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界 2020年01月第01期
—134—
临床经验
孕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其HBsAg 阳性孕妇的干预管理研究
刘永霞
(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33)
【摘要】目的:探讨孕期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检测及其HBsAg 阳性孕妇的干预管理和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2018年12月对孕检妇女行乙型肝炎5项检测,以HBsAg 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孕妇、新生儿的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左旋咪唑涂布和注射HBIG 。比较两组孕妇的抗HBV 知识认知程度、胎儿宫内感染率、婴儿6个月时的HBV-DNA 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孕妇HBsAg 阳性率为11.05%。观察组认知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 <0.01),宫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 <0.01),婴儿HBV-DNA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 <0.01)。两组母婴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孕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仍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孕期HBV 检测非常必要。对于HBsAg 阳性的孕妇,给予系统有效的干预管理,可以有效阻断HB
V 的母婴传播。
【关键词】慢性乙肝病毒(HBV);孕期;母婴传播;干预研究
【中图分类号】R 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4808(2020)01-134-02孕期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仍然是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常见原因,通过孕期HBV 检测可以及时发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并进行系统有效的干预管理,这对于阻断HBV 的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实践中,本科室对孕期产检的妇女进行HBV 检测,筛选出HBsAg 阳性孕妇,并给予系统的孕期及围产期干预管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于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产科选取孕检妇女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本院产科门诊建卡进行产前检查的妇女(同一孕妇,仅纳入一次,计为一个研究对象),孕周≤4个月;②同意并完成血清乙肝五项检测;③知晓本研究方案,依从性高,若HBsAg 阳性,可接受后续干预管理。排除标准:①不同意或未行HBV 检测;②资料不全,影响指标评价。
乙肝检测结果是reactive1.2 乙肝五项检测,抽取孕妇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即乙型肝炎5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 抗原(HBeAg)、乙型肝炎e 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
1.3 HBsAg 阳性孕妇的干预管理,以孕期HBV 检测出的HBsAg 阳性孕妇,且无过敏体质,自愿参加本研究者为干预对象。在充分告知研究方案的前提下,依据孕妇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不接受乙肝母婴阻断)与观察组(接受乙肝母婴阻断)。
1.3.1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孕妇、新生儿的常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①围产期传播干预:健康行为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强调母亲在养育婴幼儿过程中的个人卫生;分娩时助产人员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皮肤及粘膜;产后母子分床,孕妇护理婴儿时均要求先清洗双手;禁止母乳喂养。②注射乙型肝炎疫苗:自妊娠6个月开始,于孕妇三角肌处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每次20μg,2周1次,共6次;③新生儿干预:新生儿出生后6 h 内及2周,各肌肉注射HBIG 200 IU;出生24h 内及1、6个月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20μg。婴幼儿皮损后予以规范处理,监测和维护婴幼儿抗-HBs 抗体水平。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下列措施。①左旋咪唑涂布:自妊娠第4个月开始,使用左旋咪唑涂布剂(福建凯华公司),每次5mL,涂于孕妇双下肢膝关节以上内侧,每周2次,直至分娩前;②注射HBIG:自妊娠7个月开始,于孕妇臀部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广州益百公司),每次200IU,每月1次,共3次;③拉米夫定抗病毒:自孕24~32周,给予拉米夫定100mg/d 口服,直至分娩后1月。
1.4 评价指标
