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马路”
作者:***
来源:《现代语文》2020年第07期
摘 要:“马路”一词古已有之,关于“马路”一词的词源,目前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马路”是外来词;二是认为“马路”就是“车道”;三是认为“马路”就是“供马行走的道路”。这三种说法都存在无法回避的缺陷。在古代汉语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中,含有大量的“马×”或“马××”的词汇,其中的“马”都有“大”的意思。因此,“马路”中的“马”也应是“大”义,“马路”即“大路”。
关键词:“马路”;“马”;大;六畜
一、学界对“马路”词源的主要观点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对“马路”一词的词源主要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马路”是外来词,它是为了纪念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而得名的。聂小丽指出,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期间,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一种新的筑路方法,其特点是
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以便排水,两边有排水沟,路面平坦宽阔。为了纪念这位设计发明者,这种路便取名“马卡丹路”,简称为“马路”[1]。也就是说,“马路”是一个音义兼译的外来词。
第二种观点认为,“马路”其实就是“车道”。刘志基指出,古人把“车道”叫“马路”,是因为在上古时期“车”与“马”是二位一体的。他认为,“马”作为古人的交通工具总是和“车”联系在一起,因为“马”充当“车”的动力,“行车的道”就是“跑马的路”,因此,把“车道”叫“马路”是十分自然的[2]。
第三种观点认为,“马路”就是一个定中结构的复合词,词源即来自字面义——供马行走的道路。这种解释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因为其理据性最强、最容易讲通。按照这种观点,“马路”古今词义几乎没有变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马路”的解释是:“①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坦的道路。②泛指公路。”[3](P868)其中,第二个义项与本文无关,这里不再讨论。
首先看第一种观点。“马路”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这足以证明“马路”一词并非外来词,而是汉语中的固有词语。因此,第一种观
点可以存疑。
接着看第二种观点。《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郑玄注:“径、畛、涂、道、路,皆所以通车徒于国都也。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4](P1596)从这条材料可以看出,在古代,“马”≠“车”,“道”≠“路”。因此,“马路”≠“车道”。可以说,第二种观点也是有一定疑问的。
最后再看第三种观点,也是接受度最高的观点。《汉语大词典》对“马路”的解释是:“古指可以供马驰行的大路。”[5](P17581)根据这一释义,“马路”只能跑马,不能走车;“马路”是指宽阔的路,而不是窄小的路。我们对此释义有三点疑问:第一,“马”与“车”在古代都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车”的用途及重要性已远远超过了“马”,那么,为什么后来走车的路要沿用“马路”这一称呼呢?第二,如果仅“供马驰行”,为何需要“大路”?“径”“畛”“涂”“道”为什么不能跑马?第三,“马”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马路”几乎每天都要用到,那么,为什么“马路”一词在先秦文献中仅见《左传》一例,而且以后也不常用,直至明清时期才开始有较多用例?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总的来看,上述三种观点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马路”一词的词源值得我们进一步探
讨。
二、“马路”中之“马”义再探
(一)古代文献中的“马”义
《左传·昭公二十年》:“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说文解字·行部》:“衢,四达谓之衢。”[6](P44)《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庄王伐郑,胜乎皇门,放乎路衢。”何休注:“路衢,郭内衢道,四达谓之衢。”[4](P4960)“衢”即四通八达的道路,直到现在还有“通衢”一词。“马路”是路,“衢”也是路,“马路之衢”似为不辞。在《汉语大字典》中,“衢”的其中一个义项是“分岔的道路”。我们认为,这一释义比较贴合《左传》的语境,它的意思是“褚师子申在马路的岔路口遇到卫侯,就跟上去。”由于“马路”是双音节词,所以“马路之衢”用“之”作为定中结构标记,以满足韵律的需要。《公羊传·宣公十二年》中的“路衢”实际上也就是“路之衢”。那么,“马路”与“路”有没有区别呢?“马路”中的“马”究竟是何义呢?
