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政府服务企业方式探索
作者:徐佳
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年第11期
        【关键词】政府服务;企业;创新做法
        【中图分类号】C93;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11-0019-03
        1 政府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优化考虑了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问题
        政府服务能力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市场有活力,企业发展有动力,都离不开政府服务的助力。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做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1]。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需要把企业放在心上,拓展政企互动形式和渠道,精准提供定制化服务,持之以恒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力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在提升政府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服务内容不断延伸、服务机制不断完善。
        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跨部门协同难、部门履职单体化、政府资源碎片化等问题,成为政府服务企业方式改革的内在动因。企业经营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及其他各种隐性成本不断走高,企业呼吁更好的营商环境,成为政府服务企业方式改革的外在动因。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与进程中,政府服务供给与企业服务需求不匹配、不对称和不均衡,抑制了市场活力,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新形势下,聚焦新发展格局,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政府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打破传统模式,以流程再造、模式创新、应用升级为主要内容,有利于实现办公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以信息产品、信息平台为支撑,有利于保障政府服务数字化供给,政府数字化程度也成为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位于长三角区域的苏州,具有城市经济分工明确、市场活跃度高、投资吸引力大等特点。近年来,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和沪苏同城发展的大战略趋势下,率先探索,加快政府职能优化,强化精准服务,不断增强企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形成一批典型经验,打响了“苏州最舒心”服务品牌。在2020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苏州营商环境总分位居全国第三,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位居全国第一。苏州的成功经验,离不开服务型政府的全面建设,数字化政府的有效推进,本文将基于以上背景,从服务流程、服务举措、服务效能展开分析与探讨。
        2 苏州服务企业方式创新的基本经验
        2.1 “互联网+”助力服务流程优化
        “十三五”以来,“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由点到面、由浅及深加快发展,浙江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苏创新“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上海实行“一网通办”改革等已成为最真实的改革蓝本。通过“互联网+企业服务”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上下联动、服务统筹、高效便捷的信息平台,让企业咨询政策有方、服务寻有效、诉求反映有门。
        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是加快简政放权、促进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关键之举[2]。政府数字化转型包含政府信息数字化、政府系统数字化、政府组织数字化3个阶段。苏州创新推出企业服务“政策计算器”,加快政府信息和政府系统数字化的场景运用,实现企业享受优惠政策“一网可查”“一键直达”,系统自动匹配企业可申报项目并精准推送扶持政策,实现了“企业政策”向“政策企业”的转变,通过数字化思维、能力和意识的养成与提升,进一步保障了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通过打造和启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金融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支撑平台服务能力,使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赋能企业发展。在云模式下,构建服务资源网络,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建设“互联网+政
务服务”的信息化体系,实现政府部门间数据信息的有效共享[3]。
        2.2 坚持暖心营商,做好政策落地
        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注重发挥企业家的作用,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或是产业、科技、人才等专项政策过程中,利用常态化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通过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对关系企业切身利益、行业专业性较强的涉企政策,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企业家代表等共同参与起草,保障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
        通过多渠道充分听取各类企业的意见,让企业家成为涉企政策制定“局内人”。近年来,苏州大力发展新经济产业,出台各类促进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不断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扶持,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在行业呼声中苏州出台“苏‘惠’十条”,以全国之首创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这些政策既有针对性,又有系统性,统筹实施、相互促进,充分展现了公共政策的导向、管制、调控、分配功能。通过常态化的政企互动,发揮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全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百米”。“以政策助力,促企业发展”成为各地政府近年来打造惠企服务品牌的重要举措。
        2.3 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需要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充分释放区域内生产要素活力,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作风建设既是一场重塑政府和企业关系的变革,在某种意义也是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成为政府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鼓励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
