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7年第36卷第2期·494·
化工进展
煤热解反应热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何璐1,解强1,梁鼎成1,仝胜录2,郜丽娟2,姚金松2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北京 102211)摘要:煤热解既是煤炭燃烧、气化、直接液化等工艺的初始反应和伴随过程,也是煤转化的主要工艺之一,而煤热解反应热是反应器设计、热解机理研究、建模及工艺能效评估等过程所需的重要热力学参数。本文首先对煤及其他非均质有机物热解反应热测定方法和技术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性评介,分析比较了模型预测法(Merric 模型、Strezov模型)和实验测定法(热值法、电功率法、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特别关注将这些方法应用于煤热解反应热测定过程中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研究掌握测试参数影响煤热解反应热测定精度的规律、解决数据处理方法的前提下,基于TG-DSC同步联用法或可建立相对简单、易行、普适的煤热解反应热测定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煤;热解;反应热;测量
中图分类号:TQ5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7)02–0494–08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17.02.013
Measurement of reaction heat of coal pyrolysis:state-of-the-art
HE Lu1,XIE Qiang1,LIANG Dingcheng1,TONG Shenglu2,GAO Lijuan2,YAO Jinsong2(1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2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and-Low-Carbon Energy,Beijing 102211,China)Abstract:In nature pyrolysis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initial stage and/or paralleling part of coal combustion,gasification and direct liquefaction,and pyrolysis itself is also one of the fundamental technologies in coal conversion processes. Thus it is understandable that reaction heat of coal pyrolysis is of significance that it is the important thermodynamic parameter used in reactor design,mechanism study,and energy efficiency assess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critical survey on the status of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measurement of pyrolysis reaction heat of coal and relevant heterogeneous organic matters,and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se methods,such as model prediction methods (Merric model,Strezov model)and experimental measuring methods(heat value method,electricity power method,computer aided thermal analysis,and differ
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method)were conducted,in which e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pos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in the measurement of pyrolysis reaction heat. Results show that an easy,but rational and considerable accurate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coal pyrolysis heat on the basis of TG-DSC technique could be established under conditions that the effects of measuring parameters on measurement precision are thoroughly studied and elucidated,as well as the measurement data resolution process is constructed.