西汉扬雄《方言》卷十一:“马蚿,北燕谓之蛆蟝。其大者谓之马蚰。”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马蚿,《广雅·释虫》王念孙疏证:‘《尔雅》云:蛝,马䗃。蛝与蚿亦声之转……《御览》引吴普《本草》云:马蚿,一名马轴,又谓之马陆。’”[7](P752)
《尔雅·释草》:“葴,马蓝。”东晋郭璞《尔雅注》:“今大叶冬蓝也。”[3](P5719)《尔雅·释草》:“芣苢,马舄;马舄,车前。”郭璞注:“今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边,江东呼为虾蟆衣。”[3](P5720)《尔雅·释虫》:“土蜂。”郭璞注:“今江东呼大蜂,在地中作房者为土蜂,啖其子,即马蜂。”[3](P5740)《尔雅·释虫》:“蝒,马蜩。”郭璞注:“蜩中最大者为马蜩。”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蝒马,《尔雅·释虫》:‘蝒,马蜩。’故《方言》郭注云:‘非别名蝒马,此方言误耳。’按:《尔雅》郭注‘蜩中最大者为马蜩。’郝懿行《尔雅义疏》:蝒乃马蜩,非名蝒马,故郭议其误耳。《初学记》引孙炎曰‘蝒,马蜩,蝉最大者也。’今此蝉呼为马蠽蟟,其形庞大而黑,鸣声洪壮,都无回曲。《说文·虫部》:‘蝒,马蜩也。’段玉裁注:‘凡言马者谓大。马蜩者,蜩之大者也。’”[7](P716)
“马”作“大”义这一用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明代李东阳《马船行》:“南京马船大如屋,一舸能容三百斛。”这里的“马船”就是“大型官船”的意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四:“国家水军舟船,大而壮实者,无如马船。”[8](P3268)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马兰》:“时珍曰:其叶似兰而大,其花似菊而紫,故名。俗称物之大者为马也。”[9](P629)《本草纲目·草五·馬蓼》:“时珍曰:凡物
大者,皆以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9](P753)《本草纲目·菜一·马蕲》:“时珍曰:凡物大者皆以马名,此草似芹而大故也。”[9](P1098)
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草语·二兰菜》:“二兰菜,一曰马兰。其叶似兰而大。马者大也,故曰马兰。”[10](P716)《说文解字·艸部》:“莙,井藻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见《释艸》。按藻之大者曰牛藻,凡艸类之大者多曰牛曰马。”[11](P28)《说文解字·虫部》:“蝒,马蜩也。”段玉裁注:“与《释虫》同。凡言马者谓大。马蜩者,蜩之大者也。《方言》曰:‘蝉,其大者谓之蟧,或谓之蝒马。’蝒马二字误倒。”[11](P666)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蚍蜉,大蚁,俗呼为马蚍蜉。小者,蚁。齐人呼蚁为蛘……螘、蚁古今字也……《尔雅》则以蚍蜉为大蚁之名,故《诗·东山》正义引舍人曰:蚍蜉即大蚁也,小者即名蚁也。《楚辞·招魂》注亦云:小者为蚁,大者为蚍蜉。本于《尔雅》也。蚍蜉,今顺天人呼马蚁,栖霞人呼马蚁蛘。”[12](P3635)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动物》在“马蚁”条下引章太炎《新方言》:“古人于大物辄冠马字,如马兰、马蓼、马䪥、马蜩、马蚿是也。今淮南、山东谓大枣为马枣,广东谓大豆为马豆,通言谓大蚁为马蚁。”[13](P680)
从以上材料不难看出,“马”确实是含有“大”义。同时,从郝懿行《尔雅义疏》、章太炎
《新方言》及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对“马蚁”的解释来看,我们还可以做出一个推测:“蚂”也是“大”义,因为“马蚁”又作“蚂蚁”、“马蜂”又作“蚂蜂”。除了“蚂蚁”“蚂蜂”之外,汉语中还有两个常用词“蚂蚱”和“蚂蟥”。“蚂蚱”即“蝗虫”,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按:皇,大也。故声之大,字多从皇。”[11](P709)也就是说,从“皇”之字多有“大”义。因此,“蝗虫”就是体型相对较大的昆虫。我们由此可以推论,“蚂蚁”“蚂蜂”“蚂蚱”和“蚂蟥”中的“蚂”都是“大”义。
(二)现代辞书中的“马”义
如前所述,“马/蚂”可以表示“大”义,那么,这是不是一种普遍性的语言现象呢?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我们对一些权威性的现代辞书进行了检索。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马/蚂”作为词头表“大”义的共有16条,分列如下:
(1)【马鳖】水蛭。[3](P867)【水蛭】环节动物,体狭长而扁,后端稍阔,黑绿。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吸食人畜的血液。[3](P1229)
按:郝懿行《尔雅义疏》“蛭”条下云:“汴人谓大者为马鳖,腹黄者为马黄。按今俗人呼
马雕,或呼马剔。”[12](P3664) 该虫吸食血液后,身体可胀至身长数倍。
(2)【马㼎儿】一年生蔓草,茎细,叶三角形或扁心脏形,花小,白,果实近球形,种子灰白,扁平。全草入药。[3](P867)
按: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指出,“马㼎儿”即“王瓜”,根部肥大[14](P1106)。大物是也
(3)【马齿苋】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地面,叶子小,倒卵形,花小,黄。茎叶可以吃,也可入药。[3](P867)
按:一般认为马齿苋因像马齿而得名,实际上它并不像马齿。从方言资料来看,“马”只是记音的符号,意义与“马”无关。参见下文《山东方言志丛书》中“马踏菜、马扎菜、蚂蚱菜、马芝菜”条。
(4)【马蜂】(蚂蜂)胡蜂的通称。[3](P867)
按:王艾录《汉语理据词典》指出,胡蜂即大蜂。 [15](P165)
(5)【馬鲛】鱼,体侧扁而长,银灰,有暗横纹或斑点。性凶猛,吃小鱼等。生
活在海洋中。也叫鲅。[3](P867)
按:《大明漳州府志》云:“马鲛身圆而狭长,无鳞与鲠。”[16](P207)
(6)【马兰】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像粗锯齿,花外缘紫,中间黄,形状跟菊花相似。全草入药。[3](P868)
按:参见上文屈大均《广东新语·草语·二兰菜》。
(7)【马蓝】常绿草本植物,呈灌木状,叶子有柄,椭圆形,边缘像锯齿,暗绿,花紫。茎叶可制蓝靛,根和叶子可入药。[3](P86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