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6 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
因特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特网是由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覆盖范围从大学校园网、商业公司的局域网到大型的在线服务提供商,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应用领域(如政务、军事、科研、文化、教育、经济、新闻、商业和娱乐等)。人们只要用鼠标、键盘就可以从因特网上到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可以与世界另一端的人们通信交流,甚至一起参加视频会议。因特网已经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并正以极快的速度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本项目主要介绍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和一些简单的应用。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因特网基础:TCP/IP协议、C/S体系结构、IP地址和接入方式。
3.使用简单的因特网应用:浏览器(IE)的使用,信息的搜索、浏览与保存,FTP下载,的收发,以及流媒体和手机电视的使用。
任务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复习与新课导入:
复习:在项目5中,我们学习了PowerPoint 2010的使用。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办公软件的使用。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联网的目的是什么?计算机网络是如何形成的?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功能和分类。
2.掌握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体系结构。
3.掌握网络传输介质和互联网络设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技术。
难点:数据共享(设置文件夹共享、打印机共享)。
课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使用教学课件(PPT)讲授2学时。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惊人的速度和广泛的应用程度在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是随着强烈的社会需求和前期通信技术的成熟而出现的。虽然计算机网络仅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它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地区到全球的发展过程。纵观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将它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连接多个终端,组成一个远程联机系统。只有中心计算机具有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这里的多台计算机都有自主处理能力,不存在主从关系。连网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
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具有统一的体系结构,遵守统一的国际标准化协议,这样可以使不同的计算机方便地互连在一起。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网络进行互连,形成更大规模的互联网络。Internet、信息高速公路、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全面到来。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及协议三大部分组成,或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组成,或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1)资源共享(基础)。
(2)信息交换。
(3)分布式处理。
(4)集中管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标准有很多种,主要的分类标准有:
(1)根据规模大小、距离远近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根据连接方式分类: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混合型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技术
1.网络的拓扑结构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从图论演变过来,是研究与大小、形状无关的点、线和面构成的图形特征的方法。是将构成网络的结点和连接结点的线路抽象成点和线,用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从而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的结构关系。(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和网状等几种,如图6-1所示。
2.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拓扑提供标准。它广泛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的参考模型。
(1)通信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中,信息传输顺序、信息格式和信息内容等都有一系列的约定,这些约定或规则统称为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一个网络协议至少包括三要素:
◆语法:用来规定信息格式。
◆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
◆时序:详细说明事件的先后顺序。
(2)开放式系统互连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
一开始,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就使得各公司自己生产的各种设备容易互联成网,有助于该公司垄断自己的产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网络体系结构的用户迫切要求能互相交换信息。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专门机构研究这个问题。1978年ISO提出了“异种机连网标准”的框架结构,这就是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RM,简称为 OSI。OSI网络模型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常见的传输介质
网络传输介质是指在网络中传输信息的载体,常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不同的传输介质,其特性也各不相同,它们不同的特性对网络中数据通信质量和通信速度有较大影响。
(1)双绞线
双绞线是一种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由四对相互绝缘的金属导线绞合而成。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抵御一部分来自外界的电磁波干扰,也可以降低多对绞线之间的相互干扰。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内、外两个导体组成。内导体可为单股线或多股线,外导体为金属编织网,内、外导体之间有绝缘材料。
(3)光缆:光缆分为单模光缆和多模光缆。
(4)无线传送介质:微波、红外线、卫星通信、激光等。
4.互联网络设备
(1)计算机设备
◆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设备,负责网络资源管理和用户服务。
◆工作站:是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个人计算机,负责用户的信息处理业务。
◆共享设备:是指为众多用户提供共享的打印机、磁盘子系统等公用的设备。
(2)常用网络连接设备
◆网络适配器:网络适配器也称网卡,它是网络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互相通信的接口。
◆交换机:交换机是网络中的中心设备,它为一组计算机用户提供网络连接。
◆无线AP(Access Point):无线AP也称为无线访问点或无线桥接器,即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通过无线AP,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都可以去连接到有线局域网络。
路由器(Router):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局域网通过广域网进行互联是当前网络互联的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实现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的主要设备。路由器检测数据的目的地址,对路径进行动态分配,根据不同的地址将数据分流到不同的路径中。如果存在多条路径,则根据路径的工作状态和忙闲情况,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动态平衡通信负载。
三、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结构、常见的传输介质和互联网络设备等相关知识。
任务2 局域网配置与测试实训
一、实训目的
1.学会正确配置TCP/IP协议。
2.学会设置和访问共享文件夹。
3.学会使用常用网络测试命令对简单的网络故障进行检测和排除。
二、实训环境
1.安装Windows XP/7操作系统的计算机2台。
2.局域网环境,并能够连接至Internet。
三、实训内容
1.配置TCP/IP协议参数。
2.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TCP/IP配置信息。
3.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
4.添加用户账户以及设置共享文件夹。
其中两个主要的协议5.启用Guest帐户。
6.更改“本地策略”。
7.关闭防火墙或修改防火墙的某些规则。
8.访问共享文件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