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根据问题分析,设计选择结构程序的算法
②能够运用if语句,使用Python程序编写、调试并运行代码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任务驱动和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通过贴近生活的具体实例的分析,体会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探究意识
②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体验学习算法的乐趣,内化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if语句,运用Python编写程序,并调试和运行代码
教学难点: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认知能力:在顺序结构程序的铺垫下,学生对程序有了一定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学习动机:随着程序的不断复杂,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可能会减退
学习风格:学生个体的现有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态度参差不齐
怎么运行python程序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任务驱动法与引导法:新课讲解之前,会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新课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使学生能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法:在问题求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互帮互助的品质。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环境:微机室、希沃智能触摸屏教学一体机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计算思维的体现 |
情境导入 | 游戏小知识情境导入: 根据学生提供的身高和体重,程序测出学生体重情况“偏瘦”、“正常”和“偏胖” 程序实现情况如图所示: | 学生参与活动过程,说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同时观看输入身高和体重后,程序给我们反馈的答案。并思考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呢。 |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身体质量指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逐步引入学生走进顺序结构的学习,这是属于计算思维中的问题分析方面。 |
任务驱动 | 提供BMI的判断标准: 偏瘦:BMI<=22 偏胖:BMI>22 提出应完成的任务: 1.如果提供身高和体重,怎样测出自己的身体胖瘦情况呢? 2.如何将该问题用算法描述出来 3.如何将步骤用Python程序编写出来 | 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思考,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即选择结构的运用,这是属于问题问题和抽象能力的培养。 |
探究新知 | 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1.算法的描述 ①输入身高weigh和体重height ②计算BMI值 = weight / pow(height, 2) ③输出体重指数 ④判断BMI值 2.程序的编写 #1、输入身高和体重: height=float(input("请输入身高(米): ")) weight =float(input("请输入体重(公斤): ")) #2、数据处理 BMI = weight / pow(height, 2) #3、数据输出 print('BMI 数值为:%.2f'%(BMI)) #4、选择判断 if BMI<=22: print(“偏瘦”) else: print(“偏胖”) 3.单分支if语句和双分支if语句的讲解 我们根据不同的BMI的值要输入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选择结构。讲解单分支if语句和多分支if语句,并引导学生解决上一环节布置的问题。 ①单分支if语句 if 判断条件: 执行语句…… 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 ②双分支if语句 if 判断条件: 执行语句…… else: 执行语句…… 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 接下来同学们相互交流,把它转换成我们的Python语言,并输入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看看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按照步骤一步步写出来,并进行运行。 | 学生小组探究如何用算法描述BMI值的胖瘦情况; 师生共同探究 如何编写程序,调试与运行代码 | 帮助学生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此案例的关键在于有用if语句来进行判断,通过if语句的讲解,帮助学生抽离出最本质的问题,即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然后学生根据自己写的步骤程序化,顺利的把问题解决,这是属于计算思维中抽象、算法与程序和自动化方面的体现。 |
巩固练习 | 布置课堂作业: 提供学生国内的BMI分类标准: 如果BMI<=18.5,则定义为偏瘦; 如果18.5<BMI<=25,则定义为正常; 如果25<BMI<=30,则定义为偏胖; 如果BMI>30,则定义为肥胖; 那这样一个分类标准应该怎么实现呢? 让同学们按照教师发送的Word文档进行作答,并在规定时间内发送至教师端。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作业并提高至教师端 | 在双分支if语句的基础上,提升至多分支if语句。以学生的求知欲为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得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每一个案例练习中,教师都会强调到问题关键的重要性,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 |
交流评价 | 师生交流与评价: 教师引导各小组学生对课堂作业进行分享解答,并相互指出对方的优点和缺点,来优化自己的代码。 | 学生相互交流与评价,思考不同小组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不足以及值得本小组借鉴的地方。 | 在教学环节中交流评价过程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以及那么内心的想法;另一方面各个学生各个小组之间各个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总结提升 | 总结与提升: 1. 强调if语句的格式,条件后面的冒号千万不能忘记,否则会出错 2.面对任何案例时,先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3.布置课后作业 通过不同的分数段输出ABCD等级 |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 以重复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然后通过类似的案例,举一反三,增强学生学习Python程序的信心。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