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都说过无论以后怎样都要好好的是什么歌
人物评价
  春晚,全国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在接连不断的笑声中记住了小沈阳。
  用师父赵本山的话讲,小沈阳“跟坐火箭似的”,火了。
35岁以后的人都在做什么  盛名鼎沸,而这位“80后”依然自称“一个平凡的二人转演员”。
  上周日晚,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二十一届文化讲坛举办前夜,小沈阳接受了《解放周末》的独家专访,唠一唠自己在春晚大放异彩背后那些纯朴的、沉甸甸的、有时悲欣交集的生命真实。而构筑这种真实的,就有他与土地、与苦难、与师父、与二人转艺术体的“四大关系”。
  一身黑衣、黑裤、黑鞋,加上一副黑框眼镜,小沈阳以他的典型装束出现在记者眼前。
  走近一看,这件外套还是他在今年央视元宵晚会上领奖时穿的那件。
  采访过程中,妻子沈春阳就在边上,默默坐着。邀请她一起聊聊,她笑着摇头。
  小沈阳安静地坐在沙发里,利落地回答完一个问题,然后等待下一个问题,只是在说起妻子时,会扭头往沈春阳的方向瞅一眼。
  土地与艺术
  “这些年表演二人转,如果没有农村生活的底子,就会不到感觉呢。”
  “想过自己会像今天一样受众人瞩目吗?”
  “不敢想。我从小家在农村,上哪儿想去?”
  这是近来时常在媒体和小沈阳之间出现的问答。
  小沈阳是从东北黑土地上走出来的,和一些成名后不太愿意提及出身的艺人不同,他始终坦承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小沈阳原名沈鹤,1981年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虽然从未拜师学艺,但生长在东北乡村的他,时常能看到田间地头的二人转表演,听到录音机里播放的经典二人转段子,加之父母也都会表演二人转,对他来说唱起二人转是如此自然的事儿。上山砍柴、
采野菜时,他和哥哥常拿二人转打发枯燥的时光。
  小沈阳的艺术天分,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在小学老师刘府辉的印象中,“沈鹤是班里的'文艺委员。他从小就聪明,但从来不惹祸。农村的孩子都淘气,衣服一天就脏,而沈鹤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
  为了不“白瞎”了孩子的艺术天分,小沈阳14岁时,父母一咬牙,借了一笔钱送他去学武术。“当时我妈和我都挺天真的,觉得学了武术之后能像李连杰、成龙一样,拍个大片。”第一年,小沈阳学得非常刻苦,可一年3500元的学费,让这个普通农民家庭难以承受。第二年,他主动跟家里提出来不学了。父母后来才知道,孩子是怕给家里添负担才放弃了学习。
  一家人一年到头种地挣不了几个钱,母亲趁着农闲出去唱“白活”补贴家用。“白活就是东北农村办丧事时,人去边哭边唱”。有一回,小沈阳心疼母亲大冬天独自出远门太辛苦,就陪着母亲一起去,也就跟着干了一回“白活”。一曲唱完,有位老大哥跟他母亲说:“你这孩子正经唱得不错,跟着你这么唱不白瞎了么。电视上说铁岭正招生学二人转呢,把孩子送那儿学去吧。”
  就是因为这句话,16岁的小沈阳决定出去闯一闯,默默藏着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的念头。背井离乡,他独自一人跑去铁岭,闯进了铁岭县剧团。“当时的学费要1000元,我总共就借到700元,那300元学费只好欠着。”小沈阳至今难忘。
  从黑土地出发,小沈阳开始了艺术之路。师父赵本山叮咛小沈阳,“你是农民的儿子,是二人转演员,走到哪里都别忘了根本,别忘了生你养你的黑土地”,从田间地头唱出来的小沈阳始终牢记在心。虽然已踏上“星光大道”,但他说:“有时还挺想农村的日子,虽然苦点儿累点儿,真锻炼人呐。这些年表演二人转,如果没有农村生活的底子,就会不到感觉呢。”
  苦难与快乐
  没有艰苦、深厚的舞台历练,不可能一上台就把观众逗乐
  人们都说,小沈阳一夜成名。
  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事实告诉人们,小沈阳十年舞台生涯中充满了艰苦与磨砺。
  小沈阳从1996年开始学艺,1999年学成毕业。学艺后第一次正式登台,是跟着剧团送戏下
乡,唱的是《小拜年》。他回忆第一次上台,紧张得不行,“我一紧张就爱突突,突突就是哆嗦”,当时不光腿哆嗦,连嘴都哆嗦,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一场戏是怎么“突突”完的。
  而小沈阳记忆中“最凄惨”的一次演出,是刚和沈春阳搭档在吉林唱二人转的时候。他们在台上演,有喝醉酒的观众在下面起哄,说演的啥玩意儿,下去吧。见俩人还在台上接着表演,那人继续骂。沈春阳受不了了,愣在台上就哭了起来。小沈阳心里也不是滋味,还是硬撑着唱了一首思念父母的歌。这一唱,两个背井离乡、奋力打拼的年轻人眼泪止不住了。有一位观众站出来打抱不平,说俩孩子这么不容易,骂他们干啥,说着,还掏出了小费,把场面给圆过去了。
  其实刚到吉林的那段日子,小沈阳差不多天天挨哄,当时“死的心都有了”。说起那段往事,记者问他:“那时候有没有想过放弃?”他答:“放弃了咋办呢?回家种地?咱这身段也不合适啊。”
  最初,一天唱一场,赚35块钱,干了四个月才剩了200来块钱。但就在这段最艰难的日子,小沈阳拿攒下的钱,给爱看二人转的父母买了台二手DVD机。他把DVD机拿回家后跟父母说,“咱以后不用上别人家看了,咱也有了”。
  后来,他和沈春阳又辗转到哈尔滨演出,收入仍然不高,新婚的他们只能住简陋的集体宿舍。
  舞台上的二人转是生产、传递快乐的艺术,而舞台下,演员要修炼出一身逗乐的本事,绝非易事。没有艰苦、深厚的舞台历练,没有日积月累的剧场锤炼,根本不可能一上台就把观众逗乐,更不可能有不俗的人气。小沈阳告诉记者,一个“包袱”,要能在台上响起来,都得经历无数次的打磨。很多时候,那些在台下碰撞出来的段子,等到上舞台“过河”时,都被淹了。
  莫若说,小沈阳十载成名。
  岁月的积累、生命的体悟,以及用心的琢磨,让他的表演渐显风采,直至春晚大放异彩。十年间,小沈阳几乎是全年无休地在舞台上度过的,辗转东三省,演出场次数以千计。这就是《不差钱》之前的积累。在这个小品中,小沈阳的每句台词都让人忍俊不禁。背后是,这当中许多的“包袱”,他在赵本山的指导下,已经在二人转舞台上尝试、修改了很多遍。
  师父与徒弟
  演出《不差钱》后的一拜,意义比往年更深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