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消防装备战斗力生成的路径
摘要:为着力提升装备管理规范化、保障体系化、人才专业化水平,逐步建成与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相适应,与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能力相匹配的装备建设体系,能够为各类灭火救援提供有力的装备保障。本文对装备战斗力生成,从装备教育训练,管理保障和体系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逐步建立完善与“全灾种、大应急”实战需要相匹配的装备建设体系,全面提升装备实战实用效能。
关键词:消防装备;战斗力;生成
消防装备是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的“利器”,是开展灭火救援作战行动,实现“战斗力”倍增的保障。作为国家队和主力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战斗力表现在扑救各种复杂条件下的火灾和处置各类紧急灾害事故过程中。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几点见解,阐述消防装备战斗力生成的实践路径,仅供消防救援人员参考。
一、深化教育训练,促进装备战斗力的生成
(一)以实战为牵引,装备训练战术化
一要着眼灭火救援基础,搭建学习教育平台,采用理论知识学习、救援实操演示、想定沙盘作业和战例适时研讨等方法,对消防救援人员在灾害现场中装备使用的应变能力、判断决策能力进行训练。二要加强火场应用研究,实现人与装备结合,从向科技要战斗力的角度出发,围绕“应知应会、实践操作、战术运用”三个方面,抓住对装备器材不敢用、不会用的问题,推动生产企业与消防队伍建立长期、良好的协调关系,认真分析和研究灭火救援战斗中装备的实际使用情况,着眼特殊火灾和特种灾害事故处置需要,加强先进实用新型装备配备应用,研习操法战法,实现人装最佳结合。
(二)以运用为导向,装备人才多元化
一要拓展人才来源渠道,向专业技术专科院校倾斜,招可用之人急用之人,从源头上提升装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面向社会广纳贤才,分行业类型建立技术专家人才库,强化攻坚克难和技术攻关。二要发挥专业骨干作用,建立装备技师遂行作战机制,全程追踪装备在灾害现场的运用,检查装备,排除故障,发挥效能。建立装备器材巡检机制,定期开展装备器材巡查和维护保养,做到装备使用效能最大化。三要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实现装备技术标准化管理,建立建全评定目录和内容,严格选拔装备技术人才。拓展装备岗位人才学习培训途径,
畅通装备技师学习深造渠道,建立正向激励的装备岗位人员培养模式,在人员编配、职级晋升、待遇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装备业务骨干作用。
二、加强管理保障,固牢装备战斗力的输出
(一)科学装备申领,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一要注重装备配备的配套性。所谓配套性,指的是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消防队伍的装备在总体上要有合理结构。一般而言,消防救援队伍应配齐配足的装备包括:指挥通讯系统,包括固定台,车载台,手持台;常规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如水带、战斗服、空气呼吸器等)的数量、种类能保证一个独立作战队站在二至三起火灾同时发生时够用;特种器材装备包括照明、侦检、破拆、堵漏、防化、洗消、救生等方面的器材;训练器材装备包括常用训练装备及模拟火场的实验设备。二要注重装备配备的地域性。由于各地的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城市发展程度、工矿企业、辖区气候及水源等情况的不同,灾害事故特点带来明显的地区差异,装备的使用概率不尽相同。因此,在配备装备的时候,要把地域特点考虑在内,如南方与北方温差较大,器材配备要有区别;缺水地区应多配备大容量水罐消防车,少配备轻型消防车;辖区面积大,经济不发达,农村火灾占的比例大,就应该多配备轻型消防车;高楼大
厦多的城区就要在“高”字上下功夫,可多配置登高车和供高消防车等。三要注重装备配备的互补性。装备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价值高、作用大和技术性强的装备,要以支(大)队为单位,对所配备的器材进行整体规划,实现装备的资源共享。
(二)优化装备配备,加快推进装备统型