Key words:coal;pyrolysis;reaction heat;measurement
我国化石能源赋存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短缺以及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尚未完善也使得煤炭的地位和重要性收稿日期:2016-06-15;修改稿日期:2016-09-09。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AA05A202)。
第一作者:何璐(1991—),女,工学硕士。联系人:解强,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第2期何璐等:煤热解反应热测定方法研究进展·495·
更加稳固,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短时间内难以发生根本改变。因此,需要
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将煤炭转化为液态、气态燃料或化工产品,以充分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缓解国内原油和天然气的供需矛盾、补充石化产品不足、增强能源供应安全[1]。
煤的热解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或惰性气氛条件下持续加热至较高温度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复杂过程[2]。煤的热解不仅是煤炭燃烧、气化、直接液化等工艺的初始和伴随过程[3],也是煤炭(尤其是低阶煤)转化、利用的主要工艺之一,可以得到气体(煤气)、液体(焦油)、固体(半焦或焦炭)燃料和/或化工原料。
煤热解反应热是指煤在热解过程发生各种反应产生的热,是热解过程中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总和。煤热解反应热是反应器设计、煤热解过程反应机理研究、建模及能效评估所需的重要热力学参数。然而,煤炭组成的复杂性、非晶质性和不均匀性使得其热解过程十分复杂,由此而产生的反应热更是难以被准确、定量地测定。迄今为止,关于煤热解反应热的测定和研究较少[4-7],尚缺乏简单、准确、普适的煤热解反应热测定方法,少量反应热测定研究的煤样主要是国外部分地区的煤种[8-11],缺乏我国典型煤中的热解反应热数据。因此,建立简单、准确、普适的煤热解反应热测定方法,对于指导、优化我国煤炭加工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较系统、深入地对与煤结构相似的复杂非均质有机物热解反应热测定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文献调研,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借鉴或应用于煤热解反应热测定的可能性,对煤热解反应热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煤热解反应热测定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
reaction研究1 煤及非均质有机物热解反应热测定方法
反应热体现了反应过程中体系与周围环境交换的热量,即仅由反应引起的热效应,反应热>0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反应热通常是指化学反应热[12],然而,非均质有机物(煤、生物质、垃圾、有机聚合物等)的热解过程中伴随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因此,其热解反应热通常是指热解过程中在任意温度下(或任意温度区间内)所有反应的反应热的总和。
由于非均质有机物热解过程的反应机理极其复杂,无法理论确定任意温度下(或任意温度区间内)的反应体系,因此,其热解反应热无法理论计算获取,必须借助实验数据确定。
迄今研究过的非均质有机物热解反应热的测定方法可分为两类,分别是模型预测法和实验测定法。模型预测法基于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借助相关的基础实验数据预测热解反应热;实验测定法利用热效应测定装置,基于一定的测算程序测定热解反应热,主要包括热值法、电功率法、CATA法(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法)和DSC法(差示扫描量热法)。
1.1 模型预测法
生物质等非均质有机物热解反应热的预测模型通常是利用基于特定的动力学和传热模型推导所得的方程(含有反应热)拟合相关实验数据(质量或温度变化)来估算热解反应热[13-14]。煤热解反应热的预测
模型通常是基于热解过程的反应机理推导所得的半经验模型。迄今,已建立的煤热解反应热预测模型主要包括Merric模型和Strezov模型。
1.1.1 Merric模型[15-16]
