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基本规定 (3)
5 勘查与评估 (3)
6 系统设计 (5)
7 施工安装 (7)
8 调试与验收 (10)
9 智能监控 (11)
附录A(规范性)岩土热响应试验 (14)
附录B(资料性)地埋管外径及壁厚 (15)
附录C(资料性)岩土体热物性参数 (16)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简称地源热泵工程)的基本规定、勘查与评估、系统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与验收、智能监控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岩土体为低温热源的地源热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5019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3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6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4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GB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501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CJJ101 埋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DZ/T0225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
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5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T132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NB/T10274 浅层地热能开发地质环境影响监测评价规范
DB11/68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T 85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DB11/89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1066 供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DB11/T 1419 通用用能设备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
DB11/T1639 地源热泵系统节能监测
1
DB11/T1771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技术规范
DB11/T1956 地热动态监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为低温热源,以地埋管为换热方式,以水为传热介质,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冷、供热系统。
3.2
岩土热响应试验 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
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勘查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换热试验,获得项目场区岩土体的初始平均温度、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及岩土体换热能力等参数。
3.3
埋设温度传感器法 embedding temperature sensor method
reactive近场区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不同深度埋设温度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确定不同深度岩土体温度的方法。
3.4
无负荷循环法 reactive circulation method
不向地埋管换热器内循环水加载冷、热量,利用循环水与岩土体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分析岩土体初始平均温度的方法。
3.5
水温平衡法 water temperature balance method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在管内充满水,静置至少48h后管内的水与岩土体达到热平衡,通过水泵循环将管内的水泵出,同时监测水温的变化,通过管内水的温度分析岩土体温度的方法。
3.6
稳定热流测试 steady heat flow test
向地埋管换热器循环介质提供稳定的热量,记录地埋管换热器进、出水温度的响应情况,计算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
3.7
稳定工况测试 steady working condition test
建立稳定的地埋管换热器夏季或冬季运行工况,记录地埋管换热器进、出水温度的响应情况,计算岩土体在设定工况下的换热能力的测试方法。
3.8
换热监测孔 heat exchange monitoring hole
2
通过在换热孔内下入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过程中其周边地层温度变化的换热孔。
3.9
影响监测孔 heat exchange effect monitoring hole
通过在钻孔内下入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换热孔温度变化影响范围的钻孔,一般布设于换热孔间或布孔区域周边5m距离内。
3.10
常温监测孔 initial temperature monitoring hole
通过在钻孔内下入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不同季节地层原始温度的钻孔,一般布设在换热孔布设区域边缘10m距离外。
4 基本规定
4.1 地源热泵工程前期策划应与供热规划、节能规划、能源规划、市政规划、地铁规划等相协调。4.2 地源热泵工程承担单位在勘查、设计、施工安装、运维等方面应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
4.3 地源热泵工程设计方案应符合安全可靠、绿低碳、高效节能、经济合理、精细智能的要求。4.4 地源热泵工程应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和绿环保材料。
4.5 地源热泵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浅层地热能勘查。
5 勘查与评估
5.1 一般规定
5.1.1 地源热泵工程方案设计前应收集建设场地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5.1.2 应根据建设场地和地质条件确定相应的勘查方法。
5.1.3 应进行浅层地热能地质条件评估,并编制评估报告。
5.2 场地调查
5.2.1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热源系统场地状况调查、热泵机组和配套设施的建筑空间调查。
5.2.2 热源系统场地状况调查包括下列内容:
a)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地形地貌特征;
b)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基础形式及埋深;
c)场地内已有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市政管网、交通设施、历史文化遗迹、电
信电缆的分布及规划综合管线分布;
d)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
e)交通道路状况及施工所需的电源、水源情况。
5.2.3 热泵机组和配套设施的建筑空间调查包括下列内容:
a)建筑空间与热源系统之间的管线长度和构筑物及路由情况;
b)建筑空间面积、层高、承重能力、隔音水平、防水性能;
c)配电变压器容量、配电室、配电系统、给水排水等情况。
5.3 浅层地热能勘查
3
4
a) 采用竖直地埋管换热方式,浅层地热能勘查采用钻探进行,勘查孔深度宜比预计的埋管深
5.3.1 应根据工程场地范围内区域的地质条件差异和换热孔分布情况,勘查孔分散布设于换热孔区域。5.3.2 浅层地热能勘查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度深
5m ,勘查孔应进行地球物理测井;
b) 采用水平地埋管换热方式,浅层地热能勘查采用槽探或钎探进行,槽探位置和长度应根据场地
形状确定,槽探的深度宜超过预计的埋管深度1m ,钎探技术标准参照GB 50202的相关规定执行;
c) 工程场地地层岩性差异较小时,勘查工作量的布置按表1确定,工程场地地层岩性差异较大时,
根据场地内地质条件增加探槽或勘查孔数量。
表1 探槽和勘查孔工作量 埋管方式 系统应用建筑面积A (m 2)
探槽、勘查孔数量(个) 水平
A <500
1(探槽)
A ≥500
≥2(探槽) 竖直
A <10000
1~2(孔) 10000≤A <25000
2~3(孔) 25000≤A <50000
3~4(孔) A ≥50000 ≥4(孔) 5.3.3 浅层地热能勘查包括下列内容:
a) 岩土体地层岩性结构、地下水位、冻土层厚度、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地温场分布特征; b) 开展岩土热响应试验,获得项目场区岩土体初始平均温度、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及岩土体换热能
力等参数;
c) 岩土热响应试验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
5.3.4 浅层地热能地质条件评估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a) 建设项目的规模、功能及冷热需求;
b) 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
c) 勘查工作的进程及完成的工作量;
d) 勘查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气象和水文特征、区域地质条件,地层分布特征;含水层(带)的空
间分布,地下水的水质、水位动态特征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e) 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布置;工作的主要成果;
f) 岩土热响应试验结果;
g) 浅层地热能利用量计算的依据,计算浅层地热能;
h) 根据保护资源、合理开发的原则,提出相应的利用方式及其保证程度,预测其可能的变化趋势; i) 评价浅层地热能的资源条件,绘制地层剖面图;
j) 提出拟建换热系统的方式;
k) 建议换热系统的初步方案;
l) 拟建工程的经济性和风险性分析;
m) 施工中和运行后应注意的事项;
n) 地温场监测点的设置及要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