一要尊重市场,依法依规。建议按照“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要求,以现有国家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分门别类地对配备基数大、新购数量多、使用频率高、实战作用强的各类装备的“外形尺寸、结构型式、主要参数”等做出合理的安排与规划,进行原则性统一,提高同类装备系统及零部件的“尺寸互换性、功能一致性、使用重复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装备型号规格。二要实战牵引,循序渐进。装备统型必须坚持实战牵引,以灭火救援实战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战斗力和保障力为目标,使装备配备更加适应联合作战、更加符合灭火救援任务要求。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开展。三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装备统型必须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灾害事故特点、基础设施现状、地理气候特征和装备实力差异,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不能一刀切。
(三)建立保障机制,完善管理技术支撑
一要搭建器材装备数据库。应尽快完善灭火救援装备数字化管理体系,更新器材装备基本情况与配置情况的数据库,应用相关软件把装备的购入时间、价格、厂家、型号、性能参数、售后服务等内容进行备案,并按使用年限、寿命、保养返修期限、更换组件、标定调整等不同情况制作电子标签,从宏观上掌握基本情况,进行一体化管理。二要修订管理制度体系。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等现有规范性制度文件。同时,各地可以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一步细化本单位的装备管理规定细则。三要建立联勤保障机制。建立完善重特大灾害事故救援装备现场保障社会联动机制,督促装备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装备保障、现场抢修、灭火药剂供应等应急服务。
三、健全体系建设,强推装备战斗力的提升
(一)构建科学训练模式
一要建立一体化的装备训练机制。围绕提高实战能力,坚持平战结合原则,积极开展联合装备训练和演练,推进一体化装备建设从单一型向综合型组织方式转变,进一步提升实战保障能力。二是引入训练模拟替代器材。特别是对价格昂贵舍不得训练和使用的装备,可以和生产厂家合作,研制一些与装备在外型构造一致,成本低,制造工艺要求不高,国内能够生产,
能靠自身技术力量维护保养,不怕训练损耗的仿真替代品,用以解决训练问题,提高队伍的作战能力。三要加强对操作原理知识的学习。杜绝训练表面化、低层次,要向了解、掌握、装备的基本原理延伸、向相关知识延伸,并力求做到有什么装备就训练什么科目,提高综合实战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二)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一要实现基层使用与教学保养对接。厂家与指战员对器材装备的应用效能保持长效对接,通过搭建器材应用与维修保养交流平台,实现专家、教员对装备应用的网上示范教学。二要实现基层需求和装备销售对接。消防救援人员将实际作战中的装备创新想法实时推送,同时,厂家的新装备也可以推送到平台,让消防指战员及时了解装备最新动态,形成实战需求与研发对接,新型装备推广与市场销售对接。三要实现基层创新与厂家生产对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应用于现有装备改进,以及新时期作战需要的创新构思,与生产厂家进行对接,金点子搜集后,一旦采用就有专门机构立项、研发、生产、申报专利,转化为商业利益回补给基层出点子的消防指战员,搭建桥梁的同时激发器材革新和创造热情。
(三)强装备信息化建设
考虑了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问题一要创新消防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块。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消防救援、后勤保障、装备研发、社会联勤等信息资源,探索建立装备大数据系统,对接实战指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二要提升消防装备科技化、自动化配备水平。在新的灭火、救援指导思想和理念下,必须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消防救援的配备水平,以适应未来形势发展的需要。高科技消防救援装备能对火灾进行智能探测、追踪、灭火,并对数据和图像进行智能识别、分析,集中力量对火灾进行精确、高效的扑救。三要推进消防装备系统化、现代化建设。建设消防战勤保障系统,科学调整管控保障活动,提高资源掌控和决策支持能力。建立应急物资保障信息监测系统,汇集政府应急平台的数据、语音、视频资源,共享社会联勤单位信息,实现采购物资“出厂入网”、储备物资“入库入网”、动员物资“上车入网”,物资消耗、装备和设备损毁实时更新;建立应急物资预警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应急物资储备预警,指导有关单位及时充实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与数量;建立战勤保障调度指挥系统,整合区域内各类应急物资资源信息,加强对各类保障力量和物资的综合动态管理。
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