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题
1、UTP
2、DNS
3、FTP
4、SMTP
5、ADSL
6、LAN
7、网络协议
8、TCP/IP协议
9、网络体系结构
10、CSMA/CD协议
1、非屏蔽双绞线 2、域名系统 3、文件传输
4、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5、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6、LAN是局部地区网络的简称,是一种通用普及的局域网络,其主要特点是:(1)地理范围有;(2)具有较高的通频带宽;(3)数据传输可靠,误码率低;(4)结构简单,容易实现;(5)网络的控制趋向于分布式;(6)通常归单一组织所有,更容易进行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引用;
7、协议是指两台通信设备之间管理数据交换的一整套规则。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操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8、TCP/IP协议是通信协议,包含了在Internet上的网络通信的标准,以及一组网络互联的协议和路径选择算法,TCP是传输控制协议,保证了数据在传输中不会丢失;IP是网络协议,保证数据被传到指定的地点。
9、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了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合作,把每个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定义明
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之间的接口及服务。将这些同层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接口统称为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
10、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简答题
1、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⑴报文分组,加首部
⑵经路由器存储转发
⑶在目的地合并
分组交换的优点有:
①节点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分组,而不是整个数据文件。
②分组暂时保存在节点的内存中,保证了较高的交换速率。
③动态分配信道,极大的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分组交换的缺点有:
①分组在节点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延时
②分组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额外开销,管理控制比较困难。)
2、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有何不同?
⑴在同步通信传送时,发送方和接收发将整个字符组作为一个单位传送,数据传输的效率高。一般用在高速传输数据的系统中。
⑵异步通信方式实现比较容易,因为每个字符都加上了同步信息,计时时钟的漂移不会产生大的积累,但每个字符需要多占2-3位的开销,适用于低速终端设备。
⑶由于这种方式的字符发送是独立的,所以也称为面向安符的异步传输方式。
3、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⑴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
⑵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⑶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⑷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
⑸ISP首次出现。
4、试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答: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 从而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使用硬件地址。
MAC地址在一定程度上与硬件一致,基于物理、能够标识具体的链路通信对象、IP地址给予逻辑域的划分、不受硬件限制。
5、试比较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⑴模拟信号的电平随时间连续变化,语音信号是典型的模拟信号。能传输模拟信号的信道称为模拟信道。强果利用模拟信道传送数字信号,必须经过数字与模拟信号之间的变换(A/D变换器),例如,调制解调过程。
⑵离散的数字信号在计算机中指由“0”、“1”二进制代码组成的数字序列。能传输离散的数字信号的信道称为数字信道。当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字信号是不需要进行变换。
⑶数字信道适宜于数字信号的传输,需解决数字信道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问题。 (
6、简述OSI七层模型每层简单功能。
⑴物理层:传递比特数据流(硬件接口等)
⑵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的传输(节点到节点)
⑶网络层:数据分组的传输(路由选择,寻址,检验等)
⑷传输层:数据报文的传输(端到端)
⑸会话层:负责数据单元的管理(连接,通信控制等)
⑹表示层:数据表示的处理(编码,加密,解压缩等)
⑺应用层:面向应用的管理(网络和应用程序得交互等)
7、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是CSMA/CD,其工作原理是: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是CSMA/CD,其工作原理是:
1发送数据:
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长再发;
⑵接收数据:
所有以太网上的网络节点一直持续在监听网络上的数据, 一旦有载波出现,就开始从网路上截获数据, 从截获的数据中取出目的MAC地址,如果目的MAC地址是自己,就删除MAC地址,并把数据向上层协议传递。
8、IP地址是怎样定义的?一共分为几类?怎样辨别?
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
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总共32位,共分为A、B、C、D和E五类。
A类:网络号占8位,且最前面一位为0,主机号占24位。
B类:网络号占16位,且最前面两位为10,主机号占16位。
C类:网络号占24位,且最前面三位为110,主机号占8位。
D类:最前面四位为1110,用于多播。
E类:最前面四位为1111,保留为以后用
9、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ICMP和IG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10、简述TCP与UDP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a、相同点:TCP与UDP都是基于IP协议的传输协议。
b、不同点:(1)TCP是面向连接的,而UDP是无连接的。(2)TCP是高度可靠的,而UDP是不可靠的。
11、说明网桥、中继器和路由器各自的主要功能,以及分别工作在网络体系结构的哪一层。
a、网桥是一种将两个局域网连接起来并按MAC(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转发帧的设备,工作在链路层。
b、中继器是一种简单的增加局域网传输距离的设备,它作为信号放大器,可使实际的网络跨越更大距离。它工作在物理层。
c、路由器是将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起来的设备,主要用来实现协议转换和路径选择。它工作在网络层。
、应用题
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70和100。试问:
(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个字节的数据?
(2)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如果主机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试问A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4)如果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B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tcp ip协议族中( )在物理介质上发送二进制流答:
(1)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70到99,共30字节的数据;
(2)确认号应为100;
(3)80字节;
(4)70 。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传播距离为1000km。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it/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1):发送延迟=107/(100×1000)=100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
(2):发送延迟=103/(109)=10-6s=1u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