Merric模型包含以下内容:基于Merric提出的挥发分释放模型预测单位质量干燥无灰基煤热解过程中任意温度下各产物(挥发分和半焦/焦炭)的质量及半焦/焦炭组成;以给定的二次方程表示挥发分在各温度下的生成热,基于Hess和Kirchoff定律、煤(焦)标准燃烧热的半经验方程以及爱因斯坦量子比热理论,根据各温度下固体产物半焦/焦炭的组成计算半焦/焦炭在对应温度下的生成热;根据单位质量干燥无灰基煤热解过程中任意温度下各产物的质量及其在对应温度下的生成热来预测各温度下的化学反应释热速率。Merrick模型可用式(1)表达。
9
d
d
d d
j
j
j
m
q
u
t t
=
+=
(1)
式中,
d
d
q
t
为单位质量干燥无灰基煤热解过程中在任意温度下的化学反应释热速率,W/kg;u j为热解产物在对应温度下的生成热,J/kg;m j为单位质量干燥无灰基煤热解过程中对应温度下各产物的产量;j=0,…,9分别代表半焦/焦炭和9种挥发分(CH4、C2H6、CO、CO2、焦油、H2、H2O、NH3、H2S)。
Merric模型基于煤热解过程的基本特性,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布活化能模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原理、爱因斯坦量子比热理论等通用理论建立,方法合理,物理意义明确。然而,利用该模型预测煤热解反
化 工 进 展 2017年第36卷
·496·应热时不仅需要借助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数据,还需要基于所研究的煤种和热解工况下的实验结果确定模型中所需的参数(如挥发分释放模型中所需的动力学参数),且该模型过高预测了化学反应释热速率[10]。因此,Merric 模型具备普适性,但难以简单、准确地预测煤热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热。
Merric 模型是基于炼焦过程提出的,主要被应用于炼焦过程的数值模拟。张世煜等[17-18]应用Merric 模型预测焦化过程的化学反应热,并进一步建立了焦炉炭化室热过程模型。
1.1.2 Strezov 模型[10]
Strezov 模型将煤热解过程划分为5个反应区间,即脱水阶段、预塑性阶段、塑性阶段、二次脱气阶段及缩聚阶段,并将各区间内的反应过程简化为一级反应过程;基于各区间的总反应热的半经验方程,结合方程所需参数(煤的基本性质和热解过程特性参数)预测单位质量煤样热解过程中在各区间内产生的总反应热;基于预测所得的各区间的总反应热,结合已确定的各区间内反应过程的反应速率常数,根据式(2)预测单位质量煤样热解过程中,在各区间内任意温度下总反应热对温度的变化率。
()
r,d d exp exp d d d exp d d i i i i i i E H H A t dT T RT H k t T
⎡⎤
∆⎛⎫⎧⎫=∆--⎨⎬⎢⎥ ⎪⎩⎭⎝
⎭⎣⎦⎡⎤
=∆-⎣⎦⎰⎰ (2)
式中,
d d H
T
∆为总反应热对温度的变化率,J/(g·K);ΔH i 为i 区间的总反应热,J/g ;A i 为指前因子,s –1;E i 为活化能,J/mol ;R 为摩尔气体常数,J/(mol·K);k r ,i 为反应速率常数,s –1;T 为温度,K ;t 为时间,s 。
利用Strezov 模型预测煤热解反应热时仅需借助煤的基本性质、热解过程特性参数等相关实验数据,模型中反应区间的划分、总反应热的半经验方程中的拟合参数,以及各区间内反应过程的反应速率常数均是基于利用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法测定所得的3种烟煤(分别为Baal Bone 煤、Drayton 煤和Moura 煤)在特定热解工况下(在氩气的保护下,热解过程以升温速率为10℃/min 加热至终温1000℃)的热解反应热数据计算、推导所得[10],且模型预测得到的任意温度下总反应热对温度的变化率与实验数据的吻合度较高。因此,该模型能够简单、准确地预测特定煤种和热解工况下的热解反应热,但难以保证对其他煤种和热解工况的适用性。
1.2 实验测定法
1.2.1 热值法
热值法的基本原理为:认为热解原料与产物之间化学能的差异表现为热解过程的化学反应热,若总化学能增加,则为吸热反应,反之则为放热反应。通常以燃料的低位发热量表示其化学能,因此,可以通过测定热解产物和原料的低位发热量(低位热值)来间接确定热解过程的化学反应热;测定热解原料与产物的低位热值及各热解产物的产量,按照式(3)即可计算得到非均质有机物热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热。热解原料的热值可由原料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给出,固体和液体产物的热值可采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气体产物的热值可根据由气象谱仪确定的混合气体组成和各单一气体组分的热值计算获得。
化学反应热=热解产物热值×产物产量-
热解原料的热值×原料质量 (3)
热值法无需考虑热解过程中复杂的反应体系和传热过程,仅需借助热解原料和产物的热值等基础实验数据,因此,对热解装置无特定要求。然而,热值法只能获得热解过程的总化学反应热数据,无法测定各温度下的瞬时反应热,且产物的收集和热值表征困难,热值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限制。
沈祥智等[19]在研究垃圾热解能耗时提出利用热值法测定垃圾热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热。胡艳军等[20]利
用热值法测定了外热式管式炉热解反应器中污泥的热解反应热,并评价分析了不同热解工况下污泥热解系统的能耗。
1.2.2 电功率法