        苏州不断融入现代治理和服务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通过建立营商环境“通报制”,多渠道收集,快速度响应,通过企业投诉、暗访调查、记者采访等途径,查处了一批在服务企业等市场主体方面工作不到位、政策不落实等问题,并将影响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给予公开通报,督促相关部门、单位深刻反思、扎实整改,守护“苏州最舒心”营商品牌。用抓典型的方法,可以倒逼部门重视政策落实和优化,重视服务改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正面激励和负面约束双向发力,有利于督促引导部门对照最高标准,推动企业服务高质量发展。
        2.4 树立数字化理念,推进先行先试
        探索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变革,是迈向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两大难题“第一步”。加快实现一体化政务服务,落地“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场景运用,是政府数字化服务的“新目标”。积极拥抱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抢占数字产业化的制高点,将成为政府推动全流程的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服务再造的重要突破点。
        当前,数字化正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已经成为驱动传统企业发展变革的核心力量。数字化为企业赋能,也使构建政府服务“一张网”成为可能。苏州拥有上万亿元的工业底盘,但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新的问题一直存在,相比其他城市,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更加迫切。近年来,苏州积极争取,先后成为全国首批5G网络试点城市、央行首批试点城市、全省首个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着力让数字为企业“聚能量”。项目试点落地,保障企业第一时间享受最新政策,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形势下,企业服务需要进一步强化数字思维,用数字化理念指导服务,不断提高解决问题、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的能力。
        3 新形势下优化服务企业的措施
        由于国内、国外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国际产业分工和竞爭格局加速改变,我国面临
“保持经济发展动力,培育经济新增长极”的现实挑战。在区域间融合愈发紧密中,涌现了许多共性问题。一是服务企业追求表面效应和形象工程,二是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科技壁垒和政策差异,三是在服务中出现供给缺位与供给过度等供需不匹配现象。通过政府服务企业方式变革与创新,将共性问题转化为个性化举措,能够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加快营商环境由“稳步优化”向“追求极致”转变。
        3.1 提高思想认识,服务流程制度化
        完善企业服务工作机制,需要积极探索优化基层政企互通方式,畅通政策落地渠道,积极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助力企业互促互进、协同发展。制度化的核心在于以问题为导向,对政务服务的流程进行控制与监督,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控制化。通过建立“月度沙龙”制度,定期与民营企业交流座谈,倾听企业家心声,发扬企业家精神;建立“信息直报”制度,紧扣企业反映的制约企业发展的高频事件,及时按程序报告,畅通重大问题和意见建议渠道;建立“督查跟踪”制度,将问题分办督办,及时跟踪反馈,行程问题闭环。用制度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服务“不打烊”,真正形成“企有所呼、政有所应”的长效机制。
        3.2 持续对标先进,政策措施系统化
        学习与借鉴深圳、上海临港其他先进城市的最新做法,结合实际推进制度集成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及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等方面,以企业视角激活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对国内、国外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争取更多的试点政策,以协同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在促进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方面,研究出台关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支持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激励政策,强化政策落实,形成政策协同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政策合力。政务服务事项颗粒化和标准化需要进一步做精、做细,加快集成化、场景化的应用建设及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融合。推进流程简化,实现同一事项市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推动政策“一出台就落地、对标准即享受”。
        3.3 注重用户思维,企业服务精准化
        政务服务要从建设向优化转变,加快转变思路,优化服务流程,形成应用场景。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市场主体发展层次、发展水平呈现多样化,政企关系也在不断调整与适应。充分考虑服务受众目标的多样性,根据不同规模、行业的企业需求,补齐服务短板,加强产业、土地、财政、金融、人才等政策的有机衔接。大力发扬“亲商、安商、富商”的优良传统,面对面、实打实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既要重点关注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也
要帮助企业解决个性问题和困难。以“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研究与制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等政策,大力营造公平且包容的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性成本,调动企业积极性,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3.4 引入专业资源,服务内容专业化
        在政府服务企业的实践中,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服务企业、注重实效”的原则[5],进一步集聚多元化的优势资源,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拓宽服务平台功能,从解决中小企业实际困难入手,在技术创新应用、信息化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方案、投融资咨询、品牌推广案例、项目对接活动等方面,向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内容,给予覆盖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项目。根据服务性质,采取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如委托服务、购买服务等,借助第三方专业服务为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指导,为企业“问诊把脉”,制定“一企一册”,解决企业运营和发展中的痛点、难点、焦点问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