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7)网络教育应用期末复习指导(文本)
程罡: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课程的期末复习指导及答疑活动。各位同学可以随时跟贴提出疑问,我会在本次活动中解答。如果在活动后提出的问题,我也会在考前回帖解答。
一、期末考试的题型和题量
题型分为选择(15分)、判断(5分)、简答(50分,5题)、论述(30分,2题)4种。题量不大,1个小时左右即可完成。
平时的三次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形考和期末考试成绩加权平均后超过60分算及格。
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得分,不要求完全与原文符合。因此同学们在进行复习的时候注意请掌握每掌学习目标中的要点,理解重要观点及其原理,就能很好的完成简答题的作答。
论述题除了要求对教材中的观点作简要回答外,往往还要求同学们根据题目要求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些观点和见解只要有理有据,能和前文的观点形成呼应即可得分。
二、第一章 重点回顾
1.网络的概念和分类:本课程中的网络不仅指计算机网络,还包括卫星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它们都是在教育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网络技术。目前,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已经成为最主流的网络教育应用的支撑技术。
扩展阅读:三网合一。所谓“三网合一”或“三网融合”这一概念中的三网指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其维度主要是从产业界的行业分类的视角来确定的,和本课程中对网络的分类并不完全相同,请同学们注意区分。相关链接:baike.baidu/view/21572.htm(百度百科)。
2.卫星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特征:通信卫星作为地球站之间相互通信的中介,一颗同步卫星即可覆盖1/3的地球面积,单位面积的投资成本地,覆盖率高,特别是覆盖到一些边远地区和铺设线路不便的特殊地形区域。一般来说,卫星网络的下行速度要远高于上行速度(特别是早期的通信卫星),同时其延时相对于地面的网络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异步的、双向交互较少的场合。
3. 线电视网络的特征:有线电视网络一般采用同轴电缆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具备高带宽的特点。相对于卫星网络,其抗干扰能力更强,同时在我国具备非常高的普及率。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改造,也具备了双向交互能力,在功能上能够开展多种数据业务,服务功能强大。
4.计算机网络的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包括计算机、外围设施和通信协议三个部分。其中计算机又可分为服务器和工作站。目前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因特网(Internet)实际上是通过一个统一的协议将分布在全球的各个大中小型局部网络连接而成,因此,资源共享成为计算机网络最为突出的特征。
5. 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对教学结构、教学模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使得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更好地整合与传播;网络提供的时空分离的教与学的方式拓宽了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的领域,打开了通往终身教育的大门;“师生分离”和“教导分离”使得网络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教师主导型逐步转向学生主导型,推动学生主体参与知识建构活动。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是各类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
6.重点了解搜索引擎、bbs、视频会议、blog、wiki、rss等可用于教学的网络工具的特点。
第二章 重点
1.转发器是通信卫星和地球站通信的核心部件,卫星的通信带宽和其所带的转发器及其功率正相关。
2.我国改造后的卫星教育电视网的特性。
3.服务器的概念和功能:服务器就是在网络上为其他设备提供不同类型服务的计算机,是网络的核心节点。服务器是一台或数台高性能的计算机,用于网络管理、运行应用程序、处理各个网络工作站信息请示等,并连接一些外部设备,如打印机、CD—ROM、调制解调器等。根据其作用的不同,服务器分为文件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
4.了解课件点播工具、共享白板、网络题库工具、共享白板系统等校园网常用教学软件工具。
5.千兆以太网构建校园网的拓扑图。
6.Internet的组成原理:Internet是一个以TCP/IP网络协议连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以及各
个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网。Internet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Internet的网络协议通过统一的IP层对上层协议屏蔽各种物理网络技术(如以太网、令牌环网、ATM、DDN、帧中继、X.25、SDH、WDM)的差异性,实现异种网互联。在Internet网上的所有数据都以分组的形式传输,发送方将信息和文本分组后在Internet网上发送,而接收方则将接收到的分组重新组装成原来的信息。同一时刻,在Internet网上流动着来自多台计算机的分组。
总结:本章有较多的专业术语,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各类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就可以较好的理解本章的内容。
第三章 重点
1.斯皮若等人为代表的认知弹性理论:强调通过案例促进概念的理解,为一个概念提供多方面的、情境化的案例,并构建其相互关系。强调对复杂的非良构知识的学习,通过认知弹性超文本实现高级阶段的学习。
2.问题解决学习的几个主要特征。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以及激发学习者动机的三类强化。
4.赫钦斯的分布式认知理论:从社会和文化的视角来考察人的认知过程,认为认知不止发生在个体的大脑中,而分布在一定社会情境、体和人造物中;认知分布的两个维度;如何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认知活动?
