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作者简介:王萌(1986— ),女,汉族,河南周口人。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全称为网际协议地址,是一种在Internet上的给主机编址的方式。它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常见的IP地址分为IPv4与IPv6两大类,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IP地址被用来给Internet上的电脑一个编号。大家日常见到的情况是每台联网的PC上都需要有IP地址,才能正常通信。本文将对IP协议的发展和IP 协议地址空间的使用现状进行阐述。
一、IP地址的历史沿革
(一)早期IP地址
自从1969年美国国防部授权ARPANET进行互联网的试验,就宣告了互联网的诞生,IP地址也随之启用[1]。开始时,由于主机数量很少,IP地址主要用于区分不同主机,人们对IP地址的使用相当自由,但随着主机的增多,这种现象的很多弊端也显露出来,随着许多分类协议逐步被推出,这种现象也在逐渐改观,这阶段使用的IP地址可称为早期IP地址。
(二)IPv4地址
1982年,DCA和ARPA网制订了网络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这个协议组一般被简称为TCP/IP协议,TCP/IP 缔造了未来的网络通讯模式。基于TCP/IP协议,因特网开始使用IPv4地址,32比特,通常用4个点分十进制数表示。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用于标识所属网络的网络地址;另一部分是用于标识给定网络上的某个特定的主机地址。为了给不同规模的网络提供必要的灵活性,IP的设计者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地址类别,地址类别的划分就针对于不同大小规模的网络。
(三)IPv6地址
随着互连网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无论是CIDR技术还是NAT转换技术,都无法阻止IPv4地址资源的耗尽,对下一代IP协议中足够大的IP地址空间的要求已迫在眉睫。为了满足互联网日益膨胀的地址需求,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专门工作组)从1994年7月开始经过多年的研究后提出了IP协议的下一版本IPv6,目前人们已经开始了对IPv6地址的推行和局部应用。
IPv6地址的128位(16个字节)写成8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每个整数用四个十六进制位表示,这些数之间用冒号(:)分开,
为了简化,只要保证数值不变,就可以将前面的0省略,另外,还规定可以用符号:表示一系列的0。
二、IP协议地址空间的现状
(一)IP协议地址空间的分布现状
由于IPv4地址的分配采用的是“先到先得,按需要分配”的原则,互联网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各个国家内的各个区域的发展又是极不均衡的,这就势必造成大量IP地址资源集中分布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各个国家的某些发达地区的情况。全球可提供的IPv4地址大约有40多亿个,估计在未来5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我国的情况更加严峻,我国网民已突破1亿,而截止去年年底,我国总共申请到的IPv4的地址仅仅6000万左右。
IPv6地址的分配情况也呈现出严重的分布不均衡迹象。从1999年,RIR(互联网资源分配区域性权威机构)开始分配IPv6地址,截止2004年6月,全球已分配的606块地址中,美国、日本、德国、荷兰、英国五个国家分配的地址总数占全球总数的48%,中国却只有11块,仅占1.8%。而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最新的数据显示,截止2004年11月,全球已分配的IPv6的725块地址中,美国99块、日本73块、德国72块,而中国只有14块。
(二)IP地址空间的应用现状
由于IP地址分布的极不均衡,使得真正应用中就出现了部分国家和某些国家部分区域的不够用的现状,这也就出现了IP 地址资源跨区域交易的现象。
尽管人人都明白IPv4地址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匮乏了,IP协议从IPv4过渡到IPv6已经是历史必然,IPv6地址也已经从1999年开始分配,目前IPv6的实验网6Bone已经遍布全球,但目前的现状,全球各国几乎全部使用的还是IPv4地址,现有的几乎每个网络及其连接设备都支持IPv4。因此要想短期内就完成从IPv4到IPv6的转换是不切实际的。IPv6必须能够支持和处理IPv4体系的遗留问题,可以预见,IPv4向IPv6的过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三、过渡的必然性
根据APNIC互联网研究科学家Geoff Huston在2007年3月的最新预测,IANA的IPv4地址池将在2011年耗尽,而全球五个地区注册机构(RIR)的IPv4地址池也将在2012年耗尽。
“根据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有限的IPv4地址将在2010年左右消耗殆尽。”APNIC政策工作组专家李祥建这样(下转第251页)
摘 要:I 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IP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关键词:IP协议;IPV6;INTERNET
IP 协议的发展和IP 协议地址空间的使用现状分析
王 萌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tcp ip协议规定251
的肖像权”。这进一步明确对深度伪造技术进行立法上的约束。
相较于互联网虚拟世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范围只限于国境之内,存在执法辖区和地域限制。一旦Deepfake来源是势力有意为之时,所有的法规政策都会陷入司法管辖失效的困境,许多跨国黑客正是运用了这一点,所以各国政府之间也应加强联系推动全球治理,共同防御Deepfake所导致的种种危害。
(四)开展相关学术问题研究,引导各主体参与治理
回溯深度合成技术脉络,无论是允许人们用简单的视频和开源代码制作合成内容的Deepfake,增加了身