电功率法的基本原理为:通过电功率在线记录和积分装置(通常为电表)测定各温度下的电功率及消耗的总电能,测算惰性气流升温、装置升温及散热等引起的功率或能量损耗(通常近似认为是反应装置空烧时的电功率或消耗的总电能),并将其从测定所得的电功率或消耗的总电能中分离,即可获得热解过程中反应体系所需的功率或能量,进一步测定并分离反应体系升温所需的功率或能量后即可获得瞬时或总热解反应热。
电功率法对装置的要求较低,仅需配备电功率在线纪录和积分装置的电加热反应器。然而,热解装置能耗的影响因素很多,仅利用电功率在线纪录和积分装置难以保证反应热测定的准确度。
KWON 等[21]利用电加热金属丝网反应器研究煤的快速热解过程,基于电功率法定量测定了美国宾州
第2期 何璐等:煤热解反应热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497·
表1 电功率法测定的美国宾州煤热解反应热[21]
温度/K SUBB SUBC
HVC AN
ΔH py / J·g –1
C py /J·g –1·K –1
ΔH py /J·g –1
C py /J·g –1·K –1
ΔH py /J·g –1
C py /J·g –1·K –1
ΔH py /J·g –1
C py /J·g –1·K –1
400
8
0.26 10 0.22
6
0.15 5
0.02
500 59 0.58 49 0.52 31 0.38 0 0.03 600 133 0.74 116 0.73 87 0.58 8 0.05 700 214 0.73 199 0.76 156 0.67 11 0.03 800 276 0.26 268 0.23 220 0.22 16 0.00
注:ΔH py 表示任意热解温度下的反应热;C py 为任意温度下反应热随温度的变化率。
典型煤种热解过程中各温度下的瞬时反应热,结果见表1,发现在所研究温度范围内(298~875K ),各温度下的反应过程均为吸热反应过程;郭晓娟等[22]也利用电功率法测定了2种印刷线路板热解过程中反应体系的总耗能,但并未将反应热与显热分离。
1.2.3 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法(CATA 法)
CATA 法是基于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技术测定非均质有机物热解反应热的方法[23]。方法的基本原理为:利
用改进的管状红外聚焦炉模拟可控温的填料床热解反应器,以石墨圆筒包围石英炉管,利用热电偶测定石墨、样品表面以及样品中心的温度;在
径向坐标系下将样品划分为由n 个节点构成的网格。计算机基于测定所得的温度数据,应用逆数值技术求解由各节点的能量平衡方程(全隐式离散方程)构成的方程组,如式(4)所示,得到任意温度下样品的表观体积比热容,见式(5)所示;进一步测定实际体积比热容,并将其从表观体积比热容中分离,即可获得反应热。
()()()21112π12π212π2-+-∆⎛⎫
-=+-+ ⎪∆⎝⎭
⎛⎫
-- ⎪⎝⎭
t t t t p i i i i t t i i x i c T T i T T tk i T T ρ (4)
()()()2221
11
1001
2πππ12π44----=∆=
∆∆∆⎛⎫-+--+- ⎪∆∆∆⎝⎭∑t
p n t t t t t t n n i i i n xQ c x x x i T T n T T T T t t t ρ (5)
式中,ρc p 为样品密度与表观比热容的乘积,即表观体积比热容,J/(m 3·K);Δx 为节点尺寸
(r i -r i-1)
,m ;i 为节点序号;t 为时间,s ;k 为热导率,W/(m·K);
T t
i 为i 号节点在时间t 下的温度,K ;Q t 为时间t 下的辐射热流密度,W/m 2。
求解方程组所需的边界条件为:①样品表面的温度和到达样品表面的辐射热流密度,如式(6)所示;②样品中心的温度和样品中心输出的零热流。
()4412g s Q F T T σ-=- (6)
式中,Q 为辐射热流密度,W/m 2;σ为Stefan-Boltzmann 常数,σ=5.67×10–8W/(m 2·K 4);F 1-2为辐射角系数,以标准物质(如铜)确定其关于石墨
温度的方程;T g 、T s 分别为石墨和样品表面温度,K 。
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法基于逆数值技术,考虑了热解过程中样品内部的温度梯度,测定准确度高,能模拟工业热解炉中的层状炼焦过程,但测算过程复杂,且对装置要求高。
CATA 法最初被应用于研究金属固化过程,Strezov 等将其应用领域扩展至非均质有机物的热解过程,利用CATA 法定量测定了煤[9-10]和生物质[24]
热解过程中各温度区间内的反应热,其中对煤热解
反应热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STANGER 等[4-5]利用CATA 技术与DETA 技术(动态元素热分析技术)定性研究了煤岩显微组分富集物热解过程中反应热的变化规律,并将其与热解过程中煤样的膨胀现象、挥发分(轻质气体与焦油)化学组成的变化规律,以及显微组分富集物中镜质组含量相关联。 1.2.4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法)
DSC 法是基于DSC 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测定非均质有机物热解反应热的方法。方法的基本
表2 借助CATA 法获取3种澳大利亚高挥发分煤的热解反
应热[10]
煤种 反应热ΔH /J·g –1
编号 ASTM rank 区间Ⅰ 区间Ⅱ 区间Ⅲ 区间Ⅳ区间ⅤBaal Bone
hv Abit
14.8
≈0
–9.4 10.0 –259
Drayton hv Abit 15.4 3.6 18.7 3.1 –275