1.4.1 抗HBV 知识认知程度,结合相关文献与实际情况,自拟《抗HBV 知识认知程度问卷》,认知内容包括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诱因、传播途径、疾病的临床症状、方案、所服药物名称及不良反应、所服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不按医嘱服药的后果、按医嘱完成药疗计划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等;总分0~100分。
1.4.2 宫内感染率,宫内感染的判断标准:新生儿出生时,脐血或外周血HBsAg 阳性。1.4.3 HBV 标志物水平,婴儿6个月时,检测外周血HBV 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DNA(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检测灵敏度<103 拷贝/ml 为阴性。
1.4.4 不良反应,记录研究期间母婴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HBsAg 阳性率,研究期间共筛查孕妇4462例,检测出HBsAg 阳性孕妇493例,HBsAg 阳性率为11.05%。其中476例孕妇自愿参加干预研究。依据孕妇意愿分组,对照组226例,观察组250例。
2.2 抗HBV 知识认知程度,对照组中217例、观察组中243例《抗HBV 知识认知程度问卷》有效,观察组认知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86.25±5.17 vs 6
3.55±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36,P <0.01)。
2.3 宫内感染率,观察组57例新生儿脐血或外周血HBsAg 阳性,宫内感染率为22.80%;对照组216例新生儿脐血或外周血HBsAg 阳性,宫内感染率为86.40%。观察组宫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5.195,P <0.01)。
2.4 HBV 标志物水平,婴儿6个月时,对照组中197例、观察组中55例婴儿完成了HBV-DNA 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HBV-DNA 分别为(0.73±0.21)×103IU/ml、(1.25±0.33)×104IU/ml,观察组婴儿HBV-DNA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水平(t=39.17,P <0.01)。
2.5 不良反应,研究期间,两组母婴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2018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1]
发布的乙型肝炎发病情况数据显示,我国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的比率为10%左右,严重威胁人民众的身心健康和安全。HBV 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2014年,广东省
孕产妇HBV 阳性检出的空间聚集特征分析[2]显示,
广州和佛山组成的聚集性区域内孕产妇乙肝阳性检出率为10.75%,提示广佛地区孕产妇人处于乙肝高流行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受检孕妇的HBsAg 阳性率为11.05%,与文献报道[2]水平类似。母婴传播是指乙型肝炎或携带HBsAg 母亲于产前(子宫内)、产程中或产后不久将乙型肝炎病毒传给婴儿,并引起婴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过程,主要有分娩期传播、宫内传播、分娩后传播等几种
途径。研究[3]表明,
乙型肝炎宫内感染主要发生于高病毒载量孕妇,因此对高病毒载量孕妇进行干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主要的措施包括加强宣教、孕早期检测、高危妊娠
管理、分娩24小时内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抗病毒等[4],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上述主要的干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具有更高的抗HBV 知识认知程度、更低的宫内感染率、更低的婴儿HBV-DNA 水平,且两组方法均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提示相应的安全性。综上所述,孕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仍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孕期HBV 检测非常必要。对于HBsAg 阳性的孕妇,给予系统有效的干预管理,可以有效阻断HBV 的母婴传播,能够有效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参考文献
[1] 谭晓萍,方菁,肖传浩, 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背景下中国人工流产和避
孕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3):276-280.
[2] 汤柳英,刘志芳,姚健, 等.2014年广东省孕产妇HBV 阳性检出情况空间聚集特征分
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9):833-835.
[3] Liu T, Wan Z, Peng S, et al. Genetic variations in LTA gene and PDCD 1 gene and
intrauterine inf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a case-control study in China[J].Amino Acids, 2018,50(7):877-883.
[4] Vyas AK, Negi P, Patra S, et al. Maternal Immunity Influences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to Newborns[J]. Hepatol Commun, 2019,3(6):795-811.
