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二语习得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二语习得不仅涉及所学语言系统本身,还受到学习者母语系统、认知心理、个体差异(年龄、性别、学习态度、动机学习能力等)、语言学习和使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就使二语习得要考察这些因素和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动态系统研究,考查对学习者二语习得的影响。二语习得涉及的以上因素同时也是其他独立学科(如理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的研究对象。结合各领域的研究内容,二语习得的研究对象又可划分为三大领域:中介语研究、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二语习得研究可以是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它吸收了不同视角下对二语习得的研究,并利用这些不同领域的有关研究方法。二语习得研究属于多学科交叉研究,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学习者在掌握母语之后如何习得另一套新语言体系。显然,二语习得属于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方法也呈现出跨学科、多样化特点,而不同研究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对于不同学科研究结果和方法的整合有助于推进二语习得研究科学化发展。
二、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
Sharwood曾对20世纪60至80年代的二语习得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由于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研究者试图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为语言的普遍现象的假设寻理论上依据。
第二阶段以“中介语”和“创造性的建构”为标志,将第二语言学习同样视为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研究重点转移到分析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和学习策略上。
第三阶段注重多种理论引导下的实证研究以及与各领域研究方法结果的结合。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研究者不断提出新的假设,并利用多种研究方法验证其理论的正确性。研究方法也从定性研究逐渐转向定量分析,并注重二者的结合,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现代科技快速的发展,计算机模拟语言和功能性磁共振技术(FMRI)、事件相关脑电位技术(ERPs)等不断使用研究二语习得的神经和生物学基础。
对于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综述,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归类方法。Ellis 和Barkhuizen将学习者语言样本分为非语言使用样本、学习者口头或书面语言样本和学习者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报告,依此介绍语言样本的收集和分析方法。Litosseliti将二语习得研究分为观察、实验和准实验研究。Mackey 和Gass认为二语习得研究框架可主要分为基于语言学、心理学的和社会学。吴旭东根据研究目的将二语习得研究分为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释性三种。文秋芳、王立非根据研究方法将二语习得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三、各研究领域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及相关理论
1.基于语言学的研究
语言学研究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关注语言表征和对语言形式的着重分析。这类研究多以普遍语法为理论框架,以描述和解释二语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为目的,以目标语者的语言使用为外部参照标准,认为二语习得由规则主导,并尝试回答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否受到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普遍语法的支配等问题。针对二语习得三大研究对象,基于语言学理论视角的研究主要包括语言功能差异的影响、普遍语法的作用与可及性、语言迁移研究等,通常将二语习得视为二语语法习得,基本上采用实验法,运用语法正误判断考察被试者的语言能力。因此,语法判断( grammatical judgment test)成为基于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2.基于心理语言学的研究
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侧重于学习者内部因素的个体差异上,当然对于学习者内部因素的研究同时也是教育学、心理学等研究对象。例如,语用能力、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个性研究,或某两类因素的关系分析对中介语发展的影响。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二语的加工表征、加工机制、加工技能、加工策略、个体差异等因素对中介语的影响。
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还会采用心理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句子解读(sentence interpretation)、词汇判断(lexical decision)、由词和背景彩构成的斯特鲁普测试(Stroop Test)、跨模态
启动(cross-modal priming),如视觉和听觉模态的启动、动窗(moving window),屏幕上每次只显示一个词,下一个词出现时前一个词自动消失。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把时间作为测量二语加工产出的重要维度之一,提高二语加工过程的“可视化”程度,反应时(reaction time) 常常被用作二语加工的测量指标。
3.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研究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侧重于学习者的外部因素,如社会环境、学校环境、课堂环境和教学方法等在语言习得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者多探究对学习这内部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对学习者动机的影响,或者探讨外部因素对中介语
二语习得的多学科研究综述
郑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马 翠  张敏静
摘 要:本文针对二语习得研究的跨学科特点,从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等视    角对二语习得研究及方法进行梳理,阐述了各研究领域对二语习得研究的研究方向及不同认识,总结了我    国二语研究的现状,指出二语习得研究应遵循多学科的研究趋势,通过整合,运用不同视角的研究方法和    研究成果推进二语习得研究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二语习得 多学科 研究方法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08-0036
(下转第40页)
·36·
思,才能最终获得正确的结果。所以,批评性的评价是教学评价语言必不可少的方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批评式评价语言。
