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电子政务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作者:张优丽
    今年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出台五周年,也是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二个年头。广东省的电子政务发展如何,如何准问题,摸清规律,谋求下一步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广东省电子政务发展回顾
    今年上半年,广东组织了全省电子政务检查工作,从调研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我省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对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总体上,我省电子政务经历了以基础建设为主的历史发展阶段,统筹建设了电子政务外网和内网,避免重复建设,促进互连互通;建设完善政府网站服务体系,颁布实施《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规范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建设行政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创造性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行政审批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绩效评估和预警纠错,打造效率政府、廉洁政府,方便众办事和监督。
    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中,我省开展了一些富有地方特的工作,效果显著,值得认真总结。
    (一)建立电子政务建设规范,推动电子政务科学发展
    统筹规划、规范建设是推进我省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2005年2月省政府发布实施《广东省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着眼破解电子政务建设投资分散、资源浪费、信息分割的难题。规定对财政出资的、将建的信息化项目进行评估,防止重复建设;规定对政府内部的数据交换,由信息办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信息交换目录和信息交换协议,促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规定全省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必须有相应的效果评估,以评估意见作为项目建设和各市、部门电子政务工作考核的依据,促进建设实效。
    《办法》的实施是我省电子政务迈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标志,改变了电子政务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有效减轻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强化信息化推进力度,使得电子政务各项政策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开展绩效评估,到一条切实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效益和发展水平的途径。
    (二)统筹建设电子政务网络,防止重复建设,成效显著
    统一网络平台,是电子政务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基础。我省2000年开通政务外网平台,2006年开通政务内网平台。政务外网面向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连接省、市、县,接入单位3045个,县区150个;政务内网面向内部管理和领导决策,连接省、市、县,接入单位1231个,县区87个。
    统一的政务外网和政务内网,在推进应用发展、互联互通和节约投资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政务外网省级平台已为60个单位113台主机办理主机托管,为52个单位提供统一的互联网出口,开通5600多个,为40个单位提供空间使用服务,跨部门应用系统累计27个;政务内网部署了12个共性应用,开通省委办与21个市委办的信息上报、网上督查、网络信息采集等系统,建成广东省委办公厅决策信息资源系统,为省委领导提供全面快捷有效的网上决策信息资源服务。
    (三)深入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大幅加速全省电子政务建设进程
    建设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是我省电子政务应用的一项创举。我省把该项工作作为广东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举措。深圳市2004年11月在全国率先正式开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省级电子监察系统2007年4月20日正式开通,实现对省
直48个部门465项行政许可事项4.3万笔审批业务行实时在线监察;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10个地市系统建成开通,实现省市联网监察;其它地市也将于今年底建成。该项目极大提高了电子政务应用效益,行政审批平均提前办结率达77%,提高了政府的服务水平、服务效率,提升了政府的服务形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以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为突破口,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得到很大推动,市、县(市、区)等基层信息化工作得到空前重视,推进步伐大大加快。
    (四)与体制改革相结合,电子政务成为政府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
    调研表明,各级部门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开展了大量业务应用,信息化手段与政府业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各单位普遍反映工作已离不开电子政务。这主要体现在几个重要的指标上,即计算机人均使用数量,省级单位达1.39台/人,市级单位达0.87台/人;OA普及率(办公自动化程度),省级单位达80%,市级单位达70%;行政审批自动化程度,省级达85%,市级达72%;公共服务网站,省级单位89%开展网站服务,市级单位83%开展网站服务。这些指标,意味着总体上逾75%的省市行政机关日常办公、行政审批和政务公开已离不开电子政务手段。
    (五)不断完善政府网站,推动便民服务,推进政民互动
    网站建设与便民服务也是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亮点。以门户网站为中心,各级政务服务网站2300多个,覆盖省、市、县、镇、区各级单位。自2003年起,我省已连续四年开展地市和省直部门网站评估,检查政务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情况,规范栏目设置,促进信息更新,推动网上服务。我省网站建设质量大为提高,大力促进了《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贯彻实施,推进我省民主政治建设进程。2006年度全国网站评比,广东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省级中名列第6,广州、深圳进入全国地市网站排名前十,江门、佛山、汕头进前二十。
