染。我国地表水污染问题普遍,七大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全国每年排放污水中约80%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海。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严重污染地下水,据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农业地区200个地点的抽查显示,46%的样点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过50毫克/升,38所
最高达500毫克/升。
生物一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
对野生动植物的乱捕滥猎加剧了生物消亡速度。采用2001年《IUCN物种红名录濒危等级标准》对中国范围(含港、澳、台)内5809种动物和4408种植物进行评估发现,无脊椎动物受威胁(极危、濒危和易危)的
比例为34.74%,接近受威胁的比例为12.44%;脊椎动物受威胁和接近受威胁的比例分别为35.92%和8.
47%;裸子植物分别为69.91%和21.23%;一些单一种物种面临绝迹的危险,如黔等。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物种资源锐减,使我国的自然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二是迅速发展的转基因技术也对生态安全造成广泛影响。转基因生物作为食品进入人体,很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和毒理作用,而这些影响一般需经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和监测出来。转基因植物的抗性基因可能通过杂交转移到其野生或半驯化种中去,在特定条件下增强杂草化和抗虫化的特性,破坏生态系统平衡。转基因动物常具有普通动物所不具备的某种优势特征,一旦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将有可能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转基因微生物可能与其他生物交换遗传物质,产生新的有害生物或增强有害生物的危害性,最终引起疾病的流行。经济生态安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