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IPV6协议发展与应用探究
作者:崔玉波
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11
        要:互联网早已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只是对于网络用户来说,他们所关注的只是网络通信的快捷和信息共享的资源占有。但是这些网络资源,能够在网络中正常有序的传播,依靠了大量的网络技术与协议。这些协议是硬件厂商和全球通信为了进行统一的设置,而共同约定共同设置的。其中IPV4协议,为互联网寻址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互联网不断进步今天。IPV6协议的优越性不可忽视,所以在IPV4的基础上,IPV6得到了发展,并将逐渐取代上一代协议的位置。本文从IPV6的起源,优势和发展进行了相关介绍。并初步介绍了当前IPV6的一些简单应用。
        关键词:IPV6;报头;升级;网络协议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一、IPV4概述
        (一)基本含义
        人们可能会人云亦云的说,这是一种网络协议。其实它正是我们常说的网络协议簇TCP/IP,所谓协议簇当然包含了众多的协议。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而IPV4正是网际协议的第4号协议版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网络通信主要依靠它来运行。但是它在设计的时候有一个致命的弊端。就是IP地址的设计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用户的需求。
        (二)IP地址概述
        这里就必须对IP地址来进行说明。我们每个人在上网浏览网页的时候,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站地址,就可以直接到达。这对我们来说需要记忆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名字,或者说使用百度这类的搜索工具,只要记忆某个关键词就可以完成,到达网站的目的。但是对于计算机来说并不是这样的,有一个地址翻译的过程(这里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用专业术语应该为地址解析)。也就是说将用户输入的名字来转换成32位二进制数。这个32位二进制数就是计算机能够接受的地址。看上去非常的抽象,但是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就好比我们去某些商场经常是记住商场的名字,比如某某商场但是这个商场在实际的位置也是
通过省、市、区、街道、门牌号来完成的。只不过这些具体的地址难以记忆。所以在宣传时商家也会突出商场的名称。网络也是一样。每个用户到达的网页都对应着一个计算机能够接受的地址。但是这个地址很难记忆,所以计算机和网络共同完成了地址翻译的过程。而对于计算机来说这个地址应该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字。但是32位二进制数字划分成了五类IP地址。但是伴随着用户的逐渐增多,IP地址将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也就意味着。用户在增多但是一些用户将因为没有分配到地址,而不能使用网络。这是不能接受的。
tcp ip协议论文
        二、IPV6介绍与应用
        (一)新一代协议简介
        IPv6是新版本的网际协议,它正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空间即将出现的不足,而被提出的。它是老版本32IP地址的长度的四倍。可以让网络用户不再为网络地址而担忧。同时她还具有很多优势。安全性有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实现多播功能。IPV6的使用不是一下全面替代IPV4协议,而是一个过渡的过程。在地址达到不足前,应该逐步替代上一代的网际协议。
        (二)IPV6的协议配置应用
        微软系列windows2003操作系统的具体配置方法:首先下载IPv6协议栈的安装包,在命令窗口下,运行ipv6install命令。然后对IPv6协议进行地址设置,配置网关参数。最后以网络命令进行测试。如PING6。这里不是针对具体某个单位或者企业进行配置。所以参数还没有明确的给出。但明确了整体步骤,根据自身的网络参数,配置协议并不困难。而且当前在UNIX系列操作系统和微软的其他版本操作系统中都可以进行IPV6的配置。
        (三)IPv6当前应用主要功能
        自动配置实现:地址和路由机制、ICMPv6、主机自动配置、各种平台的IPv6代码和应用程序接口(API)已经实现,相关厂家已经开发并制造了支持IPv6的路由器设备。从IPv4IPv6过渡的技术:IPv6IPv4必然有一段较长的共存时间,在此期间,IPv4IPv6的互通主要采用以下技术:双协议栈,隧道及隧道代理NAT-PT,无状态IPv4-IPv6翻译。安全性能得到提高:IPv6IPSec结合利用协议栈,提升安全检测的数学算法实现和高层服务检测。移动性能应用:继承了上一代协议的移动性能,强大了移动运算。在电信网络中引入IP技术以后,网络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都不能再按照互联网的相关模式进行,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支持。原有IPv4网络所存在的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已经逐步暴露出
来,在IPv4/v6综合组网技术的研究中,要同时考虑这两方面的内容,提高网络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三、结束语
        新一代网络协议继承了IPV4的大部分功能。解决了网络地址不足等问题。在安全性、移动性能、路由性能等方面得到了优化。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网络应用。但是IPV6也存在着不足,篇幅有限没有一一列举。当前应该逐步取代老一代网际协议。不能一蹴而就。要合理使用中间的过渡技术。
        参考文献:
        [1]韦乐平.向下一代互联网过渡的若干问题思考[A].下一代互联网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
        [2]赵慧玲,史凡,陈运清.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综述及整体架构演进思考[A].下一代互联网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
        [3]毛东峰,田竑,吴伟.运营商部署下一代互联网所面临的挑战[A].下一代互联网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
        [4]解冲锋,孙琼,赵慧玲.从互联网的架构演进看IPv6的发展[A].下一代互联网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
        [5]孙琼,解冲锋,冯明.下一代互联网轻量级过渡技术及应用[A].下一代互联网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
        [6]包丛笑,李星.基于无状态翻译的IPv4/IPv6过渡技术(IVI[A].下一代互联网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
        [7]康志钢.IPv6网络过渡模型标准化进展[A].下一代互联网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
        [8]王钟敏.DS-Lite标准化和开发进展[A].下一代互联网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