    二、当前电子政务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基础阶段的发展,我省电子政务开始转入统筹规划、规范建设、有序发展的科学轨道,由分散建设、系统孤立向信息共享、联合监管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也存在一些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一是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强烈与共享难的矛盾突出。超过60%的省级部门对信息资源提出了强烈的共享需求。这些需求集中在企业、人口、社保、税务、宏观经济等信息。这些都是各
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信息,也是建设诚信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础信息。但当前数据分散、信息孤岛问题仍非常突出。究其原因,一是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门分割,协调难度大;二是客观上缺乏明确的信息资源共享规范,造成责任不明,如人口信息和企业信息一定程度上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没有明确的职责界定,相关部门也不好共享;三是数据缺乏共享标准,提供方和需求方数据难以对接。
    二是信息化建设机构不统一,统筹协调难。由于信息化在我国发展历史不长,各级政府认识不一,体制结构不一,也造成了信息化主管机构的设置五花八门。我省21个地市中,13个地市独立设置信息化主管部门,其它8个地市,与市府办、科技、经贸、发展改革等部门合并办公,形式各异,这就增加了全省统一协调的难度,也造成当地信息化机构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规范建设上力量薄弱。
    三是电子政务运维经费缺口开始显现。自2001至2006年,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投资,省级投入17.45亿元,市级86.05亿元。大量财政投入保障了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和各项业务系统的开通,也开始出现运维经费缺口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电子政务是伴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实施而发展起来的新鲜事物,新建项目有一套财政投资
的基本建设程序保障它的规划、评估和建设,而运行维护尚没有统一标准和明确来源;二是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有一个周期,初期因为有建设经费支撑,运维经费需求与矛盾不明显,但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逐步竣工和投入运行,运维经费问题开始出现。考虑了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问题
    三、广东省电子政务下一步发展的思考
    “十一五”期间,广东电子政务如何才能当好排头兵,达到省领导提出的“占据一个新的制高点,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关键在于能否突破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难点,整体推进,取得新进展。即如何围绕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推进广东省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建设。电子政务畅通工程的核心是网络畅通、信息畅通、应用畅通和服务畅通。围绕电子政务畅通工程,有几项工作需要认真抓好。
    一是做好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扩展工作。尽管统一的电子政务统网络平台已经建立起来,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网络平台安全性能尚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要,逻辑隔离功能还需要加强;互联网出口带宽相对于日益增加的公众访问量显得捉襟见肘,互联网访问速度较慢,出口带宽需要拓展;县级网络平台尚未完善,不能满足工商、质监、药监等垂管部门的基层管理需要。这些问题,都需要统筹考虑,加以解决,为电子政务畅通工程提供网络保障。
    二是研究解决电子政务运维经费保障问题。能否保障电子政务运维经费,涉及到今后电子政务项目能否稳定运行、能否可持续发展。当前,信息化建设比较先进、成果比较明显的政府部门,由于电子政务应用广泛、前期投入大,反而造成了后期运行维护经费缺口大、系统运行维护难度大的被动局面。因此,需要将电子政务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制定出一套应用系统运行维护经费管理制度,针对电子政务项目运行情况和成效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作为安排财政资金投入的依据。
    三是制定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保障信息共享。制定规范和标准,是政府各部门明确信息共享责任的前提。可以考虑对政府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将信息分为强制共享类、条件共享类和不予共享类三种类型。列入强制共享类的必须无条件、无偿提供给所需机关单位共享,列入条件共享类的可按设定条件提供给指定的机关单位共享,列入不予共享类的应当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其他依据。根据上述三类的要求,制定总体的资源共享目录,将每一个政府部门的每一项数据都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
    四是完善广东省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中心定位为公共的、基础的数据平台,它具有四个主要的功能:建立基础性、公益性的公共信息库,为各部门重要
的信息资源库提供容灾备份,提供数据交换和共享,提供服务级的检索统计等功能。在数据交换和共享方面,数据中心是以建设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信息资源交换体系为基础,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通过政务资源整合带动社会资源整合,既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服务,也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从而推动信息资源的社会开发利用。
    五是加快推进联合监管、协同办公和“一站式”电子政务。电子政务通畅工程的效果如何,最终要体现在应用畅通和服务畅通方面。因而,要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需要,加快联合监管和协同办公的建设。当前主要是力争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在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网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之间的企业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推进人口、计生、劳动保障、综合治安等社会管理方面的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是推动建设、商务、质监等领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四是推进农业、科技、气象、农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联合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是推进“一站式”电子政务,将政府的服务集成到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统一的、便捷的服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