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tcp ip协议体系分别分成几层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明地向目的站交付发送站所发送的分组或包。传送的信息单位是分组或包(packet)。
15.
传输层:实现端到端的数据发送。信息单位是报文(message)。
16.
会话层:为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统一任务而进行的双方按序传送报文和有关的非传送操作的过程。需要解决会话的顺序,同步问题,活动管理。
17.
表示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
18.
应用层:解决应用的共性问题:包括应用基础和典型应用。
19.
服务由服务访问点(SAP)提供上层使用,某一层的SAP就是上一层可以访问本层服务的地方,每个SAP都有一个唯一属于它的地址。
20.
服务原语主要分为:请求原语,指示原语,响应原语,证实原语。
21.
接口数据单元IDU、服务数据单元SDU、协议数据单元PDU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2.
2种形式的服务: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的服务。
23.
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的服务主要的区别有两条:其一,面向连接的服务进行数据传送分为三个阶段。其二,面向连接的通信具有数据的保序性,而面向无连接的通信不能保证接收数据的顺序与发送数据的顺序一致。
24.
比特率:比特/s。
25.
曼彻斯特编码:1=负电压到正电压的跳变,0=正电压到负电压的跳变。信号变化发生在比特中间位置。
26.
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27.
常用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
28.
标准话路频率(300-3400Hz),一个标准话路所占带宽4kHz
(64kbit/s)。
29.
循环冗余校验码生成方法:(1)生成多项式。(2)除法采用模2法则。(3)余数即为CRC校验码。
30.
检查和生成方法。(1)将数据分成16比特段。(2)反码加法。
(3)结果取反。
31.
海明码生成:(1)确定冗余位的位数。(2)冗余位定位。(3)计算冗余位值。
32.
常见的几种传输介质:双绞线(非屏蔽UTP,屏蔽STP),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介质。
33.
物理层协议反映4个方面的内容: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34.
EIA-232接口:(1)机械特性:DB-25针状连接头。(2)电气特性:负逻辑。采用非归零电平编码。“0”=3~15V,“1”=-3~-15V。
35.
X.21接口:数字通信接口标准。将控制信息导向数据线。DB-1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