首先,批评性的评价语言要中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带有眼镜,仅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而随意进行“否定”。例如,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措辞会稍微缓一些,说:“这种思维方式有欠妥当,能不能换种角度思考一下。”对于成绩差的同学,教师的评价语言就会随意些,会说:“我就知道你回答不出来,学习态度一点也不认真。”这样差别对待,不仅会挫伤差生的自信心,而且也容易使优生产生优越感。所以,教师在评价时需要摘掉有眼镜,要做到一视同仁,敏锐地觉察出学生的错误点,给予中肯评价。
其次,批评性评价语言要体现人文关怀。过于直白的否定性语言以及带有伤害性的评价语言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否定自身能力,不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而委婉的人性化评价可以深入学生心灵,
产生共鸣,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学生对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强烈的需求,如果老师评价“你回答错了”“你怎么这么笨”“真是猪脑子”这样的言语很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此,我们的批评性评价需要借助幽默化的语言化解学生受挫后的尴尬和难堪的心理,这样才是关怀教育的真谛。reaction研究
最后,批评性的评价语言要符合正确的时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家庭背景、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在实际的课堂中,对于教师的提问,有些同学回答得快,有些回答得慢,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学生的话,给学生一个申诉或者补充的机会,而不是快速给予批评性评价。
3.评价语言应关注“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评价,重点不是共性的标准要求,而是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关注“差异性”,不仅是学生的差异性,还要关注教师的个性化以及学科的差异性。
首先,评价语言应注意个性差异,实施发展性评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得知,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弱势,根据学生的优点给予引导,让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
根据智能弱势理论,教师应激励并帮助学生降低智能弱势,使学生身心发展更加全面。当然,针对不同
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是不一样的。例如,对待成绩好的学生,教师需要以启发性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教师应该明确指出问题的所在,花费更多的心思出问题解决的办法。
其次,评价语言应该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更容易有效把控教学课堂,更容易缓和师生间的紧张气氛,更能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矛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接受教育。清新朴素、言简义明的风格中,教师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语势流畅,深入浅出,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具有质朴美与纯真美;严谨庄重,优美典雅的风格中,教师从容庄重、自然大方,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内涵,学生在教师的娓娓而谈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享受。
真正成熟的教师都是以一种风格为主导,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语言风格做到因材施教,触类旁通。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能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上产生积极作用。
最后,评价语言是还要兼顾学科之间的差异性。每个学科在知识属性、研究范式、学科文化以及学术价值上都是不同的,因此就形成了学科的差异性。例如,语文学科重视感性思维的培养;数学偏向于理性思维的培养;思想品德偏向于道德认知、行为与情感方面的培养。不同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都能产生重大影响,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偏好而随意评价,忽视其他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需要体现不同学科的差异性,不能千篇一律。
总之,教学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有效而精彩的教学评价语言需要教师注意以激励性评价语言为主,但避免过度化;重视否定性评价的积极意义以及评价语言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奋进的动力,成为指点学生的灯塔,成为启迪学生深思的钥匙,才能创造师生和谐愉悦的氛围,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玉顺.课堂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
[2]蒋福娟.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几个误区[J].小学语文教
与学,2009.11
[3]鲁桂玲.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
学报,2012.02
[4]李 峥.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14.05
(上接第36页)
的影响。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大多采用不操纵环境,因为纯数据统计中的平均值可能会掩盖个体变异性,因此研究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日记、对话、个人叙述、个案研究等方法研究语言习得的发展。这类研究的难度在于存在耗时长、时间跨度较大,无论个案研究还是人种志研究从数据收集,分析到发表大致都需要3~4年的时间。我国二语教师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并尝试初步运用课堂话语分析、教学日志、访谈等质化研究方法进行二语习得研究。
四、对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思考
二语习得定量研究占多数,定性研究逐渐增加,有机结合两者的研究欠缺。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定性和定量研究法本身没有对错优劣之分,也不专属于某一研究领域。研究者可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研究方法,开展多方验证,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二语习得研究的多学科属性决定了二语习得研究应是多维度的。基于以上不同视角下二语习得研究的分析,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方法也应该多样化,不同研究视角下的研究侧重的方法不同,如语言学视角下的研究倾向于实验法,而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二语习得则多采用质性研究。二语习得涉及的因素很多,要全面、深入的认识二语习得的本质,促进各学科间研究成果的相互借鉴,在研究中采用多种方法推动二语研究的科学化发展。
·4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