体运动和头部运动的迁移的Head On,改进后可以在视频中用一个人的脸再现另一人脸部的动作、面部表情和说话口型的Deep Video PortrAIts ,还是用单幅照片实时生成超逼真动画人物头像,以每秒1000帧的速度对对人脸进行跟踪的paGAN。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技术迭代Deepfake也在不断发展,所以技术层面的更新无法从根本上进行制约。如何在不妨碍技术的正向发展的同时进行?笔者认为除了企业自身及立法配套监管政策的约束,作为承载内容的传播渠道,社交媒体平台也应充当好“把关人”的角,加强对传播内容的审核, 对于视频的真实性应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规范管理,定期提供打击虚假信息的报告,对已造成的破坏性传播进行
辟谣。从长期来看,各平台应当设立更加完善的内容审核制度,对Deepfake虚假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长期有效的检测。但或许最重要的是,公众必须意识到在没有来源证明的情况下,现代技术
在视频生成和编辑方面的有很大的能力,所以必须更批判性地
思考自己每天消费的文本内容,记录追溯原始内容以确保可否认性,尽早暴露伪造品。
五、结语
本雅明对于机械复制已经给了我们警示,Deepfake实则就是将身体形象一次又一次复制、替换、合成,这种非语境化使得灵韵逐渐消失,一方面导致其所代表的象征内容大幅度增加,但另一方面由于一再复
制、并置和剪辑,象征内容中的有效性会被降低,一旦形象失去其影响力就会不断出现寻衍生替代物的链条,由于过度使用和不断重复,这些替代物也就相应地被排空了意义。Deepfake技术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政治、经济、社会层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触及了文化及更深层次的本源:技术与现实伦理之间的困境,技术发展与制约之间的平衡。在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边界正日益模糊,只有尊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运用科技手段制衡Deepfake技术发展,合理释放技术成果,加强推动溯源,敦促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认识到这一技术的危害性并完善相关立法,各主体遵循原则联手推进,才有可能弥补和平衡技术发展与制约之间的鸿沟。
参考文献:
[1]万旭琪.AI换脸视频中的身份解构、
伦理争议与法律风险探究——以“ZAO”
App为例[J].东南传播,2020(03):39-42.
[2]吴锋,马建森.人工智能时代媒介伦理的嬗变逻辑与构建维度[J].中国报
业.2019(23) .
(上接第248页)
预测。根据IANA提供的IPv4地址分配数据,目前全球仅剩50 * 8个IPv4地址块,只能够提供8亿多个可用的IPv4地址,在IPv6地址可以实现大规模商用之前,这8亿个IPv4地址空间将成为全球各国争抢的稀有资源,全球互联网地址资源的争夺无疑将越来越激烈,这也必将进一步导致IPv4耗尽加速。这些数据还没有考虑到3G、数字家庭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因素的影响,而上述技术的应用,将更凸现IP地址不足的问题。
IPv4倒计时已经开始启动,过渡阶段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要加速IPv6网络的建设,提高IPv6地址的申请力度,为未来IPv4 网络向IPv6网络的基本迁移做地址资源准备,规划整个网络布局。同时,政府和产业界也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正在进行的技术变革。只有抓住机遇,才能有效地避免我们在IPv4时代所处于被动局面。
对于IPv6,中国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003年,中国国家战略项目——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项目CNGI正式启动。项目涉及我国政府八大部委、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到2005年底,其网络规模将列居全球IPv6产业首位。项目正式发布之后,全球IPv6产业为之震动。标志着我国IPv6发展进程进入实质性部署阶段。2007年4月,将召开“第六届全球IPv6高峰会议”,届时将有国内外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界的先锋人士,就如何应对互联网产业的技术转型展开讨论。
IPv6的实现是历史的潮流,不可避免,任何有远见的政府和产业机构都不应当停滞于IPv4时代,而应积
极谋求新的发展思路。IPv6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技术储备,前期准备,网络建设,应用开发,循序渐进,避免在技术变革面前束手无策。同
时,要制定路线图,实现平稳地过渡到IPv6的目的。
四、过渡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早期的Web服务器只支持IPv4,尽管流行的服务器都已支持IPv6.但是尚无法实现兼容,服务器不能为不同网络协议的主机提供资源,于是IPv4主机无法访问IPv6网络的资源,IPv6主机无法访问IPv4网络的资源。这样成资源的浪费。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现存的网络结构并没有实现IPv6和IPv4的兼容。当发送数据从应用层逐步传向下层时经过网络层封包,当接受数据时需要解封装,问题出现了,由于协议不同,当需要异版本包处理时自然出现错误。
IPv4的Web浏览器无法访问基于IPv6的网页是因为IPv4应用程序都使用struct sockaddr_in结构体存储服务器的IPv4地址(32位),在调用connect函数或者sendto函数的时候,如果指定了一个IPv6地址,而结构体中in_addr仅仅有4个字节,无法容纳IPv6的128位地址,所以不可能通过客户端IPV4协议栈与IPv6服务进程通信。但是浏览器在使用socket函数建立本地套接口时,都使用AF_INET参数指定使用本
地IPv4协议栈。即使服务器端为双协议栈,代理软件依然摆脱不了先天的不足,无法进行地址转换。可见地址结构的不同是造成这一错误的明显原因,协议不同是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周逊 编著. 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8[2]Amitava Dutta-Roy.“Networks for homes”,IEEE SPECTRUM.[J] DEC.1999
[3]苏英如.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M].北京:水利水电工业出版社,2002,10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