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对应功能及协议
前⾔
OSI七层模型:纯理论模型,所有实际设备和协议都不能对应理论模型。
每⼀层对应着实际的设备
物理层:中继器、集线器、双绞线
数据链路层:⽹桥、以太⽹交换机、⽹卡
⽹路层: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传输层:四层交换机、四层路由器
(补充,四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的是加快⼤型局域⽹内部的数据交换,能够做到⼀次路由,多次转发。基于MAC地址和IP地址的交换机技术,能够极⼤地提⾼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率,但却⽆法根据端⼝主机的应⽤需求来⾃主确定或动态限制端⼝的交换过程和数据流量。不仅可以完成端到端交换,还能根据端⼝主机的应⽤特点,确定或限制它的交换流量。是基于传输层数据包的交换过程的,是⼀类基于应⽤层的⽤户应⽤交换需求的新型局域⽹交换机。⽀持TCP/UDP第四层以下的所有协议,可识别⾄少80个字节的数据包包头长度,可根据TCP/UDP端⼝号来区分数据包的应⽤类型,从⽽实现应⽤层的访问控制和服务质量保证。所以,与其说第四层交换机是硬件⽹络设备,还不如说它是软件⽹络管理系统。)
数据传输过程
pa-a 向pc-b传输
注意事项
tcp ip协议和osi七层模分层对比图
1、上三层是为⽤户提供服务的,下四层负责实际数据传输
2、传输单元  传输层(数据段报⽂)、⽹络层(数据包报⽂分组)、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物理层(
⽐特位)
3、越上层越智能,可以识别当前层以下的数据;越下层越傻⽠,贴近硬件
4、数据传输时数据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接收时数据从下层向上层传输
5、数据不能跨区传输,每层之间通过逻辑的接⼝传递
6、物理层负责实际数据传输,其他层只是逻辑对应
(个⼈原创整理,转发请附上链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