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共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在电子政府环境下政府创造、收集、分析、利用、传播和发送信息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代替手工劳动,而且是通过政府管理手段的革新,不断为政府职能、组织结构、决策方式、管理行为、运行模式、工作流程等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提高政府管理的水平。笔者认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机制是一种通过建立相关的组织管理机构实施人为干预与调节来增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行政机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应纳入国家统一规划和管理,由某一专门机构来具体负责实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主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部门,这对实施国家的发展战略、发展协作性的生产体系、规范行业行为等都是不利的。笔者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服务机构,负责实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统筹兼顾,统一规划,从全局出发,重点规划设计政府部门协同工作的内容和流程,打破信息资源“部门割据”、“条块分割”的局面,解决政务信息资源为各个部门所有、各个部门垄断的问题,
真正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机构是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
  2、法律政策保障机制
  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法规政策,如《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指导意见》、《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框架技术指南(试行)》、《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处理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纲要》等。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快制定一系列有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案、制度、规定、条例等,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在制定有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标准时,要坚持共享共赢、公平多赢、可操作等原则,不仅要有相关部门的领导、IT专家参与,还要注重吸收行政管理领域的专家、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专家参与,确保法律政策的科学性、权威性、统一性。
  3、经济保障机制
  经济保障机制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的协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供需双方利益的市场机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离不开足够的资金投入,政府是实施电子政务的主体,各级政府要成为资金投入的主体力量,要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足够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所需经费纳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工程建设,资金应统筹安排,公共部分的建设要设立专项经费予以保障。而共建共享所需资金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还应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主导作用的同时,制定相应政策,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营,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需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模式,逐步向企业化、市场化运行方向转化。在资金投入过程中,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4、技术保障机制
  4.1 构建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
  根据《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框架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应由流程管理系统、应用集成系统、应用适配器系统、管理和监控系统、安全支撑系统5个基本系统组成。其中,流程管理系统、应用集成系统、应用适配器系统是平台的核心。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采用“三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构。“三横”为流程层的流程管理系统,应用层的应用集成系统,数据层的应用适配器系统。“两纵”为支撑“三横”的管理和监控系统及安全支撑系统。“三横两纵”以“三横”为主体,重点解决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中数据交换、应用集成、流程协同三个层次的问题。”两纵”是“三横”实现安全的、可管理的、可监控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环境的支撑。
  4.2 全面推行标准化
  标准化是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先决条件,无论是网络统一平台还是资源共享,都需要标准。我国电子政务统一标准的出台速度跟不上电子政务建设步伐。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相关标准很多。仅我国已经颁布的国家级标准就达800多个,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行业标准。但是如此众多的标准缺乏统一性,标准过多、过泛给政府部门和相关厂商带来了很多不便,甚至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对众多标准加以统一和规范,是解决标准滞后与过
多、过泛的惟一途径。因此,要加强标准化建设的管理工作,统一网络和信息的标准规范,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
  4.3 加强共享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相对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了“有路无车”和“有车无货”等现象,许多数据库更新不及时,甚至是“死库”,一些电子政务关键业务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从而造成了许多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制约了电子政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目前建库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
  5、人才保障机制
考虑了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问题  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已经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培训工作”中,成为“国家信息化培训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政府有关部门文件的指示精神,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成立了“公务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专家委员会”,并制订了《国家公务员信息技术与电子
政务应用能力培训大纲(试行)》,同时配套制订了《考试大纲》,建了相应的题库,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组织编写了《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系列教材。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公务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水平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首先,从公务员的文化知识素养看,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差距很大。经过1998年机构改革,国务院近1.7万名公务员有65%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但在地方政府,近500万名公务员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10%。
  其次,据国家行政学院的一项调查,大约有20%的公务员对计算机操作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这说明在推进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信息资源理论研究的重心在大学,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信息资源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大力培养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队伍和人才,推动信息资源管理思想和普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基地、信息中心的职能、专业作用,利用其人力、远程、多媒体和电脑教室等软硬件资源,加强对广大公务员特别是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电子政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网络环境下的工作方法和能力的培训,提高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信息主管的信息化知识及网络应用、管理水平。此外,还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式,加大对计算机
和网络知识、电子政务知识的普及教育,努力提高全民信息化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社会整体的信息素质,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
  6、安全保障机制
  影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如网上黑客入侵和犯罪、网上病毒泛滥和蔓延,信息间谍的潜入和窃密,网络恐怖集团的攻击和破坏,内部人员的违规和违法操作,网络系统的脆弱和瘫痪,信息安全产品的失控等。因此,保障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首先要保障共建与共享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中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为此,要切实做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保密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和访问权限控制,防止信息泄漏和人为破坏等。要加强安全技术的研发,并积极采用先进、实用的安全技术、安全产品等,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对人员、组织和流程的管理,按照政务公开和国家安全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分信息保密等级,做好信息的及时解密工作。此外还需要不断进行信息的保密、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对信息的保密、安全意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