tcp ip协议是一种开放的协议标准5.情境学习理论:核心观点为人们所要学的知识是嵌入于情境之中的,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也应该整合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学习者只有在一定的实践情境中才能掌握知识,强调“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合法边缘性参与”与“实践共同体”等要素在情景学习中的重要性。
6. 基于资源的学习与构建学习共同体。
第四章 重点
1.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教学设计的原则:主导/主体;个性化;任务驱动;协商合作,共同建构;创造性的教学成果。
2.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包括哪些内容?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包括哪几种类型?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通常是指与学科内容无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主要是分析学习者的3.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及社会心理特征。认知风格包括发散/收敛、同化/顺应等。
4.布鲁姆、加涅的认知目标/结果分类。认知/情感/动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5.教学目标的ABCD陈述法。能够应用该方法撰写教学目标。
6.网络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
7.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能够结合实例予以设计
8.支持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高级策略。能够结合实例予以设计
9.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评价方法。
第五章 重点
1.教育资源的概念:“教育资源是为教育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总称。”
从教育资源的形态来划分,可以分为环境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
2.网络教育环境资源建设包括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以及对教育观念、教育制度等
软性资源建设。注意区分软性资源和软件环境资源。
3.所谓网络教学素养,是指利用网络技术、资源、工具辅助教学或实施教学的素养。教师网络教学素养的基本构成包括:网络教学意识、网络教学设计能力、网络教学资源应用与建设能力、网络教学媒体应用能力、实施网络教学交互的能力、以及网络教学评价能力。
4.教师网络教学素养如何培养?
(1)教师个人和机构要充分重视教师网络教学素养,要构建科学的培养体系,建设相关的培训资源,促进教师的自主提升意识。(2)对处于普及型和发展型等不同层次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3)采用多样化的在职培训途径,如校本培训、项目式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化培训平台。(4)加强软硬件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该部分大家也可以参考在课程平台上关于教师网络教学素养的开放讨论中的内容,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5.web 2.0的代表技术:Blog、TAG、RSS、WiKi、网摘、社会网络等;从web 1.0到2.0的转变的核心是:Web2.0使处于社会网络中的个人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而且成为了
信息的贡献者,实现了让每一个人成为信息社会的真正主体,通过主体间的联系实现信息的分享从而形成分布式认知。
Web2.0在教育中的可以有多种应用方式:一是利用Web2.0工具促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即利用Web2.0强大的“可读”、“可写”和“交互”功能来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教学资源的管理、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二是利用Web2.0工具促进课程教学方式变革,即通过Web2.0工具参与、协作、交流、共享和共创,促进教师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优化课程中的教学交互。
6.一个完整地网络教学平台应该由四个系统组成:网上教学支持系统、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上课程开发工具和网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
7.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共享技术标准/规范的必要性在于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重用、共享,增强不同教育信息资源系统的互操作性。实质上,是对资源的存储方式、描述方式、交换方式予以约定,便于信息资源在不同机构、信息平台中无缝迁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符合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可以在任意一个同样符合SCORM标准的平台中部署,保持其课程结构和交互活动,而无需对其进行二次开发。这样无疑可以减少大量的重复劳动。
8.几个主要的学习资源标准:LOM,对学习对象(一般是小粒度的知识点)级别的资源进行标准化描述;SCORM,对课程级别的资源进行标准化封装和描述;我国的CELTS标准体系。
9.我国的《网络课程评价规范》(CELTS-22)从4个维度队网络课程进行评价: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技术的可靠性和适当性。
第六章 重点
1.如何理解“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自我激发和自我管理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 那么他的学习就可以称为自主学习。
(请从动机、内容、策略、过程、结果5个方面理解)
2.如何设计网络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第三,提高学生合理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
基本环节包括:
(1)学习内容选择
(2)学习目标制定
(3)自主学习任务设计
(4)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
(5)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3.理解探究性学习的5个特征:主动性、问题性、过程性、合作性、实践性。
4.设计基于网络的探究性教学活动的5个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学习资源查和收集
(3)提出假设
(4)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5)交流评价
5.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