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卡瑞利珠单抗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临床诊治专家
reactive是什么药共识要点
共识要点:
1.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utaneous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RCCEP)是卡瑞利珠单抗(SHR-1210,Camrelizumab,Cam)引起的最常见的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主要发生于颜面部和躯干的体表皮肤,口腔、鼻腔或眼睑极少见,迄今未见发生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的情况。
2.RCCEP具有独特的形态学表现,并呈动态变化,绝大多数为1~2级,呈自限性,无需停药;对较大的结节或影响外观的结节,可以采取局部对症处理; 而停药后,可以自行萎缩消退或坏死脱落。
3.RCCEP 的发生与Cam单药后的有效性( 包括客观疗效和生存获益) 密切相关,因此可将RCCEP作为一种临床生物标志用来预测Cam单药的疗效;
4.Cam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或化疗药物时,RCCEP 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5.RCCEP的发生机制可能是Cam过度激活免疫功能,干扰了皮肤组织内促血管生长因子与抑制血管生长
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局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良性增生,属于皮肤的免疫应激性反应。关于RCCEP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特别是需要探索抗肿瘤免疫与抗血管生成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
RCCEP的特征:
RCCEP 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皮肤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以真皮层毛细血管增多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其病理学特征,具有独特的形态学表现,且呈动态变化,是Cam最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RCCEP 大多为1~2 级,不危及生命,停药后能自行消失。近年来,在Cam 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陆续可见RCCEP 的相关报道。
RCCEP 的临床特点:
RCCEP主要发生于人体的体表皮肤,大多见于头面部和躯干部; 按照外观形态,大致可分为“红痣型”、“珍珠型”、“桑椹型”、“斑片型”和“瘤样型”5种类型,以“红痣型”和“珍珠型”最为多见( 如下图) 。
红痣型
珍珠型
桑椹型
斑片型
瘤样型
在同一患者身上,可以见到多种形态的RCCEP。初始往往为鲜红点状,直径约≤2 mm( “红痣型”) ,少数为斑片型或桑椹型;部分“红痣型”病变可以逐渐发展为“珍珠样”结节,颜鲜红或暗红,易破溃出血;少数“珍珠样”结节可以增大发展为“瘤样型”( 直径>10 mm)。光镜下显示红白均质背景下多个小的边界清晰的红腔隙,散在分布于皮损区域内。大多数患者的RCCEP 在首次用药后第1 个周期( 2~4 周时间内) 出现,在用药当天或随后数天内结节颜比较鲜亮,随着用药频次的增加,结节可增大、增多,范围逐渐扩大。
大多数皮肤结节在首次用药后3~4个月时便不再增大,有些结节逐渐发生皱缩、干燥,颜变黑,或者形成带蒂的结节,可自行脱落,且不遗留明显的瘢痕。用药3~4个月后才新出现的结节往往比较小,颜较暗。部分患者在Cam 用药期间RCCEP 自行消退,也可能在用药期间持续存在,但是停药后1~2 个月自行萎缩、消退或坏死脱落。
RCCEP的分级标准
RCCEP的病理特征:
对于患者RCCEP 的皮肤结节进行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 “红痣型”病理组织形态: 病变位于真皮网状层,增生的毛细血管排列稀
疏,其内衬的内皮细胞增大,无异型性,内皮细胞均为单层,管腔内大多见单个红细胞( 图2A ) 。
“珍珠型”或“瘤样型”病理表现:病变位于真皮网状层,由增生的毛细血管组成,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为多层,管腔内可见多个红细胞,毛细血管呈分叶状或结节状排列,小叶间为纤维结缔组织,小叶内或小叶间可见管腔较大的营养性血管,间质可出现纤维化( 图2B) 。
免疫组化染显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CD31) 的强染以及内皮细胞增殖分裂( Ki-6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A) 水平局灶性显著增加,并且
激活VEGFR2 信号( Y1175 磷酸化) 。见图3A。对RCCEP 组织活检进行免疫细胞浸润染,发现局部有大量的CD4+ T细胞增加,而CD8+ T 细胞增加并不明显; CD4+ T 细胞分布在毛细血管周围,并且伴随Th2 型细胞因子IL-4 的高表达; IL-4 诱导M2 巨噬细胞( CD163+) 的分化并聚集在血管旁,通过释放VEGF-A 促进血管增生。见图3A 和3B。
RCCEP与皮肤血管瘤的鉴别:
RCCEP的处理:
已知应用Cam 引起的RCCEP绝大多数为1~2 级,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停药和特殊处理,继续应用,患者会逐渐适应,结节可自行
缩小甚至消退;而停药后,大约1~2个月也可以自行消退,因此,临床上对于大部分RCCEP 可以观察或对症处理,无需特殊。RCCEP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若结节较大且有破溃出血,可以局部应用云南白药粉、凝血酶冻干粉以及创可贴等止血,必要时外涂抗生素软膏以预防感染; 少数患者可以采取小手术切除或激光。如果出现皮肤感染,则应酌情积极给予局部或全身性抗生素。如果遇到3 级RCCEP,应观察和对症处理,可待降到1~2 级后,再恢复Cam 用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