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出现雏形
美国和欧洲产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最早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提出的“Industry Internet”演变而来的产业互联网,在中国受到企业家、投资者和从业者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并用此来预示互联网的下半场,且囊括B2B、企业服务等众多业界熟知的概念。
如果用全球化的视角来探索产业互联网这一复杂且广泛的范畴,最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无外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地区产业互联网发展。美国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微软、亚马逊等上市的科技巨头都是创业者们学习的典范。
本文将重点阐述美国和欧洲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所表达的精髓观点有:
1、美国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相比之下,欧洲在消费互联网成绩欠佳,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起步较晚;
2、一方面,在互联网浪潮开始就产生的数字化供应链、工业电子商务和专业服务商发展成熟,目前进入资本驱动阶段;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数字孪生体等新技术玉传统产业互联网领域结合,将会产生新机遇;
3、全球产业互联网在云计算、物联网和数字孪生体等技术的驱动下,呈现三大发展趋势——数字孪生体设计及生产、智能资产管理和新一代的共享服务。
本文分享的内容来自工业4.0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理事长胡权。文章摘自“开源工业互联网联盟”,以下带来亿欧智库精选阅读:
如果以技术周期来看过去50年的发展,把1969年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端,这是数字化革命的50年大周期。在此期间,数字化不断发展成熟,在消费领域形成了消费互联网浪潮,在产业领域也稳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产业互联网体。
按照10年周期,对比全球企业的市值排名,在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期间,微软、思科、英特尔等6家科技企业占据了TOP 10,在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仅剩下2家科技企业(包括中国移动)位列TOP 10,而到了2019年,除了伯克希尔.哈撒韦、VISA和JPMorgan,其它位列TOP 10的7家企业都是科技企业。
注:2019年市值以2019年8月9日收盘价(美元)计算,工业4.0研究院分析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目前位于全球最高市值TOP 10的7家科技企业,都涉足了产业互联网领域,成为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力量。
众所周知,在欧美国家提及较多的是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等概念,或者用特定的电子商务、数字化供应链等来对相关业务或商业模式进行描述。我国在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引导下,逐步接受了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正如工业4.0研究院副院长王明芬在《产业互联网白皮书(2018)
》中提出的一样,产业互联网目前还缺乏概念体系的完善,这对于进一步的应用造成了困难。
工业4.0研究院设计了互联网五分模型(IFPM,Internet Five-Point Model),把互联网相关概念分为五个分值,消费互联网通常在0-1分,传统产业划为4-5分,1-3分之间的互联网融合业态可以称为产业互联网,而2-4分之间的可以认为是工业互联网范畴,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有一定的重合度。根据国内对产业互联网的描述,可以分为工业电子商务、数字化供应链和专业服务商等商业模式。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美国和欧洲两大区域的互联网实践分为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只要跟产业相关的互联网业务及应用,可以归为产业互联网类别,通过工业电子商务、数字化供应链和专业服务商等重点领域的剖析,梳理美国和欧洲的产业互联网发展史及现状,并对相关趋势进行一定的解读,为国内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美国和欧洲产业互联网历史渊源
美国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了不少参与者,甚至于一些参与者留存
到现在,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互联网业态。在产业互联网发展之初,相关业务主要以工业电子商务的模式存在,一些工业企业为了把握互联网的机遇,成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企业,解决供求效率的问题,后来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这些产业互联网企业经过多次转型,成为了现在更为专业化运行的格局。
对于欧洲来讲,它们不仅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泛善可陈,即便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行动迟缓。当然,这跟欧洲资本市场过于保守不无关系,虽然德国在1997年创建了类似纳斯达克的Neue Markt,但由于管理经验不足,该市场不仅没有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来机遇,反而伤害了传统投资者,影响了大家对产业互联网持续的支持。
接下来我们结合到历史上的产业互联网企业,了解一下美国和欧洲的产业互联网发展史,这对我们全面理解欧美的产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和趋势颇有帮助。
在互联网还是雏形的时候,美国各种实体企业就开始参与了尝试。作为复杂产业链的代表性行业,航空和汽车两个领域首当其冲,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产业价值链,成为了20多年前两大行业企业对互联网浪潮的直接反应。
与欧洲产业企业不同,美国企业历来拥有敢想敢做的基因,即便是大型企业,它们也敢于探索互联网带来的颠覆性创新机遇。为了降低风险,美国航空领域的几个大型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了Exostar,在汽车领域,三大汽车厂商也成立了Covisint,这两大产业互联网企业的成立时间都是2000年。
2000年7月,由BAE Systems、波音公司、Lockheed、雷神筹建了Exostar公司,该公司主要为了满足航空和国防业务的电子化需求,当初的CEO就来自PartsBase、霍尼韦尔航空部门等工作过的Andy Plyler,其目的就是为了借助他在航空领域的电子商务运营经验。
据工业4.0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IIRC,Industry Internet Research Center)的资料,美国波音公司在推进787等新型飞机的时候,在总结中对Exostar大加赞赏,认为通过Exostar对供应链的管理,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
除了行业企业在产业互联网的举措,美国还出现了一些工业标准件的工业电子商务公司,例如MFG,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2005年曾接受了亚马逊创始人Jeff Bezos的投资,2006年10月进入中国市场,成立了全球第二个基地,但由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发展起来,MFG在2015年正式关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