超声检查主要查什么
李雪梅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中图分类号】R 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4808(2020)01-134-01超声指的是一种声波,物理上将其定义为超声波。我们人类的听力范围是声波频率
为20赫兹(声波震动的频率单位)至20000赫兹的声波音域,而超声波就是震动频率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它具有声波的统一特点,就是遇到身体内的器官或者组织的时候,会形成声波的反弹,从声波探测器发出的声波,进入人体需要检查的器官,再反弹接收回来后,经过专业的电脑系统的转化和翻译,形成检查器官的图像画面,医生对该画面进行分析和诊查,从而确定人体器官是否具有病变,这就是超声检查在医学上运用的原理。一、检查的常用方法
目前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A 型诊断法、B 型诊断法、M 型诊断法、多普勒频谱超声诊断法等。A 型法主要采用的是声波的形式,通过观察声波的幅度、长度、数量,以及声波的来回顺序等来判断器官有无病变和病变的程度,常用于眼科检查。B 型法就是我们常说的B 超,它采集的器官的信息以光点形式呈现在专用的电脑处理系统上,细微的光点图像之间因大小、亮度等的不同可以精确地辨认身体内部的器官,可以发现各种微小的病症。彩多普勒超声法也就是我们口语简称的彩超,它的应用给医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将采集到的器官的血流情况与B 超的图像进行叠加,能够更直观、清晰的反映器官的健康状况,在超声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还有M 型法,常用于探测心脏等活动脏器,在测量时联合
心电图加以运用,使得结果更加准确。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超声检查方法也不断更新,现在有三维、四维成像,弹性成像,经食道心脏超声等等,能更准确的诊断疾病。二、检查的应用范围
在医学上,超声主要用于胸部、腹部、颅内、心脏、血管、浅表器官、妇科和产科等方面的检查,对不同的日常体检人员或者医病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不同的超声检查。(一)超声检查胸、腹,做上腹部器官的检查,如肝脏、胆囊、胰腺、腹部血管、肿块等需要被检查者空腹进行,前一天晚饭后至次日检查前不再进食,此时可以保证胆囊内胆汁的充盈,且可以避免胃肠道内的食物和气体影响检查结果。胃肠道内因吃东西咀嚼时,或者食物在消化分解的时候都会
产生大量气体,这些气体对于超声波有较强的干扰作用,严重影响超声探测形成的图像,从而
引起超声波检查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二)超声检查颅脑,对于婴儿、新生儿和幼儿的颅脑检查一般都采取超声波检查,结合各种仪器,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血流显像的配合使用,能够准确的检查婴幼儿是否有脑积水、脑出血、脑内畸形、甚至大脑发育不健全等疾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这种检查的技术同样也适用于成年人的颅脑检查,比如脑动脉血管疾病、脑膜瘤、脑梗死等。(三)超声检查妇、产科,妇科检查的内容包括子宫及其附件的一系列检查,做检查前需要充盈膀胱,在检查前喝足够的水后,有尿感时不要排尿,以利于检查。子宫、卵巢等脏器的位置均处于膀胱后下方,且上方有大量肠道盘旋覆盖,超声波不能够完全避开肠道和肠气的干扰,而充盈的膀胱可以作为透声窗使得需要检查的内
部脏器显像出来,使超声波的检查结果更加精确。产科检查即妊娠诊断,判断妊娠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及有无畸形等情况,及时做好胎儿的生长监测。(四)超声检查心脏、血管,心脏、血管的超声检查虽无需特殊准备,但有特殊情况时须提前跟医生沟通,做好相关准备。心脏超声检查要对心脏做整体的检查,对立体的心脏做多切面的扫描,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心脏各结构部位有无病变,有效预防和及时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脏疾病。对血管的检查能发现动脉内膜病变、斑块形成或狭窄情况,能发现静脉的扩张、畸形及血栓形成情况。(五)超声检查浅表器官及软组织,人体四肢、关节、肌肉、皮下组织等部位的检查也需要用到超声波检查,甲状腺、乳腺、眼部、生殖器官等方面的疾病,也能够通过超声波的检查做出诊断,并进行相关的。三、结论
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超声波在医学上的运用已经日渐成熟,因为超声波的震动频率高、穿透力好,并利用其声波反弹原理,在医学上可以用于通过测量身体内某一器官的各部位距离,确定该器官的形状大小,以及有没有发生病变,或者通过测量身体内某两个、甚至几个器官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身体内器官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偏移等,这都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检查疾病的有效方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