Moura hv Abit 6.1 15.5 ≈0
37.9 –155
注:区间Ⅰ对应干燥脱水过程,为吸热反应区间;区间Ⅱ对应预塑性阶段,为吸热反应区间;区间Ⅲ对
应塑性阶段,为放热反应区间;区间Ⅳ对应二次脱气过程,为吸热反应区间;区间Ⅴ对应缩聚过程,为放热反应区间。
化 工 进 展 2017年第36卷
·498·原理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或同步热分析仪测定非均质有机物热解过程中各温度下输入试样侧和参比侧的热流差(或功率差);对测定所得的热流差(或功率差)数据进行背景处理(扣除空白数据)后得到热解过程中各温度下的总热流(或总功率);从总热流(或总功率)中进一步分离基线热流(或基线功率)后即可获得非均质有机物热解过程中各温度下化学反应热热流和物理反应热热流之和,即反应热热流,见式(7)。因此,适宜的基线热流确定方法是DSC 法测定物质反应热的技术关键。
T TR B Q Q Q =+ (7)
式中,Q T 为总热流,mW ;Q TR 为总反应热热流,即单位时间内所有反应的反应热的总和,mW ;
Q B 为基线热流,mW 。
DSC 法无需搭建复杂的热解工作站,利用的热效应测定装置是已经商业化和标准化的差示扫描量热仪或同步热分析仪,且测定精度高、样品用量少,仪器对试样的热效应分辨率高,影响因素少[25],是非均质有机物热解反应热测定中最常应用的 方法。
MAHAJAN [26]、TROMP [27]、LOPEZ [28]等学者基于DSC 法,利用TG-DSC 联用技术定量测定了一系列变质程度不同的煤种的热解反应热,分析了煤热解过程中反应热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及煤的特性(煤中碳含量、煤阶等)对煤热解反应热的影响规律,表3列出了Tromp 基于DSC 法对从无烟煤到高挥发分烟煤5种不同煤种煤在温度区间为450~1050K 的热解反应热进行测定的结果;王娜[29]基于DSC 法,利用同步热分析仪测定了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热解过程中吸热反应区间产生的反应热;HEFTA 等[30]利用DSC 法定量测定了一种美国北达科他州褐煤的热解反应热,并研究了煤样粒度、升温速率、压力及热解气氛对热解反应热的影响;ELDER 等[31]也利用DSC 法定性分析了煤热解过程中反应热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升温速率对热解反应热的影响。除了研究煤热解反应热,DSC
表3 基于DSC 技术测定5种不同煤阶煤的热解
反应热[27]
煤种
反应热ΔH/J·g –1 编号国家 煤矿 ASTM rank ΔH 1
ΔH 2
ΔH 3 GB04
英国
cyrheidre
anthracite
175 175
7020 DE10联邦德国
anna semi-anthr
385 4005970 AU20澳大利亚peak down mv bit
360 410
1740 BE30
比利时
kempen hvA bit
345 4301140 DE38联邦德国ensdorf saar
hvB bit
350 455
1070
注:ΔH 1为基于初始单位质量干燥无灰基煤的热解反应热;ΔH 2为基于单位质量干燥无灰基煤的热解反应热;ΔH 3为基于单位质量损失的煤热解反应热。
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木材、纤维素、稻秆等生物
质[32-40]和有机聚合物[41-44]热解过程中的反 应热。
综上所述,对非均质有机物热解反应热模型预测和实验室测定方法的比较见表4、表5。
由表4、表5可以看出:模型预测法虽然仅需借助基础实验数据即可直接计算获得煤热解反应热,但现有的2种煤热解反应热预测模型都无法同时满足简单、准确与普适性;实验测定法利用热效应测定装置实验测定热解反应热,若能基于适宜的测算程序,或可同时满足简单、准确与普适性。而在实验测定法中,
功率法和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法均需搭建相应的热解工作站,其中功率法对装置的要求较低但难以保证测定的准确度,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法虽然能模拟工业热解过程且测定准确度高,但测算过程复杂、且对装置要求高;热值法虽然无需搭建热解工作站,但只能测算热解过程的总化学反应热,且产物的收集和热值表征困难;DSC 法基于DSC 技术,不仅无需搭建复杂的热解工作站,可以
表4 非均质有机物热解反应的模型预测法及比较
方法 名称 测定装置所需 数据 测算特点 应用
范围 优点 缺点
Merric 模型 无煤质分析数据
直接计算 煤 普适 简单、准确Strezov 模型 无煤及其热解过程特性参数 直接计算 煤 实验确定模型参数,准确度不高
不具备普适性
表5 非均质有机物热解反应热的实验测定方法及比较
方法名称 测定装置 所需数据
测算特点
应用 范围 优点 缺点
热值法 氧弹式量热计 原料和产物的低位热值及产量
需分离显热等热效应
垃圾、污泥
对热解装置无要求 仅能测算总化学反应热,产物
收集和热值表征困难
电功率法 电加热反应器 电功率,总电能 需分离显热等热效应煤、印刷线路板对装置要求较低
难以保证准确度
CATA 法 管状红外聚焦炉 表观体积 比热容 需分离显热等热效应
煤、生物质 模拟工业热解过程、准确度高
测算复杂、对装置要求高
DSC 法
差示扫描量热
仪,同步热分析仪
总热流,总功率
需分离显热等热效应煤、生物质、有机聚合物 无需搭建热解工作站; 测定精度高、样品用量少
无法模拟工业热解过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