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周岁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
衡量小儿体格发育的指标,主要为身长、体重、头围和胸围,此外还包括有:
上部量、下部量、前囟、牙齿、皮下脂肪厚度及体形等。从出生到一岁,应当说是一生中体格发育增长最快的时期,如果喂哺和护理得当,可以提高速率,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个月宝宝体格发育
身长:
足月(孕期37-41周)成熟儿(出生体重≥2500克)出生时的身长大约为50厘米。随着年龄的增长到第一个月末身长可增6厘米。达56厘米左右。
出生时:男 平均50.2厘米(46.8-53.6厘米)女 平均49.6厘米(46.4-52.8厘米)
满月时:男 平均56.5厘米(51.9-61.1厘米)女 平均55.8厘米(51.2-60.9厘米)
体重:
足月成熟新生儿的体重应在2500克以上,一般在3000克左右。出生后的最初几天,由于新生儿多睡少吃,吸乳不足,加上肺和皮肤蒸发大量水份,大、小便排泄相对较多等影响,将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大都在3-4日达最低点,至7-10日左右可以回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失去的体重,一般等于初生体重的7%-8%,约200-250克。随后,体重便开始稳步增长,至第一个月末体重可增加3岁男童1.5千克,达到4.5千克以上。
出生时:男 平均3.2千克(2.5-4.0千克)女 平均3.1千克(2.4-3.8千克)
满月时:男 平均4.9千克(3.7-6.1千克)女 平均4.6千克(3.5-5.7千克)
头围:
出生婴儿的头部相对较大,头部约占全部身长的1/4。随着年龄的增长,到成人时头部仅占全身的1/8左右。与此相关,头部长得最快的时期也是在出生后的前半年。男童较女童稍大。新生的第一个月头围增长约3.5厘米。
出生时:男 平均33.9厘米(31.8-36.3厘米)女 平均33.5厘米(30.9-36.1厘米)
满月时:男 平均37.8厘米(35.4-40.2厘米)女 平均37.1厘米(34.7-39.5厘米)
胸围:
胸围是全胸围的度量,须取呼气与吸气时的周围度量而求其平均数才能量得准确的胸围。出生时的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围的增长速率缓慢地超过头围的增长,至3-4个月时头围和胸围相等,其后,胸围逐渐比头围大。新生儿的胸形多成圆桶状,其前后径与横径相差无几,年龄渐长,横径增加较快,逐渐象成人的胸部。新生儿期胸围的增长约达4.5厘米。
出生时:男 平均32.3厘米(29.3-35.3厘米)女 平均32.2厘米(29.4-35.0厘米)
满月时:男 平均37.3厘米(33.7-40.9厘米)女 平均36.5厘米(32.9-40.1厘米)
上部量:
指头顶部至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通常用以表示上身的长度。出生时通常为31厘米,满月时可超过34.5 厘米。一般说来,男童的上部量比女童稍长。
下部量:
指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的距离,通常用以表示下身长度。出生时通常为19厘米,满月时可达21.5厘米。一般而言,男童与女童的下部量相近。
前囟:
胎儿在分娩的过程中,由于受产道的挤压,出生后在顶枕部可见突起的产瘤,有的还见骨缝重叠,若这些变化不是过于明显,都应属于正常的现象。生后骨缝重叠现象会逐步消失,并在额骨和顶骨之间见到一类似菱形的前囟(较软,下面没有骨质),部分婴儿在顶骨和枕骨之间还可见到面积较小的后囟。新生儿前囟的大小因人而异,相对应的两边中点连线的距离一般在2.0厘米,后囟一般较小。如果前囟和后囟过大,骨缝较宽,且有不断见长的趋势,加上头围也比正常值大时,应当考虑到是否存在先天性脑积水,应尽快到医院确诊。
牙齿:
新生儿还不到出牙的时间。但有的新生婴儿在牙龈上长有黄白、像芝麻大的颗粒,微微隆起,或长在上颚中线上,民间称这为“马牙”。这些白颗粒是由角化上皮细胞堆积而成。一般经过2-3周后会自行消退,既不是牙,更不是病。当遇到此种情况时,千万不能用针挑或者用布去擦掉“马牙”。
皮下脂肪厚度:
皮下脂肪的厚度是观察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在锁骨中线与脐部水平线的交界处,用拇、食指将皮下脂肪轻轻提起,对捏,若之间厚度在1厘米左右,即属于正常范围。新生儿刚生时皮下脂肪相对较薄,通常达不到1厘米,若喂哺得当,满月时即可达到上述标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